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靜
注意是一種心理特征,是人們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選擇性集中。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稱隨意注意,是有預先目的、必要時需要意志努力、主動地對一定事物所發生的注意。無意注意也稱不隨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對一定事物所發生的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注意,但在實際工作中,兩種注意都需要,并常常交替發生:一些簡單的活動只需要無意注意,而對于復雜的重要活動,就必須要有意注意。教師如何利用注意規律,輕松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建設高效課堂,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正確運用無意注意規律
1.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學生注意教學內容的無意注意因素
無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引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有關刺激物的特點,組織學生形成無意注意。如教室里的光線、氣味等都會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引起注意,所以老師要為學生創造安靜、整潔的教學環境,排除教室外環境對課堂的干擾。
2.要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無意注意的因素
教師要善于利用客觀刺激物的強度、對比、新穎性和活動性等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教師應努力在講演、板書、教學用具中施加影響。講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音量適中,語言、語調做到抑揚頓挫,遇到重難點還要加強語氣,伴以適當的手勢和表情。在生物實驗室進行的實驗課,就有很多容易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無意注意的因素,如學生對新的教室環境、器材等都很有興趣。那么教師就要充分應用好這些因素,教給學生正確的操作方法,同時還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的探究問題,這樣教學目標才能達成好,還能提升學生能力。
二、正確運用有意注意規律
1.經常進行學習目標教育
學習目標是教與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支配著教與學的全過程,并規定教與學的方向。應加深學生對目的任務的理解,目的越明顯越具體,學生學習動機越強,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如在生物課上,除使學生樹立遠性目標和明確生物學科的目的任務外,還應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學習目的。
2.要合理地組織教學
教師的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親歷提出問題、獲取知識、尋找證據、檢驗假設、發現規律等過程,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這樣更易引起學生有意注意。
3.善于利用間接興趣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間接興趣是指對事物或活動本身沒有興趣,但對事物和活動帶來的結果感到需要而產生的興趣。由于學生對活動本身一般會缺乏興趣,在活動中,要讓學生盡量參與,通過自己的親歷親為讓學生產生興趣。如在生物實驗課上,通過學生自己操作和觀察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引起學生興趣,進而自覺地形成有意注意。又如在上課時注意導入和情境的設置,設計合適新穎的情境導入,能吸引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產生求知欲。
三、運用兩種注意的轉換來組織教學
在教學中,過分要求學生依靠有意注意來學習,易引起疲勞和注意的渙散;但如果只讓學生依靠無意注意學習,則不利于他們的主動性及與困難作斗爭的意志力的發展,難于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考慮兩種注意的交替輪換使用,來提高教學效果。
上課之初,教師應采取措施,通過組織教學活動,把學生停留在上一節課或課間的注意轉移到本節課上來。比如說可以在上課之初巧妙設計導入,吸引學生形成有意注意;講授新內容時,教師有時可要求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無意注意。講授教學內容重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設法讓學生積極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問題。如教師可利用直觀教具或動態教學視頻講解知識點,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保持學生的有意注意時,一味地生硬灌輸,則學生難以參與認知過程,無法做到與思維同步,很容易誘發學生注意分散與心理疲勞。
當學生保持一段時間高度緊張有意注意后,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生適當放松一下,或結合教學內容講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學生由有意注意轉變為無意注意。如在講食物鏈一節時,教師可采取角色扮演方法,請幾個學生分別扮演鷹、蛇、兔、草及細菌和真菌,并用線把他們連起來,讓課堂輕松鮮活起來。結束時,教師要提出明確要求,使學生保持有意注意,完整地回顧一下本節課所講的主要內容,然后再布置課后作業并提出要求。
課堂教學的組織是一門藝術,需要多種方法默契配合,注意規律只是方法中的一種,要做到靈活運用,需要教師在課堂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