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幼娟(寧德師范學院教育系,福建寧德 352100)
大學生自尊需要的結構及其評估問卷編制
洪幼娟
(寧德師范學院教育系,福建寧德352100)
基于自尊需要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重要影響,編制“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對320名福州市大一到大四學生進行初測,對數據的探索性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包括6個因子,由32道題目組成,累積解釋率為57.38%;問卷的Cronbach's alpha為0.905,各維度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698-0.876。而對福州四所高校的600名大一到大四的學生進行測試,對數據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x2/df小于5,RMSEA小于0.06,CFI、GFI、NNFI均在0.95以上,表明自編的“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
自尊需要;結構;問卷
Allport&Baumeister等心理學家指出自尊需要(The Need of Self-Esteem)是人類普遍具有的基本需要,它對個體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支配作用[1]。然而,近半個世紀以來,大部分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尊領域,較少關注和重視自尊需要對個體的影響。自尊和自尊需要是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它們對個體的情緒狀態、社會交往和認知偏向有著不同的影響。馬斯洛(A.B.Maslow)把自尊需要定義為:個體較高評價自己的一種需要,個體尊重自己并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2]。我國心理學家張向葵(2002)認為自尊需要是一種維護自我價值、維護自我尊嚴、追求他人認可的需要[3]。以上學者的觀點表明,自尊需要主要表現為自尊動機,這種動機包含個體渴望被認可、希望被尊重、維持價值感、抵御自我威脅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
我國當代大學生處于自我意識發展的飛速發展期,他們強烈地渴望獲得尊嚴及他人認可,表現出較強的自尊心,希望別人在乎和尊重自己,對他人的評價較為敏感[4]。不同強度的自尊需要會影響大學生在社交中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如果自尊需要的水平較高,就會驅使大學生做出某些沖動或不合理的行為(如懼怕否定、否定他人、自我防御需要、回避社交等),從而影響同伴關系。以往研究表明,國內大學生遇到的主要困擾是人際關系問題[5]。實際上,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與其自尊需要的強度有很大的關系。
目前,測量大學生自尊需要水平的問卷很少,以往文獻能只查到我國心理學博士陽澤編制的問卷,但其問卷層次較為復雜,題量較大,計分也較為復雜,難以對大學生的自尊需要進行有效的測量。鑒于此,本文旨在編制“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并檢驗其信效度,為下一步探索自尊需要水平對大學生人際交往所產生的影響提供測量工具和理論參考依據。
(一)初始問卷的形成
首先與3名心理學老師和7名心理學研究生設計開放式題目,編制大學生自尊需要的開放式問卷,用該問卷對福州市120名大學生開展調查,并對所獲材料進行語義分析和分類。結果顯示,大學生提到頻次最多的六個因素分別為:自我價值需要、自我提升需要、重要性追求需要、自我反省需要、優勢比較需要、自我防御傾向需要。在這些維度上設計開放式問題,對15名大學生進行訪談,并對學生訪談結果進行編碼分析,篩選出合適的詞條組成句子,編制預測問卷。最終保留48道題目,這些題目作為大學生自尊需要預測問卷。大學生被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每道題的選項進行選擇,選項有“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5個級別,計分方法為1到5分,分數越高表示自尊需要越強烈。
(二)被試
初測樣本:對初測樣本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福建省福州市大學城某一高校隨機抽取6個班級,在課堂上對320名大學生統一進行測驗,回收289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為270份,有效率為84.3%。其中女生166名,男生104名;理科130名,文科140名;大一68名學生,大二74名學生,大三60名學生,大四68名學生。
再測樣本:用于驗證性因素分析。隨機選取福建醫科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這4所高校的學生,共600名,并統一在課堂進行測驗。最后回收問卷534份,有效率為89%。其中女生248名,男生277名;大一116名學生,大二119名學生,大三116名學生,大四173名學生。
(三)統計方法
用SPSS16.0對問卷題目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A-mos7.0對問卷題目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
(一)初測結果
題目的平均分處于2.56~4.28。各題目平均分的分布比較均勻,標準差處于0.68~1.02,沒有特異現象出現。首先采用臨界比率法,分析問卷題目的區分度,問卷的48個題目總分按高低順序排列,低分組為總分在總人數后27%的大學生,高分組為總分占總人數前27%的大學生,高低分兩組被試的總分都要在每道題目的平均分數上進行顯著性差異檢驗,如果高低分兩組在某道題目上沒有達到顯著差異,就表明這個題目不合理,應予以刪除。數據結果顯示,應刪除問卷第13、27道題目。其次考察每道題目平均分與問卷總平均分的相關程度,二者相關越低,其鑒別力越差,并應刪除相關系數低于0.3的題目。結果發現,有兩道題目平均分與總分的相關低于0.3,應被刪除,被刪題目為第11、29道。問卷最終保留44道題目,再對問卷進一步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
對問卷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顯示,“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中44道題目的KMO值為0.908,Bartlett球度檢驗得到的統計值為6724.764,顯著性水平為0.000,說明該問卷適合進一步進行因素分析。對問卷題目進行主成分分析,最后問卷共被抽取出7個因子,其方差累積貢獻率為61.05%。主成分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為標準,采用斜交極大旋轉法抽取因子。依據分析結果,用以下三大標準刪除預測問卷中不合適的題目:①調整和刪除題目數小于3的因子;②刪除因子負荷小于0.3的題目;③刪除雖顯著影響同一公共因子,但明顯與組內其他項目不相符的題目[6]。
在初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初測問卷需刪除12道題目,并對保留的32道題目進行主成分分析,最后抽取出6個因子,其方差的累積貢獻率為57.38%。六因子模型各條目因子載荷見表1。

