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堅
摘 要: 本文以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時代任務就是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精神為指導,以漳州城市職業學院《實用翻譯》精品課程的建設為例,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角度討論翻譯課程建設問題,提出翻譯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采用注重過程的教學模式,努力把傳統的課堂轉變為翻譯任務的完成,讓學生在討論與互動中提高翻譯能力和英語水平。
關鍵詞: 英語實用翻譯 精品課程 教學理念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一、引言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高等職業教育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研討班的講話里指出:“高等職業學校要發揮引領作用,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創新課程體系和教材。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既要滿足學生就業要求,又要為學生職業發展和繼續學習打好基礎。系統創新教學方式。要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魯昕,2011)這個講話對高職課程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根據這個講話精神,筆者作為福建省教育廳2010年度高校省級精品課程負責人所在的《實用翻譯》精品課程項目組(福建省教育廳,閩教高【2010】36號),對應用英語專業《實用翻譯》課程進行了教學方式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更新
在教學理念上,我們摒棄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在翻譯教學的模式和方法上進行創新。我們采用以過程為取向、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譯教學模式,通過項目教學、真實的項目操作和半年的頂崗實習的完整的教學過程,較好地保持了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初步形成了以任務驅動為核心的翻譯教學模式。
三、根據市場、專業需求,確定《實用翻譯》課程的地位
“精品課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秀課程,精品課程的含義不僅僅是一門課,它是一項包含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教學管理、教材和實踐教學設備與實訓基地的系統工程”(國家教育部,2003)。
“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應以就業崗位群對知識能力的要求來確定,教學內容要及時反映社會經濟發展和本專業的最新研究成果”(董大奎,2004:217)。
通過以崗位分析為基礎,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的系統化為依據進行的課程設計,我們確定了以實用翻譯等6門課程作為核心的專業課程體系,確立了實用翻譯課在專業課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四、課程設計、教學內容的創新
1.與行業企業合作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
翻譯能力是“譯者從事翻譯工作所需的雙語能力、翻譯思維能力、雙語的文化素質以及技巧運用等的綜合體現”(黃信,2009:82)。在認真學習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及《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的基礎上,圍繞本專業學生的素質要求、職業能力要求、知識要求、證書及其他要求等各方面的職業崗位內容,展開了認真、廣泛的社會調查,并與漳州新馬貿易有限公司、南安大酒店等企業合作,重點針對翻譯員職業崗位的設置、翻譯員崗位對專業學生的素質要求、職業能力要求、知識要求、證書及其他要求等內容進行了全面了解、歸納與思考,并進行了認真的總結、分析,確定了翻譯崗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和完成這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能力。從經典翻譯理論中篩選出12種常用翻譯方法作為系列分別安排在12個翻譯項目中,通過具體商務文本的介紹和翻譯技巧的練習,學生對各模塊有一個系統認識,掌握相應專業語言和翻譯技巧及文化背景知識,并在具體商務實踐活動中靈活運用各種交際技巧,完成指定的翻譯任務。
2.將工作項目移植到課堂,保證教學與工作的一致性
在翻譯課堂上,我們遵循以“過程為取向的翻譯教學”模式(朱玉彬,許鈞,2010)。把傳統課堂變成翻譯工作室,用討論式和互動式的教學代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譯品為取向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翻譯工作坊為學生提供大量高強度翻譯訓練的平臺,讓學生通過‘在翻譯中學習翻譯、‘在合作中學習翻譯、‘在討論中學習翻譯的方式,不斷提高翻譯能力和譯者能力,并通過課內外的交互學習環境,去感悟、領會和把握翻譯的真諦,為他們日后獨立從事翻譯活動、實施翻譯項目、承接翻譯任務打下基礎”(李明,仲偉合,2010)。在翻譯課上,學生需要面對的是每一個翻譯項目,是完成翻譯項目的工作任務,翻譯課堂的過程是學生對完成工作任務的方法的尋求的過程,教師充當導演角色,在課堂上組織和引導學生完成翻譯任務,對每一個具體項目,進行翻譯技巧的講解,布置實際的翻譯工作任務與材料,我們采取翻譯技巧學習與翻譯實踐緊密結合,循環交替,在時間上1:1,在步驟上前后相繼的模式,把真實的翻譯材料給學生進行翻譯練習。同時,與相關企業公司共建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現場口、筆譯實踐機會,促進學生翻譯實踐能力不斷提高。
