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娟(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開放型經濟與貿易研究中心,福建 福清 350202)
技術貿易壁壘對福建省水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李華娟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開放型經濟與貿易研究中心,福建福清350202)
在技術性貿易壁壘日益廣泛和深入的態勢下,福建省水產品質量的提升、出口標準的強化、出口結構的調整也是必要的。同時,在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過程中,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積極應對,來減少貿易壁壘帶來的影響,甚至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提高福建省水產品出口競爭力,使福建省水產品在出口貿易上得到進一步發展。
水產品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結構調整
福建是一個沿海省份,也是中國水產品生產大省,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使福建水產品出口額位居全國前列。但越來越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阻礙著國際貿易的自由發展,一系列的標準要求和檢測措施使產品成本增加,造成市場競爭力下降,制約了福建水產品的出口。因此分析福建省水產品出口貿易中遭受到貿易壁壘的原因,提出解決的策略,提高福建省水產品出口競爭力成為了重要的課題。
(一)福建省水產品行業現狀
福建省的海域面積為13.6萬平方公里,其中有12.51萬平方公里的海洋漁場面積水深在200米之內,約有225萬畝可以開發用于淺海灘水產養殖的區域面積,全省可供養殖的海洋與水域面積超過陸地耕地面積。其中大陸海岸線總長度更是位居我國第二,約3752公里。福建省水產養殖品種主要包括貝、藻、魚、蝦等,且水產年均產量歷年都在我國各省水產產量排名中名列前茅。據福建省統計年鑒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福建省的水產養殖面積約為205.62千公頃,2014年增加至261.88千公頃,其中包括海水養殖面積161.42千公頃以及淡水養殖100.46千公頃,水產養殖面積持續上升;2005年福建省的水產產量為542.4萬噸,2014年增加至696.0萬噸,水產產量逐年增多。
(二)福建省水產品出口貿易現狀
1.福建省水產品出口總額攀升
據我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到2014年之間,福建省水產品出口貿易額總體上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從最初的9.67億美元快速上升到47.8億美元,增幅顯著。2013年上半年,福建省水產品出口總量72.5萬噸,出口創匯額首次超越山東,躍居全國第一;2014年全國水產品出口量416.33萬噸、出口額216.9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16%和7.08%,而福建省水產品出口達79.40萬噸、54.9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7%和11.8%,貨值占全國1/4,蟬聯全國第一。其中烤鰻成為福建省的龍頭產品,占據世界鰻魚消費市場的70%以上,具備了非常明顯的出口優勢,表現出了國際市場競爭力強、附加價值高等特點。
2.福建省水產品頻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在食品的進口領域,發達國家的檢測項目在增多,標準也在隨之提高。由于我國的漁民環保意識較差,食品的環保技術標準也較落后,因此發達國家提高進口食品檢測標準,對我省的水產品進出口貿易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2003年6月,日本以查出“恩諾沙星”殘留超標為由,突然宣布對中國生產的烤鰻實行“命令檢查”,并于7月3日正式實施,對中國滯留在日本港口未放行的烤鰻進行逐柜檢查。受其影響,2003年8、9月份中國烤鰻出口量直線下降至一千噸左右,烤鰻出口量占全國六七成的福建烤鰻業更是受到嚴重影響。又如,2005年在英國發生的“孔雀石綠”事件,英國食品標準局在英國一家知名的超市連鎖店出售的鮭魚體內發現了“孔雀石綠”,有關方面將此事迅速通報給歐洲國家所有的食品安全機構,發出食品安全警報。此事件導致各個發達國家對由中國出口的水產品進行查驗,并對此類含有“孔雀石綠”的產品進行大批量的銷毀以及退貨處理,同時我國國家農業部辦公廳向全省、自治區、直轄市下發了《關于組織查處“孔雀石綠”等禁用獸藥的緊急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嚴查違法經營、使用“孔雀石綠”的行為,這對福建省的水產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
(一)水產養殖業問題眾多
福建水產業近年取得了巨大成績,但隨著水產養殖生產的快速發展,部分養殖區養殖密集,品種單一,水產種苗場建設無序,布局不合理,造成育苗數量過剩、生產水平低、生產無序競爭的混亂局面。同時由于工業廢水、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染,造成福建省水污染較為嚴重,而水環境的破壞又使得水產品的疾病災害增加。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基本上是建立在資源嚴重消耗的基礎上,水產養殖業存在的資源利用不合理、病害頻發、產品質量不高、良種化水平低、生長環境惡化等突出問題。目前,大黃魚、鰻魚、鮑、對蝦等品種養殖病害較為嚴重,病害種類多、規模大、突發性強、流行時間長、危害大。由于目前的深海水域開發不足,而相對成熟的水產品養殖海域,水環境污染已經較為嚴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福建省水產的生長,在同等條件下將更難通過發達國家的檢測要求。
(二)企業缺乏國際市場自主開拓能力
福建省水產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日本、韓國、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福建省生產的水產品大部分又屬于勞動密集型,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商品檔次低等問題,導致許多發達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來保護其國內一些利益集團和消費者。開發新市場需要具備很強的市場判斷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市場應變能力以及經銷商談判技巧,而中小企業營銷人才有限,很難有足夠的營銷經理具備新市場開拓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而市場開拓后又需要較強的品牌競爭力來戰勝行業競爭對手,更多的企業之間是利用價格來競爭,盲目擴大規模,從而造成惡性價格競爭。