表1 “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三)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采用內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測信度檢驗。用前述的270個樣本來檢測“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選取福建師范大學師范生120人來檢驗問卷的重測信度,結果見表2。

表2 “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的信度檢驗結果
從表2可知,自編的“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905,重測信度系數為0.886;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在0.698~0.876之間,重測信度系數在0.730 ~0.891之間,信度系數較高。
2.效度分析
使用再測樣本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見表3。結果表明,x2/df<5,RMSEA<0.06,CFI、GFI、NNFI均在0.95以上,表明“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模型各項指數較為良好,“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的結構效度較為理想。

表3 “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驗證性因素擬合指數
進一步檢驗自尊需要問卷六個因素之間及其與總量表間的相關,結果見表4。

表4 “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各因素間的相關及與問卷總分之間的相關
由表4可以看出,“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的六個因素之間呈中等程度相關,相關系數在0.107-0.632之間。各因子與問卷總分之間的相關較高,在0.361-0.761之間,問卷結構較為理想。

表5 “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各因素間效標關聯效度
在此測驗中添加一個作為關聯效標的題目:“我特別希望別人能注意到自己”,它與問卷各因子的關聯效度見表5,問卷各因子與此題目的相關達到顯著性水平,預測效度良好。
本文結合結構式訪談和問卷調查分析了大學生自尊需要的結構,并編制問卷。通過對樣本數據進行探索性分析和驗證性分析,得出大學生自尊需要具有6個維度,主要是關于個體如何追求自尊以獲得自尊感,它包括自我價值需要、自我提升的需要、重要性追求需要、優勢比較需要、自我反省需要、自我防御需要。自我價值需要主要指個體希望自己能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良好的需要,這種需要的滿足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以及獲得他人的關注與喜愛;自我提升需要反映的是個體對自己的要求并采取行動去實現目標,從而獲得自我價值感的需要;重要性追求需要是個體希望自己在他人心中獲得某種重要性的需求,能夠在他人心里獲取重要性,就會有歸屬感和重要感;優勢比較需要主要反映的是個體超越他人,比別人更具有優勢,以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個體經常反省自己行為及其不足的這種需要是自我反省需要,當個體感到自尊受到侵害時,所采取的某些行為來維護自尊感的需要是自我防御需要。
“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具有六個維度,分別為:自我價值需要、自我提升需要、重要性追求需要、優勢比較需要、自我反省需要、自我防御需要,問卷共有32道題目。編制的“大學生自尊需要問卷”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可以作為大學生自尊需要的測量工具。
[1]鄭劍虹,黃希庭.西方自我實現研究現狀[J].心理科學進展,2004,(2).
[2]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許金聲,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3]張向葵,孫天威.論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礎[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版),2002,(3).
[4]邢秀茶,王欣.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長期效果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2).
[5]楊楠.大學生社交焦慮與人際信任、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高教高職研究,2007,(7).
[6]侯杰泰,溫忠麟,成子娟.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校:簡小烜)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ed of Self-Esteem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
HONG Youjuan
(School of Education,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 Fujian 352100,China)
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the need of self-esteem and develop an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the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the intra-structure of the scale.The need of self-esteem scale was administered to 320 college students of Fuzhou.The exploralory factor analysis of items indicated that the scale had six factors and the scale consisted of 32 items.Internal consistenc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ronbach acoefficients of the scale was 0.905,and the Cronbach acoefficients of six factors were ranged from 0.698 to 0.876.The formal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600 college students of Fuzhou(from grade 1 to 4).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it indexes for x2/df=3.162,CFI=0.983,GFI=0.971 NFI=0.975.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need of self-esteem scale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paychome etrics.
the need of self-esteem;structure;questionnaire
G444
A
1008-4681(2016)04-0151-04
2016-05-18
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編號:JAS150655;寧德師范學院青年教師科研專項課題,編號:2014Q10。
洪幼娟(1984—),女,福建龍巖人,寧德師范學院教育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人格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