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渝,張璇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a.中國語言文化學院;b.組織部,廣東 廣州 510420)
?
高校輔導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途徑研究
朱倩渝a,張璇b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a.中國語言文化學院;b.組織部,廣東 廣州 510420)
摘要:通過對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的歸類和探索,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從“立德”角度考慮輔導員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樹人”角度,考慮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黨團建設工作、學生心理健康維護工作以及日常工作等,嘗試構建一個系統的實現途徑體系,從而更好地發揮輔導員在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作用。
關鍵詞:立德樹人;輔導員;實現途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被提出,是我國對“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今后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
1輔導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狀
“立德樹人”作為一種新時代的教育理念,學術界圍繞“立德樹人”相關理論進行研究和探索。在理論研究方面,“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研究主要圍繞立德樹人的內涵、實施途徑等方面展開,其中如何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開展德育實踐、如何構建師資隊伍建設以及教育新形式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2]。李衛紅等人強調,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非常重要,它是立德樹人教育任務完成的關鍵環節[3]。潘靜等人在調查后發現,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既是加強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要求的重要活動載體[2]。當前大部分學者主要圍繞“立德樹人”的實施途徑開展研究,但只是偏重于如何育人以及育人的過程。如比較關注大學文化、教師隊伍和學校的管理方式等,但都缺少一個全面的可行路徑網絡,也有部分研究只談“立德”或“樹人”的某一部分,人為地割裂邏輯關系。本文嘗試從輔導員工作內容入手,從“立德”和“樹人”兩個角度分析,構建一個高校輔導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途徑的工作體系,更好地全面指導輔導員開展“立德樹人”工作。
2在“立德”中的實現途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可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把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全過程,這樣才能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4]。
2.1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開展學生的“三觀”教育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如何更好地培養他們正確的“三觀”,對于大學生自身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礎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融入大學生“三觀”教育中,通過符合社會主流思想的理想信念教育,讓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靈魂和追求能夠得到充分的教育,從而更好地培養起大學生正確的“三觀”,更好地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2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立德樹人,德字為先。輔導員要把握重點,借助國家重要節日和重大事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結合我國抗戰勝利70周年重大紀念活動,提升學生愛國熱情,加深學生對我國國情的了解,讓他們學會分析我國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學會正確對待。另外,輔導員也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識,注意在各種教育中,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導他們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民道德標準,做一個感恩社會、道德自律、誠信的公民。
2.3豐富“立德”的教育形式
“立德”側重于在互動的教育方法下,讓大學生能夠得到思想洗禮,主動接受符合社會道德需要的教育,能夠潛移默化地養成優秀的個人品德[5]。所以輔導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的教育基礎上,豐富“立德”教育形式。通過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思政”進公寓,舉辦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完善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等形式,改變以往內容呆板、形式僵化的教育形式,不斷調動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

3在“樹人”中的實現途徑
3.1開展學生黨建團建工作
學院黨委、團委、學生黨支部和團支部都是大學生開展活動的重要載體。輔導員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他們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更好地了解活動的本質及思想內涵,進一步發揮活動的教育本質作用。輔導員可嘗試從三個方面來搭建黨團活動平臺。
第一,搭建“立德樹人”的學生標桿平臺。結合學生實際,開展黨員標桿工程,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標桿作用。通過做好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揮以點帶面的聯動作用。通過黨員活動、黨員推優學習活動、黨員帶動群眾的責任區工作,讓入黨積極分子和群眾都能夠及時接受黨的先進思想和理論,進而更好地做好團員推優工作。
第二,搭建“立德樹人”的學生社會實踐平臺。輔導員要堅持實踐育人,大力搭建社會實踐平臺,積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見真知。如通過開展“三下鄉”支教、與專業結合的社會調查、學術性賽事、創新創業和企事業單位實習等形式搭建社會實踐平臺,在實踐中“樹人”。
第三,搭建“立德樹人”的學生素質拓展平臺。素質教育也是輔導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方式。素質拓展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更是高校踐行“立德樹人”的重要方式[1]。輔導員搭建大學生素質教育拓展平臺,有利于培養與提高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素質。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輔導員可以搭建科學研究、文藝展演、創新創業、學術競賽等平臺,讓學生在多元模塊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3.2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維護工作
