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陽
【內容摘要】探究性學習一直是新課改倡導的學習模式,在開展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探究式教學無疑是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動力和前提。近年來,高中歷史教學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為高中歷史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激發了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歷史 探究式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高中歷史教學逐漸形成了其特有的教學模式和思路,即轉變教師“灌輸式”教學,使教師主動融入學生、了解學生,和學生實現充分互動;轉變學生“死記硬背式”學習,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強化學生的主體性。上述兩個“轉變”正是探究式教學的核心要義,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要讓學生主動學習,創新學習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
一、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中的應用形式
1.自主探究模式
所謂自主探究,實質上就是學生自我發現、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的過程。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究既是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探究式教學的落腳點,它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完成學習課題,主動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動力,奠定探究式教學的重要基礎。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職責,還要幫助學生進行任務界定和劃分,實現合理分工。
2.問題探究模式
所謂問題探究,實質上是圍繞一系列的相關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要成功運用問題探究模式,就必須建立學生基礎,即培養學生勇于質疑和提問的能力,營造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一般來說,教師的職責是構建問題情境,啟發學生進行思考、質疑和解決問題。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自主開展學習,或與學生自由討論,或向教師請教,或查閱和收集相關資料,通過多樣化的途徑不斷積累知識。問題探究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具備了明確的目標,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3.合作探究模式
所謂合作探究,實質上是一種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啟發,實現共同進步和成長的探究式學習活動。合作探究模式通常是建立在小組學習的基礎之上的,學生首先劃分小組,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每組的成員組成。每組學生圍繞既定的主題相互交流學習,最終形成小組的探究成果。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歷史“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時,教師引導學生依次成立了探究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原因、過程、影響和結果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圍繞各自的主題進行多樣化的探究。以“原因探究小組”為例,小組成員也進行了細致的分工,有的學生以“國內原因”為探究方向,有的學生以“國際原因”為探究方向,諸如此類,分別設置了不同角度的探究小組,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策略
1.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探究教學融入各個環節
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應成為教師重點關注的對象,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容易暴露各個方面的問題,因此教師能夠果斷抓住時機,開展探究式教學。眾所周知,在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各類學習內容,既有文字史料,也有圖片、視頻等資料,這為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也應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探究教學的契機。
2.構建問題情境,增強學生探究式學習體驗
高中歷史內容龐雜,包含了一系列學習要點,當學生不知從何處著手時,教師可設置問題情境,通過設置具有連續性的相關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摸清問題的實質,掌握學習內容。當然,教師構建問題情境過程中應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并且保證這些問題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三、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應注意兩大問題
1.因地制宜,堅持探究內容的獨特性
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首先要注意探究內容的選擇,務必使探究活動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目前,教育教學的背景日益多元化,可供選擇的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有的教師不加選擇地引入全部教學內容,造成了學生精力的分散,也未能收獲實質性效果。
2.與時俱進,堅持探究手段的多樣化
在現代化教育的背景下,教育教學技術不斷革新發展,深刻改變了傳統教學的面貌,這也要求教學者不斷更新思維觀念,調整教學手段。具體來看,現代化教育的發展使得教學資源愈加豐富,教學的空間和時間界限被打破,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條件更加成熟,創新探究方法也具備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實現探究手段的多樣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應尊重和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究式教學的主題下,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興趣,著重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還要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便于更好地開展探究式教學。高中歷史學科中并不是每一項內容都適合探究式教學,因此,教師應在備課環節精心篩選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 郭弘. 淺議高中歷史課堂的探究式教學[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8(12).
[2] 尹良虎. 淺談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應用[J]. 科教文匯,2010 (3).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如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