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健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的培養目標和培養內容都發生了一些顯著變化。相比而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變化的需要,因此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還要努力將新的教育形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挖掘學生潛力,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在以人文本的思想下努力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 以人為本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發生一些顯著變化。尤其是現在電腦技術和手機的普及及交通的日益發達,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也都較過去有了質的改變和提升,因此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現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價值需要,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和發展,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內容的升華。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網絡信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課堂教學,通常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等為媒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質量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導水平及學生的自學能力等,教學形式比較單一。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信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較大沖擊。首先,網絡的便捷性使得學生更能快捷迅速地尋找到自己所需的資源,使得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寬闊;其次,網絡化的文化交流更加便利,國際化的文化交流和思想交流更加普遍,這對學生人格塑造和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都有比較重要的影響;再次,網絡使得教育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化和多樣化,打破了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學化。
(二)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和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是為了適應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開展的教育教學的改革。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學改革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明確了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現的教育價值取向不足、創新力不夠、層次不清晰等問題和偏差得到糾正,尤其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人性化和科學化,同時為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
(三)經濟全球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的環境更加復雜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全球化影響世界的格局變化,世界格局的變化不僅包括經濟格局,而且包含文化格局及政治格局等,諸多格局變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復雜,尤其是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傳播,使得人們的思想和觀念等發生變化,因此,經濟全球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復雜。
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發展容易受到忽視。
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形式雖然有一些轉變,但也有一些高校還保留著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為主,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和實踐,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和個性發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單一,缺乏系統性。
系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有助于教師研究學生的個性發展軌跡,從而對學生因材施教,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還處于不斷摸索階段,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依舊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體的評價及學生的成績評價,而這些評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思想和觀念變化,但不足以作為長期研究的對象和方法,因此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注重個體差異性,注重學生長期思想政治變化的評價體系結構是當前“以人為本”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點所在。
(三)教學內容上對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和心理教育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的教育學科,不僅是圍繞馬克思經濟學,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等政治課程進行展開,而且需要圍繞經濟、文化、心理、安全教育等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教育教學。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和心理教育方面還存在一些偏差,尤其是當前快節奏的生活和學習方式,需要教師在在安全意識和心理教育等方面進行重點教育教學。
三、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
(一)將單一的教學方法改為多元化疏導法進行教育教學。
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育教學方法,合理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疏導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創造力,通過學生差異化教學挖掘學生潛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疏導,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引導學生合理應用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解決問題。
(二)整體與個體差異相互結合。
“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強調教育的和諧。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既要考慮目標的整體性,又要綜合考慮學生個性差異,將整體目標劃分為適合學生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從而協調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
(三)合理利用網絡化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合理利用網絡化教育資源,通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是非觀的辨別方法,讓學生合理利用網絡化進行自我教育。通過電腦、手機等多媒體設備,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進一步延伸。既要合理利用網絡這把利劍,更要強化學生的自我辨識能力,真正讓網絡服務于課堂,服務于學生;同時借助網絡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和安全意識培訓。
總之,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最重要的指導性思想之一。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與科學化,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房詠梅,周丹.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硬性灌輸”與“軟性灌輸”[J].教育與職業,2013(32).
[2]張毅翔.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時代特征及發展趨[J].求實,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