輔導員要全方位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維護工作,建立宿舍、班級、年級、學院和心理咨詢中心的網格式心理健康聯動機制,通過入學全面排查、每學期重點篩查、每月及時報告、每星期重點談心等方式來全方位監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聯合學院、心理咨詢中心等多方力量,做到有小問題及時疏導和關心,避免大問題的出現。輔導員可以重點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
第一,培養學生積極的生命價值觀。立德樹人,其根本是以學生為本。輔導員工作中,首先是以學生的生命為本,要珍惜尊重學生個體的生命存在,不要讓學生的生命被輕易地剝奪或舍棄。輔導員在日常教育中要時刻“反思高校生命教育價值凸顯和生命教育缺失的矛盾,用對生命的敬畏觀念來定位教育目標”,通過深刻的生命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1]。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學業和社會競爭壓力、人際關系問題、感情問題,避免做出對生命的極端不尊重、對生命價值的極端漠視的行為。
第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高校輔導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學生培養成一個身心和諧、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緊跟時代變化,針對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朋輩心理員、班級心理委員、學院心理援助隊、微信、QQ等來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心理活動,普及大學生的心理知識,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健康的身心。
3.3開展學生事務日常管理教育
學生日常管理教育是輔導員的常規工作。“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對日常管理教育工作進行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審時度勢,加入新時代的元素,通過深入調查,搭建學生容易接受、能夠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的管理方式,更好地開展學生事務日常管理。例如,把年級微信公眾號、年級和班級微群等新形式引入學生日常管理教育,做好學生信息的通知管理工作。輔導員可從四個方面開展學生事務日常管理教育工作。
第一,學業指導工作。要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智力發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大學學習方式不同于高中,需要學生加強自主探索和研究學習的能力,充分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主動學習來構建知識體系。學生在大一適應期,容易遇到各種學業問題。輔導員可以通過加強學業指導、個性化咨詢和大型講座等形式,開展學習上的咨詢和指導,讓學生在教育中不斷調整自我,更好地適應大學的自主學習。如學習輔導見面日、學霸經驗分享會、優秀畢業生交流會,通過宣傳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事例來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另外,還要搭建專業老師與學生的橋梁,通過班級導師制和導師見面會等方式,從專業的角度解決學生的學業問題。
第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輔導員可通過幫助大學生做好個體的自我定位和職業目標定位、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等方式來幫助大學生分析個人生涯發展,引導他們深入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內容和具體的操作方法,并嘗試以長遠的生涯發展目標來引導他們合理安排大學的生活和學習。如大一試探期、大二定向期、大三沖刺期、大四分化期,不同的時期所需不同,輔導員可以通過指導課程、講座和談心談話等方式來進行個性化指導。特別是大四,輔導員可以通過調查所帶學生的就業需求,整合學校、學院和校友資源,通過個性化指導、講座、交流會、模擬面試以及職業競賽等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求職能力,全方位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和信息發布的服務工作。同時,輔導員也要鼓勵學生積極求職,在求職中不斷總結經驗,調整自我求職目標。另外,輔導員也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教導他們在新的工作崗位要認真負責,培養他們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更好地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第三,濟困助學工作。輔導員要結合實際,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工作,綜合評價學生的困難程度。對于校內勤工助學崗位以及獎助學金的發放,可以根據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程度進行有層次的幫扶,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又可以培養他們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對于家庭經濟出現緊急狀況的學生,輔導員要及時發現,通過了解實情,及時向學院和學校反映,盡可能幫助該生渡過難關,順利完成學業。
第四,維穩工作。輔導員要構建暢通的聯絡體系,通過關注學生的微博、微信朋友圈、QQ等網絡媒體,適時關注學生群體的思想動態,針對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從學生角度分析學生的思想動態,如發現問題、矛盾與沖突,要及時介入,通過緩和的方式化解,引導教育學生學會正確辨析社會問題,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表達自我的想法[6]。如果遇到突發狀況,要及時介入,并向相關部門匯報,同時積極參與有關突發事件的處理,維護好校園內學生群體的安全穩定工作。
參考文獻:
[1] 金更興.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路徑和機制[J].新西部(理論版),2013(7):102-103.
[2] 孫雪峰,葛笑如.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研究述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9):78-80.
[3] 李衛紅.抓住根本 立德樹人 切實把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11-15.
[4] 陳勇,陳蕾,陳旻.立德樹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4):9-14.
[5] 賈立敏,趙軍合,杜凌飛.思想政治教育由“育德”走向“立德”的保障機制論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6):11-13.
[6] 馮文凱,姜嘉.淺論輔導員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4(27):92-93.
(責任校對龍四清)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42
收稿日期:20150719
基金項目:2015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生工作研究課題“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途徑研究——以輔導員為例”
作者簡介:朱倩渝(1986-)女,廣東云浮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6)04-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