五、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1.小組合作法
在翻譯教學中,我們讓學生在課前了解翻譯任務的背景與內容,通過小組合作方式譯出初稿,在上課中用多媒體作PPT小組匯報,然后各小組間展開討論,對各自譯稿進行分析,肯定優點,修改缺陷,最后形成一個最佳譯品。我們還讓學生模擬接洽翻譯公司的翻譯任務,并集體完成,其流程為:學生模擬與翻譯公司簽訂合同、確定各小組組長并進行翻譯任務分工、進行資料術語準備工作、統一術語并交給小組成員、統一翻譯文本要求、起草譯文、小組交叉討論、審核譯文以及如何排版、交付等。使學生接觸到翻譯市場的信息、內容,如:交稿時間、翻譯報酬、簽訂合同等,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翻譯市場這一行業的行規。
2.案例引導分析法
我們的教學案例包括每個翻譯項目中經典的翻譯例子和翻譯不當的例子,主要通過文字、圖片、影像體現。通過案例演示能夠較好地展開課程內容,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案例分析能夠較好地促進學生對的翻譯案例的思考,各種翻譯項目技巧也得到加深與理解。
3.實用英語翻譯網絡自主學習法
我們建立了實用英語翻譯網絡教學平臺,形成了以實用英語翻譯網站為載體的英語翻譯資源庫,學生在課堂外,可以在宿舍、圖書館甚至在家里,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地學習,它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實用英語翻譯教學質量。我們將作業和試題發布在實用英語翻譯網站上,學生在線進行自主學習與測試,還將各種最新翻譯佳作發布在實用英語翻譯網站上,學生通過自我測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夠及時更新英語翻譯知識,拓寬翻譯視野。
4.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學技術手段
(1)我們建立了專門的英語翻譯工作室供學生對外聯系,洽談翻譯業務,提供與外界溝通鍛煉的平臺。實用英語翻譯課程已建成了一套集紙質、電子和網絡資源于一體的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包括電子課件、教學光盤、教輔資料、教學網站等開放性網絡學習資源。
(2)通過教師博客、師生QQ群,電子郵件或即時通訊等網絡手段,為學生提供了實用英語翻譯網絡學習環境和師生交流平臺,實現了順暢的交流輔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六、成效
1.實用英語翻譯課程的教學改革使學生在討論和互動過程中進步,英語翻譯能力得到提高,于2010年被福建省教育廳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專業畢業生的素質和能力也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就業情況良好。
2.學生翻譯實踐成果達到較高的專業水準,學生參加漳州花卉博覽會、漳臺商品交易會和蘑菇節等社會活動,得到漳州市外事辦、市農委的認可與好評。學生參加福建省高職技能競賽,英語演講賽,獲得優異成績,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綜上,翻譯教學改革的趨勢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過程為取向的教學模式,努力把課堂轉變為翻譯工作室,這種改革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與深化。
參考文獻:
[1]董大奎.示范性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建設[M].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2]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公布2010年度高校省級精品課程名單的通知.閩教高[2010]26號.
[3]國家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S].2003/7.
[4]魯昕.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 系統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高等職業教育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研討班的講話,2011年6月8日.
[5]黃信.翻譯能力的培養策略:以高職院校英語專業的翻譯教學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8).
[6]李明,仲偉合.翻譯工作坊教學探微.中國翻譯,2010(4).
[7]朱玉彬,許鈞.關注過程:現代翻譯教學的自然轉向.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1).
本文為作者作為福建省教育廳2010年度高校省級精品課程《實用翻譯》負責人的成果之一。編號73,閩教高[2010]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