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五州
?
綠色發展理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廖五州
摘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對我國以往發展經驗進行科學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中的綠色發展理念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科學的導向,其不僅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要求,而且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關鍵詞:綠色發展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要求;新發展
綠色的發展之路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經途徑,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種現實要求。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決勝階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并將其確立為指導我國發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應當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并積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綠色發展理念是我們在新時期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路、方向、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綠色發展理念是在黨深刻反思我國現實發展狀況和深刻總結我國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治國理政的新發展理念,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方向指引,是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要求的本質體現。
1.綠色發展理念迎合了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實踐需求
在改革開放30余年的持續發展中,我國生產力得到大力發展,經濟總量迅速攀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民主政治得到鞏固和加強,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和我國各階層的不懈努力,同時也離不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但是要想取得更加長遠的發展,我們必須對當前的國情有清醒的認識,由于以高投資、高耗能、高污染、低效能為特征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在我國發展過程中長期居于主導地位,經濟發展仍然以簡單地追求GDP增長為評價標準,產業結構比例嚴重失調,在發展過程中我們面臨著自然約束愈發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環境問題。大氣、水、土壤污染嚴重,已經成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這嚴重制約了我國的發展,制約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
我國仍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進程中,如何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互協調、平衡發展。實現雙贏,是我們在實踐中亟待破解的難題,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必須堅決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轉型,使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真正實現“青山綠水”與“金山銀山”的和諧統一。
2.綠色發展理念符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盼望
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和國家的新一代領導集體在履職伊始就明確的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確立為奮斗目標,并鄭重強調,黨要隨時隨地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人民的現實需求,可是近些年中國大多數城市空氣污染現象愈發嚴重,霧霾天氣的出現愈發頻繁,以北京為例,就北京市環保局在2016年初發布的《2015年北京市空氣質量狀況報告》來看,2015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186天,這樣的數據也就意味著在北京市生活的人們在2015年一整年中約有近180天生活在空氣質量不達標的環境中。除了嚴重的空氣污染,水體污染也不容忽視,就2015年6月份我國環保部頒布的《2014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告》來看,在968個國控地表水監測斷面的水質監測數據中,V和劣V類水分別占到了6.8%和9.2%,而且地表水的監測顯示六成地下水質量差。除了上述講到的空氣污染、水體污染,我國還存在著嚴重的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光污染等問題,環境的污染給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為此黨必須堅持以綠色發展為指導理念,優化發展戰略、完善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滿足人民的現實需求。
如今“環球同此涼熱”,各國已經成為唇齒相依的生態命運共同體,我國正處于引領人類文明發展潮流的歷史階段,這就需要我們樹立新的發展理念作為指導,綠色發展理念的應勢提出,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面。
1.綠色發展理念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進一步探索
在改革開放30余年的發展進程中,在黨領導人民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歷史進程中,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重大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為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戰勝各種困難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特別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的新一代領導集體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其明確指出了我國在新常態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目標和舉措。為了積極有效地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黨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的重大理論創新,深刻體現了我國在新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特征。
2.綠色發展理念拓展了中國特色主義的治國方略
綠色發展理念旨在解決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多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造就了“中國奇跡”,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也積累了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問題,尤其以資源環境的承載力逼近極限問題最為突出,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種種情況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瓶頸制約就是資源環境。綠色發展理念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取向,以綠色低碳循環為主要原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本抓手。其要求走低碳循環發展之路,是突破環境資源制約瓶頸、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3.綠色發展理念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使得綠色發展的理念深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中。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構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從制度和體制上確保資源被高效開發,環境得到有效保護。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突出強調綠色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要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準確把握世界生態文明發展潮流的科學理念,為全面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提供強大理論支撐。
綠色發展理念本質上是以人為本,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要求,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和發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綠色發展戰略,走生態文明發展新路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拼搏。
參考文獻
[1]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1.
[2]習近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J].人民日報,2014-7-11(第012版).
[3]任理軒.堅持綠色發展[N].人民日報,2015-12-22(007).
[4]陳吉寧.為建設美麗中國筑牢環境基石[J].求是,2015(14).
[5]熊曉琳.五大發展理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思想教育導刊,2016(1).
[6]何毅亭.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中國實踐與中國創新[J].時事報告,2016(1).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