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浩+蔣宏偉+趙志強
摘 要:通過對當前建筑類高校就業形勢的分析與研究,并對就業形勢和創業教育的關聯與關系展開了深入的探討,結合建筑類大學的專業特點與培養目標,基于就業優勢與劣勢的辯證統一關系,對建筑類大學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了分析,研究了二者相輔相成內在驅動因子和外在影響因素,從建筑類大學就業主體及教育體系各個層面研究了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就業;創業教育;驅動因子;教育體系
引言
我國許多高等院校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日益加快的步伐,進行了諸多歷史性突破的改革與創新。為各行各業培養輸送大量人才的同時,在科學研究、自主創新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事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知識貢獻,呈現出充滿活力、生機蓬勃的大好局面。高等教育在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全民素質的積極作用逐漸顯現,但同時就業形勢變得日趨嚴峻[1]。大學畢業生就業崗位、就業方式多元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劇,人才競爭越發激烈。然而,對于一些迎合當前社會需求、專業性強的專業畢業生來說,除就業狀態較好之外,同時具有適合自身創業的獨到優勢[2,3]。
建筑類高校具備著專業性強、就業形式好以及培養目標明確等特點,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但近些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人們日益完善的居住配置,使建筑類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形勢逐漸嚴峻起來,因此,創業教育在建筑類大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重視與發展,在大學生教育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構建和完善創業教育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
1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2006年至2015年,這十年間我國高校畢業人數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一直呈持續上漲趨勢,2015 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為749萬人,相比2014年增加近22萬人,比2006年增加有336萬之多。據統計,由于經濟危機對全球就業形勢的影響,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從2006年開始到2010 年一直呈明顯的下降趨勢直到2011 年就業形勢稍有緩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增長率有明顯的增長,但2012年就業增長率即開始下降,2013年又有輕微的增長趨勢。由此可見,大學生就業形勢依舊嚴峻,學校和政府相關部門應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來緩解就業壓力[4]。
作為專業性強的建筑類大學就業形勢相對較好,圖2為沈陽建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近三年的畢業就業情況,可以看出,近三年沈陽建筑大學材料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趨于穩定,就業渠道和基地不斷擴充,初次就業率穩中有升,就業質量和層次也不斷提高,但必須要認識到,目前就業形勢依然是十分嚴峻的。
圖2 2012年~2015年材料學院畢業生就業情況
2 建筑類大學創業教育建立途徑
創業教育應該著重于考慮體系化教育形式的構建,目標是培養建筑類應用人才,通過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對原有培養目標、專業和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培養渠道和方法等進行檢討和修正,加入創新創業的思想和理念,注重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培養體系的重構,努力形成以創新創業教育價值為基本指導思想的新的培養體系,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運用并創新知識的技能和激情。
2.1 課程滲透機制建設
針對建筑類專業的專業特點,將創新創業知識作為系列課程穿插滲透在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當中,利用工程實例分析建筑行業畢業生在行業內創業的可行性,并注重鼓勵機制與啟發機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首先,要從原先的專業理論課堂教學中分出一定課時來進行創新創業知識技能的專題講授。其次,根據學生不同層次及專業的需求,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公共選修課。最后,條件相對成熟的專業還可以設置一些創新創業教育的必修課程,并且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和教師編寫精品的創新創業書籍為教材,讓每個在校學生都能有機會系統學習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知識。
2.2 社會實踐機制建設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準則,實踐也是大學生實現自身夢想的起點。在建筑類大學的培養計劃中更應注重社會實踐的培養,實現對創新創業教育課外延伸。創業教育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參觀學習、社會實踐活動等載體,大力開展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創業活動,幫助大學生建立創新思維,樹立其創業認識,并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新形勢下,大學生成長過程既具有普遍性的發展問題又帶有個體性的差異,因此,還要注重創新、創業教育耦合的層次性。對于一般的學生,可以通過開展普通的創新創業講座、輔導與訓練,如素質拓展性訓練、創業案例分析、創業基地參觀實習等來進行。對于某些創新思維很靈活的學生個體,主要根據其個性特點,加強創新創業鍛煉,給予更多的創新機會,如創業大賽等,例如,建筑類高校土木專業參加的"全國建筑結構設計大賽"以及材料專業參加的"混凝土設計大賽",這些賽制的參加會使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并對本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更有可能把它當成自己的畢生事業來做,達到創新研究與創業實現。
2.3 創業校友熏陶引領機制建設
大學生在一個特定的文化氛圍中活動時,會受到這種特定群體在意識上的一些熏陶以及影響,并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一種文化意識和文化品格。因此,常態化的組織知名創業校友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講座與論壇,會使一部分學生產生共鳴,并堅定自己的夢想與發展目標。強化具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的參與意識。注重提煉、升華創業精神,提倡創新,用大學精神凝聚人心,形成統一。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主要內容,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成長成才的規律,組織多種有關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熏陶與引領的校園文化氛圍。
3 結語
作為建筑類大學,必須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堅持就業優先的同時,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構建就業與創業齊頭并進,將整個時代、社會、生活以及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起來,結合建筑類行業的特色,注重建設實效以及機制的長效,并不斷推動新時期建筑類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科學化水平。同時,破解就業新難題、厚植就業新優勢,充分認識創業作為主動性就業形式的重大意義,著力推進建筑類高校創業教育機制建設。
參考文獻:
[1]李建成等,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和對策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9)
[2]王茜,楊鳳祥等.應用科技大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研究[J]. 江蘇科技信息,2014,11(22):76-78.
[3]Willams,K. D.,Nida,S. A.,Baca,L. D.,Latane,B. Social loafing and swimming:Effectsof identifiability on individual and relay performance of intercollegiate swimmers [J]. Basicand App lied Social Psychology,] 998,(10):73-81.
[4]王麗曉等,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我省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創業研究[J]. 神州. 2012(29)
[5]娃依凡.大學使命:大學的定位理念及實踐意義[J].教育發展研究.2000(9):1 8-22.
[6]楊銻.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建設研究[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8(S1)
[7]蘇曉晉,武珺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及培養途徑[J].中國高校科技,2011.
科學與財富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