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婷婷
摘 要:探討高校《人體解剖生理學》與高中《生物》兩種教材在教學內容上的差別以及相同知識點在具體內容安排上的比較與銜接,進而總結出在《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中應該采取的教學方法、手段,以更有效地與高中《生物》課程相銜接,明確教學目的,優化教學內容。
關鍵詞:人體解剖生理學;生物;比較;銜接
《人體解剖生理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各部分形態結構及其功能和活動規律的科學,是高校生物學科、醫學、藥學、心理學、體育教育等專業的一門主要基礎課,密切聯系中學《生物》的教學實際。
在高校的《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中,有許多內容在高中生物中已經做了基礎的介紹,例如必修1中關于細胞的內容、必修3中“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等共計六章,涉及到人體及動物的組織細胞學及神經、內分泌等多個系統的內容。
1 教學內容的比較
高中生物課程的內容主要是關于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基礎知識,而《人體解剖生理學》是關于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的知識,所以勢必重復。雖然《人體解剖生理學》教材有多個版本,但內容安排大同小異,在兩種教材中具體重復內容的對應章節見表1:
從統計中可以看出,《人體解剖生理學》總計14章,其中在《生物》中所講過的內容占6章,具體包括:
1。細胞的基本結構,對應人體的基本組成中的“細胞”,主要介紹細胞的結構特點、化學成分等。
2。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對應細胞的基本功能中的“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功能”,介紹物質被動轉運、主動轉運等轉運方式的過程、特點、發生機制等。
3。細胞的生命歷程對應“細胞”中的“細胞增殖”、“衰老”和“凋亡”,介紹細胞分裂的形式、過程、特點和細胞的衰老、凋亡。
4。基因和染色體中的減數分裂在《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細胞”中又做了簡單介紹,而“受精作用”則在“女性生殖功能”中做了詳細介紹,包括概念的解釋、受精的生物學過程和具體的環節等。
5。人體的內環境和穩態,對應了緒論中“生理學研究的基本范疇”,介紹內環境的概念、組成,穩態的意義等。
6。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由于調節方式有三種,分別在緒論里的“反饋控制體系”和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里做了詳細介紹。
這六方面的內容在《人體解剖生理學》中,一些最基本的問題(第1、3、5點)只做了簡單介紹,可以概括性的復習、總結一遍,而第2、4、6點比《生物》的內容更詳細、系統,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深度和難度:其中第2點“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在《人體解剖生理學》中要具體講授物質轉運的方式、原理及特點;第4點“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應著重講授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第6點“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應拓展到每種調節方式的具體過程、原理和特征等。
在高中《生物》沒有涉及到的內容主要包括:基本組織、生物電、運動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等,所以,在《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詳細重點講解這一部分的內容。
2 教學方法的銜接與對策
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面臨著重大的轉折,教學方法上的銜接是決定學生由一個學習環境到另一個學習環境適應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3]。
在教學方法上,高中教學中教師以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為主,往往通過大量圖片、事例引導學生去感知知識,要對知識進行詳細的分析、講解,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和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4],知識的應用相對較少。而高校的知識由于系統性、抽象性較強,且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所以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引導式教學,輔以直觀教學法,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其對知識的理解,形成自學、主動思考、創新的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方法的轉變上,有以下幾點總結:
①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現象、機制。 生理學部分的許多內容涉及到理論和機制的研究,不容易理解。例如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和骨骼肌收縮的機制等,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在黑板上畫圖講解,無法演示其動態的變化過程,不僅難以理解,而且浪費時間。利用多媒體動畫播放整個過程后,能很好地顯示出動態效果,而且節省時間,也能詳細的分步講解具體的過程。。
②結合實驗教學法 例如第一章中,各種組織、細胞的結構特點是顯微鏡下的微觀內容,如果學生只是通過語言的描述來理解結構特點的話比較抽象,學生只能死記硬背來掌握。因此,我們可以結合實驗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顯微鏡,對鏡下的結構進行描述,形象、直觀,加強記憶。
③通過標本模型識記解剖結構。人體的許多結構、器官位于體內,學生不曾見過,所以在上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模型來講解它的形態、特征。例如心臟的外形包括一尖、一底、兩面和三條溝,內部結構又有動脈瓣、房室瓣等,教師可以拿著模型邊指邊講,學生看見了具體的形象之后才會印象深刻,更容易掌握其結構的特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大學的學習生活較高中輕松許多,時間更為寬裕,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好的、相關的學習資料、網站等,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進行學習,不僅能幫助其復習鞏固知識,還能擴大學生的視野,緊跟科學前沿。
同時教師應詳略得當,簡單的、在高中學過的內容點到為止、一帶而過或以習題的形式讓學生復習、掌握;采取啟發式教學,使學生由簡單的機械記憶向理解記憶轉變[5],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引導其主動學習,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從而總結規律,掌握學習方法。
3 做好學生實驗上的銜接
據調查,高中生物實驗由于課時和學生緊張的學習時間的限制,主要以教師在課堂上演示并配合視頻教學進行實驗授課,學生只以觀察為主,很少能親自動手操作。大學主要以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為目的,《人體解剖生理學》又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實驗課所占比例,大部分為理論學時數的二分之一。實驗所涉及的內容包括觀察顯微鏡,觀察標本、模型,動手制作標本,驗證實驗機理、現象等,實驗類型有基礎、驗證、綜合、設計性實驗等多種。在實驗課上應以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為主,教師起到示范、啟發、引導的作用,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發揮學生主動思考和創新的能力。
結語
“心無全局,不可謀一域”,如果在高教的教學過程中再去詳細講解一些重復的基礎知識,學生就會失去興趣,產生厭煩感,因此在教學前,高校教師應該對高中《生物》教材的相應章節作一全面的了解,明確兩者在知識內容上的聯系,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學,從而明確教學目的,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在辦學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中心,生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等,生物[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7。1
[2]岳利民,崔慧先。人體解剖生理學(第六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2015。6
[3]葉茂華、馬鳳德,我校現階段初、高中生物銜接教學初探[J],科學教育,2008,14(1),33-34
[4]王潔,車雪梅,關于初、高中生物學科學段銜接的探討[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8。,24(2),20-21
[5]金松玉,淺談如何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學的銜接[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3,27(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