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昕彤,馬 云西安工程大學藝術工程學院,陜西西安 710048
?
新媒體時代電視媒體融合發展策略分析
柳昕彤,馬 云
西安工程大學藝術工程學院,陜西西安 710048
摘 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從電視媒體基于大數據分析受眾需求,基于互聯網+拓展傳播渠道以及汲取新媒體互動性特點等方面分析電視媒體發展策略,從而指出傳統主流電視媒體在日臻成熟的新媒體時代,需從媒介融合中尋求出口,重煥光彩。
關鍵詞新媒體;媒介融合;電視媒體
而是在新媒體平臺上整合傳統媒體,利用互聯網技術帶動傳統媒體轉型。電視媒體想要在新媒體時代下重新博得受眾目光,不得不在媒介融合中尋求出口。從現在的電視媒體發展不難看出,電視行業的轉型或說與新媒體的融合已成必然之路。
大數據是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新媒體時代,為何要如此重視大數據?因為大數據背后是億萬受眾,重視大數據也就是重視受眾。受眾是媒介生存發展的基礎,受眾減少,意味著媒介的支撐力出現問題,也意味著傳統媒介的影響力正在下降[1]。
電視媒體透過大數據,可以充分了解觀眾興趣,洞察觀眾收視習慣,以至于對節目內容的編排、制作更精準。例如我國近幾年非常受觀眾喜愛的系列劇《愛情公寓》,就運用了大數據技術。其出品方克頓傳媒被認為是國內影視行業“大數據”開發和應用的先行者。在拍攝《愛情公寓3》之前,克頓傳媒先確定哪些觀眾在觀看該劇,隨后在各類電視臺當中和這個數據進行匹配,以及對所有演員性價比的考慮和對電視臺進行顧問咨詢等方面對該劇進行整體評估,最終結果是通過低成本獲得了高收益,《愛情公寓3》在大數據分析后售價每集466萬元。由于克頓傳媒擁有國內領先的影視行業數據庫,其出品的諸多電視劇都取得了較高收視率,比如《夏家三千金》《愛情真善美》等[2]。電視媒體只有掌握受眾的數據信息才能了解觀眾具體喜歡什么、想要什么,才能對頻道更精準的定位,對節目內容質量更精確的提升,吸引更多受眾。
如今,網絡電視、移動電視及手機app等基于互聯網的傳播途徑在人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相比傳統電視媒體,網絡電視可實現點播功能,不受時段和電視頻道的限制,可將觀眾沒有看到的節目重新播放,彌補了電視只能線性播放節目的不足。移動電視,即指便于攜帶的手持類終端(如手機、Pad、PMP等),如今數量龐大的手機用戶支撐以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移動電視成為網民觀看電視節目的主要選擇。

表1 國內部分主流衛視推出的app軟件
據調查顯示,2014年6月底,手機上網人數達5.27億,所占我國網民比例83.4%,手機用戶的數量不斷壯大,以及用手機上網人數的激增,電視節目的移動化趨勢已勢不可擋,傳統的電視節目紛紛借助移動社交軟件客戶端搭建宣傳平臺。工業和信息化部調查顯示,截止到2015年3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近9億[3]。因此,許多頻道已推出了專屬自己頻道的手機app,通過自建平臺借助手機媒體推廣頻道知名度,從而獲得更多的受眾。(表1)如湖南衛視推出的“芒果TV”app,該手機應用內包含了湖南衛視的各時段各種類型的電視節目,內容可供用戶下載觀看、反復播放,再加上手機便攜、輕巧、可觀看時間碎片化、觀眾主動選擇性強這些優勢,能夠更好的吸引不能夠守在電視機前觀看節目的受眾。
新媒體不僅具備了即時性、數字化、交互性等特征,最重要也是最本質的特征是其互動性。電視媒體想要在新媒體時代下重新煥發光彩,增強互動性是必不可少的創新決策。隨著手機微信用戶的爆發式增長,手機微信“搖一搖”功能成為了電視節目與觀眾互動溝通的平臺,2015年春節聯歡晚會搖紅包成為了電視互動的一個成功案例,將電視節目與電視機外觀眾的互動行為推至頂峰,2015春晚除夕當天,全球微信“搖一搖”總次數超過110億次,在22點34分,“搖一搖”的峰值高達8.1億次/分鐘,送出紅包共計1.2億個。從2015年2 月15日到2月19日,全國各地網民參與討論“春晚”的微博數量多達3 004 348 242條[4]。通過多屏互動創新電視互動模式的同時,這一策略也增加了觀眾及用戶黏性,使受眾的參與感大幅提升。
媒介融合時代受眾不再滿足于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更喜歡主動選擇主動參與其中,這一行為模糊了傳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因此,電視媒介要和受眾建立起雙向的互動關系。
綜上所述,電視媒體雖然在新媒體的強烈沖擊下曾遭遇寒冬,但電視媒體并沒有就此退縮,而是順應新時代,抓住新機遇,調整新策略,借助媒介融合開拓創新。以上三點均為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下轉型的具體體現,也是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必然之路。當然,電視媒體想要在新媒體時代下更好更長遠的發展,還是離不開電視媒體發展的立足之本——“內容為王”,缺失了高水平、高質量的電視節目內容,再如何順應時代借助新媒體實現媒介融合發展都只是空談。
參考文獻
[1]李錦云,張玉田.中國媒介發展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大數據記錄觀眾喜好口味 電視劇成功率大大增加 中國新聞網[EB/OL].(2013-08-09).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08-09/5144864.shtml.
[3]景義新,秦贊.移動互聯網條件下試聽媒體的新形態、新特征及演進趨勢[J].中國電視,2015(8):90-94.
[4]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評論員.媒介融合時代的“春晚”和受眾[J].中國電視,2015(2):11-14.
通訊作者:馬 云,副教授,西安工程大學藝術工程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傳媒藝術。媒介融合這一概念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他認為媒介融合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其最簡單的定義是將原先屬于不同類型的媒介結合在一起。新媒體時代下的媒介融合并不是指新媒體簡單的代替傳統媒體,
作者簡介:柳昕彤,西安工程大學藝術工程學院2015級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編導。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2-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