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榮 王素紅 徐爐清
摘 要:中山市是珠三角經濟相對發達,生態環境相對較好的地級市,生態文明建設有一定思想基礎和實際成效。文章通過對中山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的分析,結合中山市近年來的環境指標的數據,生態文明的意識、資源及資源供給狀況(如空氣、水、土質等因素)的變化來研究中山市生態建設的相關問題,提出了對中山市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市建設的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中山市;生態文明;生態文明示范市;經濟發展
本文是中山市科技局2014年課題《中山市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的路徑探索與分析研究》(編號2014A2FC336)的終期研究成果。
中山市古稱香山,是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毗鄰港澳,連續多年保持廣東省第5的經濟總量。是一座社會和諧、經濟興旺、環境優美、民生幸福的現代化城市。曾先后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全國科技興市先進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環保模范城市、全國生態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項榮譽。
發展經濟的同時,中山市堅持“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近年來投入近200億實施“環保十大工程”,把保護環境與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緊密結合起來,環保責任考核6年來排名全省前列,總量減排考核排名全省第一,珠江綜合整治考核歷年優秀,在全省率先通過國家環保模范城復檢,所有鎮成為全國優美鄉鎮,并于2011年成為全國首個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市”的地級市。[1]2012 年省政府公布的廣東省年度地級以上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結果顯示,中山市以92.7分領先其他20 個地級以上市及順德區,名列全省第一。同年,中山市計劃進行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的創建。
1 中山市生態文明現狀
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是在一定的基礎上創建的。以下是中山市的生態文明現狀:
1.經濟情況
沒有相當發達的經濟條件的生態文明示范市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要的生態文明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讓人們在享受現代文明提供的一切便利基礎之上的生態文明。中山市地處珠三角經濟帶,毗鄰港澳廣深,連續多年保持廣東省第5的經濟總量。2012年全年生產總值(GDP)2441.04億元,增長11.0%。;工業增加值1291.47億元,增長14.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1.89億元,增長10.2%;全年固定資產投資893.43億元,增長16.5%;出口246.41億美元,增長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9.33億元,增長10.3%。擁有國家級產業基地27個,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15個,省級以上名牌名標406個/件,落戶中山世界500強企業有24家。[2]數字說明中山經濟之余,很多人肯定還會想到中山古鎮的燈飾、小欖的小五金、沙溪鎮的休閑服飾等等知名的、特色品牌。中山市的經濟發展相對其他創建生態文明的城市而言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2.生態文明意識
意在行先。生態文明意識是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的根本。中山市的生態文明意識有較好的基礎。中山市古稱香山,就是得名于中山綠肺五桂山區的樹木花香。多少年來,中山市雖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愛花愛樹保護環境的意識非常先進,同時,中山市多年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直在倡導“全民修身”,建設“三宜”(適宜創業、適宜創新、適宜居住)城市,全市上下生態文明意識較好。
3.基礎資源狀況
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市的基礎資源必須包括大氣、水和土地。下面分別進行情況介紹。
3.1.空氣
中山市的空氣質量一直較好。據2013年中山市環境質量公報稱2013 年中山市城市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年平均濃度或特定的百分位數濃度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GB3095-2012)二級標準,降塵達到省推薦標準。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的年平均濃度或特定的百分位數濃度超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3095-2012)》二級標準,超標倍數分別為0.19、0.01、0.47和0.04。據以上數據,超標的幾項指標數量也是小數點后的數字,取整數即可忽略。說明中山市的空氣質量還比較好。
3.2.水
岐江貫穿中山城區,被譽為中山的母親河。作者據2009年6-10月對岐江河水水質監測的結果:“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環境因子基本牌低水平,水質處于低污染狀態,水營養處于低營養狀態”(見《岐江河水生昆蟲群落分布特征及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一文)[3]。該文本課題組成員所撰,所測數據是個人行為。以上結果說明中山市的水質尚可。
3.3.土質
據調查,珠三角的土壤質量都不太好,但是,中山市環境保護局關于《中山市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期評估報告,將完成121家重金屬企業臺賬的建立;積極推進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點,啟動重金屬污染場地現狀調查。“十二五”以來,中山對轄區內所有鉛蓄電池企業開展了重金屬污染專項整治行動。淘汰取締了10家不能滿足法定要求的鉛蓄電池企業,減少鉛蓄電池產能約150萬千伏時/年。截止2014年初,中山僅剩下1家鉛蓄電池企業。[4]
2 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市的途徑