(三)消費市場過于集中在發達國家
由于福建水產品主要出口到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經濟實力雄厚,在國際貿易中制定了相對苛刻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這些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產品檢驗標準大多是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難以達到或需投入巨大成本和代價才能達到的要求。而我國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依存度過高,導致貿易條件惡化,在當前我國技術和經濟實力暫且落后的情況下,福建省要跨越這些貿易壁壘需要付出極大代價。
(四)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水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
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節能環保領域成為各國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點,新時期技術性貿易壁壘愈加隱蔽,歐盟、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國是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國家。從限制對象看,近年來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已經由針對某一產品及最終產品制定標準,轉變為由一系列技術標準與合格評定程序構成的、針對多種產品及其生產經營全過程的體系,使一個行業甚至多個相關行業受到影響[2]。而且現在國外對水產品的質量要求不僅限于新鮮度和有無致病菌,而且普遍要求控制水產品中微生物學的有害病菌,不僅包括魚類貝類本身含有的微生物病菌,還包括加工過程中帶入的病菌。另外,還要求加大化學物質(包括添加劑)的監控、漁用藥物殘留的監控,甚至還包括養殖、捕撈、加工技術的正確操作等等,各國普遍提高了質量安全標準,設立了越來越多的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
(一)水產品出口企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對策
1.加強水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強化對漁民的組織和引導
目前,水產品生產基地未達到規模化和產業化,主要原因就是未建立完善的苗種繁育和生產養殖基地。與此同時,喚醒漁民積極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激情也很有必要。因此,水產品出口企業作為水產品出口的主體,是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身,應該幫助漁民了解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組織漁民學習、強化有關養殖知識,從而收購到質量更優的水產品。
2.提高產品質量,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
水產品質量不高和藥物殘留超標已經成為制約福建水產品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由于許多國家出于對國民生命和健康的考慮,對水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從水產品的養殖、加工到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制定了一些十分嚴格的標準,而中國水產品的質量以及質檢部門現有的技術狀況同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企業可以通過引進原種和選育優良品種,建立新型的水產養殖區,提高對水產品種以及養殖環境的要求,加大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絡體系建設的投入,加強對水產品檢測技術的研究,建立完善的水產品安全監測網絡體系,對水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全程的質量安全監督,將影響水產品質量的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3.分散出口市場,規避傳統市場的技術貿易壁壘
福建省水產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出口市場過分集中,品種又比較單一,出口的時間也相對比較集中,由于主要出口市場地制定的技術法規和標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水產品的出口[3]。因此,福建省在依靠傳統營銷網絡的同時,還要積極拓展新的國外市場,如菲律賓、俄羅斯等國家也有著廣闊的市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口味要求也越來越高,可以從腌制品、干品、凍品、冰鮮品和活品來進行銷售;做到買全球,賣全球。還可以通過跨境電商來做到線上線下雙向交易,同時對水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豐富產品品種,開拓更多市場。這樣一來,當出口產品在某一市場遭遇技術貿易壁壘的時,福建省可以通過采用市場分散化的策略,利用各個獨立市場法規和標準政策的不一致性,將產品銷往其他的國家或地區,從而達到規避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目的。
(二)行業協會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對策
1.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向政府、企業提供TBT信息
行業協會主要的職責是為會員提供服務、咨詢、協調矛盾和利益、規范競爭秩序、維護會員合法權益,與政府部門溝通協商,向政府和企業獻計獻策,是連接政府和會員的橋梁和紐帶。行業協會應該發揮關鍵的組織作用,收集進口國技術法規、標準的變動信息,及時提供給政府和企業;還可以參照國內產業現有情況對新法規進行初步的風險評估,建立數據庫,進行分類管理,對影響較大的新法規、新標準更要進行風險評估以及提出初步對策。
2.行業協會應當與政府、企業共同建立起多層次的產業預警機制
