馬勇 張曉川 申寶琴
【摘要】 目的 探究神經節苷脂早期應用于急性腦梗死對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5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25例。對照組常規應用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促進腦細胞代謝、調控血壓、血糖、血脂等藥物治療;治療組在以上常規治療的同時, (在發病24 h內)聯用神經節苷脂治療, 60 mg/d, 兩組均治療2周, 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治療14 d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失評分(CNFDS)比治療前都有所降低, 但治療組降低更明顯,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神經節苷脂早期應用對神經功能有保護作用, 值得推廣。
【關鍵詞】 早期;神經節苷脂;急性腦梗死;神經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125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很常見的腦血管病, 發病率很高, 甚至近幾年發病率有很大的提高, 并且發病年齡也逐漸變小, 容易遺留一定程度的肢體運動、語言功能、認知功能等障礙, 嚴重者導致死亡, 嚴重影響人類身心健康, 所以, 主動、有效的治療方法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康復中的使用非常重要。本科早期使用神經節苷脂治療急性腦梗死, 獲得理想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7月~2013年6月入住本院的5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 均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診斷準則[1], 通過神經系統檢查及頭顱MRI確診, 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25例。治療組男13例, 女12例, 平均年齡61.0歲(42~80歲), 其中基底節區腦梗死17例, 小腦梗死5例, 腦干梗死3例;對照組男12例, 女13例, 平均年齡60.5歲(43~78歲), 其中基底節區腦梗死19例, 小腦梗死4例, 腦干梗死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應用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促進腦細胞代謝、調控血壓、血糖、血脂等藥物治療;治療組常規應用以上藥物, 并(在發病24 h內)聯用神經節苷脂針60 mg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內靜脈應用, 1次/d, 兩組都治療2周。并兩組均給予電針、低頻脈沖電治療。
1. 3 觀察指標 根據中華神經學會1995年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的評分標準, 各自在治療前、治療7、14 d給予神經功能缺失評分(CNFDS)[2]。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CNFDS評分比治療前都有所降低, 但治療組治療14 d后評分降低較對照組更明顯,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大多數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 引發腦動脈部分閉塞, 導致腦動脈血流急性中止, 神經細胞缺血、缺氧腦組織壞死。急性腦梗死主要治療方法是溶栓、抗凝、活血化瘀、調控血糖、血壓和腦保護等治療, 急性期治療以溶栓效果最佳, 發病4.5 h或6 h內進行能有效改善神經功能預后[3], 但由于其需要嚴格把握適應證及禁忌證的限制, 很多患者錯失溶栓機會, 臨床中實際溶栓患者比例較低, 且溶栓治療存在一定的風險, 然而腦保護藥物就成為至關重要的治療措施, 大量研究顯示, 神經節苷脂在神經組織損傷后修復中有較顯著的療效。
神經節苷脂生存在哺乳動物細胞膜上, 是一種擁有單唾液酸的糖神經鞘脂。神經系統含有很多的量, 是神經細胞膜的組成部分, 在神經生長、分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神經細胞再生, 加快突觸形成與神經軸突生長, 規復神經支配功能等作用[4]。腦缺血損害引起谷氨酸過量產生, 嚴重毒害神經元, 同時致使腦組織缺血缺氧, 因而導致腦組織能量供應不足, 腦組織能量缺乏和神經元去極化會引起神經元谷氨酸攝入減少和外流增加, 進而導致腦組織細胞外谷氨酸含量增加, 神經節苷脂能阻斷谷氨酸所導致的腦組織神經元毒性損害作用, 從而保護腦組織。神經節苷脂對腦缺血有肯定的保護作用, 使用神經節苷脂治療急性腦梗死, 能明顯降低腦缺血后的組織病理侵害, 它的重要保護作用是:①有利于腦水腫的減退;②阻止腦組織鈣濃度升高;③使神經細胞膜和神經膠質細胞膜Na+-K+-ATPase活性保持;④降低神經細胞膜的脂肪酸損失, 提高抗氧自由基損傷的能力;⑤顯著減少腦缺血后的梗死灶[5]。神經節苷脂能有效降低腦缺血損傷后運動功能障礙和記憶障礙, 減少腦缺血和組織水腫, 改善腦缺血組織的能量代謝。
本觀察顯示, 早期應用神經節苷脂治療急性腦梗死7、14 d后的CNFDS評分有顯著減少(P<0.01)。
綜上所述, 神經節苷脂對急性腦梗死有一定的神經保護作用, 并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建議早期、合理使用, 以獲得神經功能康復,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改善生活質量, 降低死亡率,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6):379.
[2] 陳棠清.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 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11):381.
[3] Bassani DG, Kumar R, A wasthi S, et al. Causes of neonatal and child mortality in India: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mortality survey. Lancet, 2010, 376(9755):1853-1860.
[4] 吳勝蘭. 神經節苷脂與神經生長因子聯用治療小兒腦損傷臨床觀察.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1, 13(7):98-99.
[5] 胡志兵, 陸雪芬.神經節苷脂在缺血缺氧性腦損傷防治中的研究進展.廣州醫學院學報, 1999, 1(11):79-82.
[收稿日期: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