生態文明是個相對復雜的體系。中山市要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市,就要從生態經濟體系、生態環境體系、生態制度體系、生態文化體系的建設等方面來探索實現的辦法和有效路徑。根據中山市的實際情況,考慮到生態文明既牽涉到政府,又與環保、國土、住建等職能部門息息相關,我們擬提出生態危機意識的培養,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平衡關系,制度的執行與考評,部門配合、協調問題等幾個建議。
1.生態危機意識的培養
上文也講到中山是一個具體生態文明意識的地方。但生態危機意識的培養是個長期而艱巨任務。沒有全民的生態文明意識,沒有危機意識,奢談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市是沒有用的。沒有文明意識,連最起碼的環境衛生都保證不了。培養生態危機意識,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1 結合校本課本,從娃娃抓起。中山市是個教育較先進的地方,大部分學校都有開發校本課程,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孩子進行愛家鄉的教育,可以利用這一優勢,把生態危機意識融入校本課程中,從孩子開始培養生態危機意識,讓生態危機意識全民化,并且根深蒂固起來。讓中山市的生態文明示范市建設成功,并能延續下去。
1.2.結合中山市的全民修身行動,進行生態危機意識的宣傳和教育。結合全民修身,將生態危機,將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教育深入人心,成為常識,化為行動。
2.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平衡關系
貧窮落后的生態環境再好也不是我們想要的。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經濟發展是必然的選擇,但是,絕不能為了發展經濟犧牲環境,更不能為了發展經濟絕了子孫后代的生路。因此,一定要找到發展經濟發生態文明建設的平衡點。協調好經濟發展生態文明的和諧關系。
2.1.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大市級對土地、環境、水電等資源要素的統籌力度,優先向實體經濟傾斜。做強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游艇、風電、光電等裝備制造業,推進神灣盛世游艇產業服務集聚區、粵新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等項目建設。保證發展經濟的同時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今日之中國已在自身發展的深刻教訓及國外先污染后治理的經驗中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尤其中山市對此更是在多年前就引起了相關人士的注意,所以,近年來,中山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如何進行轉型升級,如何發展才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32014年工作報告]
2.2.發展二三產業,打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最能體現一個地區的綜合競爭力。我們要發展,就必須在營商環境上下功夫,要比別的城市更加開放靈活,更能聚財留人,努力成為全國綜合營商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對促進經濟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良好的生態文明更能促進二三產業的發展,在發展二三產業的同時,如果能夠堅持保護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更能夠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3.加強科技創新,匯聚優秀人才。完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三鏈融合"。鼓勵協同創新,集聚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的創新資源,開展重點科技攻關。探索建立全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聯盟,完善市級生產力促進中心功能。創新和人才是實現經濟發展,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
3.制度的執行與考評
歸根結底,所有的理念和意識要歸為制度或法律法規才有保障。因此,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市的制度制定、執行和考評一定要最終落實到位,形成制度,劃分責任。生態文明建設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可以解決的事,因此,此事應該寫在政府工作規劃中,設定考評體系,定時按標準進行考評。否則,生態文明建設只能是寫在紙上的生態文明。
4.部門配合、協調問題
解決了制度與考評問題,部門配合及協調問題基本上已經不是問題,但,因為生態文明示范市的建設必須需要多部門多單位,甚至全民投入進行建設,因此,能夠組織一個地方高層領導牽頭的專門指揮機構將有益于建設進程。
中山市近年來在國內有一定的知名度,無論是中山市的空氣質量,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等都多次進入名種排名的前列。中山市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厚的歷史文化,深厚的經濟發展基礎和中山人民勤勞樸實,踏實肯干的勁頭都是中山市創建生態文明示范的良好條件,加之千百年來的生態愛樹愛花,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良好生態文明意識,都為中山市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提供了機會,同時,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主席為代表的新一代國家領導人對生態文明的重視和引導也為中山市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希望中山市在300多萬中山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過發展經濟,努力完成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的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山日報》2011.7.18
[2].中山市環境質量公報.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4 0106/033017850749.shtml
[3].羅清榮,岐江河水生昆蟲群落分布特征及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J].安徽農業科學2012.1
[4].2014年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