建立多層次產業預警機制是WTO自由貿易目標及其規則的客觀要求,而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這一機制,這不利于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并加大了貿易摩擦的可能。在產業預警機制建設上,行業協會要對可能發生的危機進行必要的預警,必須建立征詢系統,搜集信息網絡,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監測和評估,確保風險預警的實際效果;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能夠隨時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有相應的應急預案以及充分的后備資源來應對。只有行業協會和政府、企業共同努力建設,才能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進而取得突破,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政府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對策
1.加強思想引導,強化水產品標準化意識
政府應當強化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國民的技術經濟意識,倡導健康消費、文明消費,并且提倡符合人類需求發展方向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為吸引社會關注、保證宣傳效果,政府應該積極搜集整理宣傳素材,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宣傳手段,拓寬了宣傳渠道,力爭通過宣傳,提升企業和群眾的認識,加強企業和群眾的思想引導,強化水產品標準化意識[4]。
為推進水產標準化建設,政府可成立水產標準化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同時成立標準化推進工作小組,各部門分工負責、相互配合,形成了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水產標準化建設體系,確保福建水產標準化建設的順利推進。還應加大水產標準化宣傳和培訓力度,不斷擴大此項工作的影響面;通過宣傳、培訓,進一步提高科技人員和漁民健康養殖的意識,促進水產標準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2.開展調研和座談活動,走訪生產企業,鼓勵技術創新
為了進一步提升福建省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能力和水平,政府相關部門應適當開展調研和座談活動,邀請專家和技術人才參與活動,為福建省出口企業出謀劃策、傳經送寶。還可以走訪生產企業,了解出口情況,為企業講解福建省出口企業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并結合中小企業為主的實際情況提出建議。同時還應該明確技術本身是解決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根本出路,應該在水產品出口相關人員的教育培訓上進行進一步加強,為福建省增添更多技術人才,鼓勵技術創新。同時在資金、立法和政策上對企業進行扶持,因為技術創新與開發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研發成本高,中小企業難以具備投資開發與生產的各種條件。
在技術性貿易壁壘日益廣泛和深入的態勢下,福建省水產品質量的提升、出口標準的強化、出口結構的調整也是必要的。在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過程中,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積極應對,來減少貿易壁壘帶來的影響,甚至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提高福建省水產品出口競爭力,使福建省水產品在出口貿易上得到進一步發展。
[1]康曉玲.技術性貿易壁壘經濟分析[D].西安:西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2]鄭思寧,廖潤雪,馮亮明.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水產品出口影響的實證研究——以福建與臺灣對日本市場出口為例[J].中國漁業經濟,2013,(3).
[3]陳蘇麗.福建省水產品出口狀況的分析與發展對策[J].福建水產,2004,(2).
[4]江凌.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影響分析及應對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責任編校:陳婷)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n the Aquatic Product Export of Fujian Province and Countermeasure
LI Huajuan
(Research Center of Open Economy and Trade,Fuzhou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rade,Fuqing Fujian 350202,China)
Aquatic products export trade in our country occupy the important position,and is also one of export pillar industries in Fujian province.Fujian aquatic products export trade enterprises lack 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market development ability,and the consumer market is too concentrat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The world's major countries set up a series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f aquatic products,and bring the serious influence to Fujian aquatic products export trad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ujian province,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quatic product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Fujian province.
the export of aquatic products;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structural adjustment
F752.65
A
1008-4681(2016)04-0020-03
2016-05-30
李華娟(1982—),女,福建福清人,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開放型經濟與貿易研究中心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