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瓊
【摘要】隨著高職院校學生對傳統英語詞匯教學方法突破有愈來愈大的訴求,推動了案例教學法的研究和應用。本文另辟蹊徑,巧妙地將案例教學法納入高職院校英語詞匯教學中。通過提高對事物分析、評判、決策等能力來提高學生詞匯學習的興趣,從而實現了過程意義與結果意義的雙重效應。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高職院校 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16-02
一、引言
案例教學法的廣受歡迎,很大程度上對當前職業教育尤其是文科類學科產生了推動性的影響。合理運用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有效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對傳統教學方法突破的極大訴求。隨著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的培養模式不斷改進,也同時推動了針對性較強的案例教學法的研究和應用。而案例教學法在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幾乎還是空白,其研究空間和價值巨大。
案例教學法是由教師控制、學習者為主體參與的,依據真實的案例、圍繞案情發展而展開的互動式教學方法。采用這種方法進行的教、培訓過程為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的核心為以真實和具體的案例為基本素材,將學習者引入特定事件的實境之中,學習者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參與學習過程中,并與教師平等對話、雙方或多向互動。由此可見,高職學生能從教學法的改革中獲益良多,譬如獲取新鮮信息、分析基本素材以及批判反思素材隱藏的含義等等。
二、案例教學法結合詞匯教學的現狀和意義
英語詞匯教學在高職院校中一直都難以突破。而學生盡管思想比較活躍,動手能力、專業技能、適應性比較強。但是他們在行為上自我約束力不強,詞匯學習的自律性和效率都普遍較低,在學習上依賴教師的教學。缺乏詞匯量的高職學生陷入厭惡甚至放棄英語學習的惡性循環中,無法突破。學生學習英語語言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詞匯是打開英語大門的第一把也是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所以,詞匯教學改革的意義非凡。
傳統的詞匯教學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難以滿足高職學校英語學習的需求。因而急需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詞匯機能的教學法來一改當前學習難的現狀。而案例教學法采用的典型素材為手段,形成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能有助于有效改善現狀。要高效進行詞匯教學和詞匯記憶,由習得途徑入手,貫徹案例教學法,經課堂教學引入,效果好。目前,案例教學法結合英語詞匯教學方法是一個較新的教學理念,正處于探索階段,尚且需要反復實驗,教學效果還需進一步驗證。
三、案例教學法結合詞匯教學的具體實施
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高職高專實用英語課為例,案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有成果,但仍待進一步突破。在其實施的具體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幾個要點。首先,引導學生關注素材相關的重點部分,在老師的正確指引下,就問題進行科學的討論和分析,落實學生為主的人本主義思想。其次,在學生和教師進行有效互動后,由教師進行邏輯性、批判性地總結和概括。最后,擺脫單一案例教學法的束縛,探尋符合詞匯教學最具過程意義及結果意義的體系來。
經研究,其實施以案例教學法為切入點可初步分為以下幾類:新聞資訊傳播型、情景動態刻畫型、文化知識獲取型、舉一反三聯想型等幾類。案例教學研究角度廣,爭議性也強,在不同的素材和情景下不能套用公式,而應靈活處理,運用一種或幾種適用性的類型。與此同時,詞匯教學的特殊性也決定了該教學法不是萬能的。
(一)新聞資訊傳播型
21世紀是新聞資訊大爆炸的時代,90后的學生汲取的主要信息則是鋪天蓋地的各類實時消息。而該教學法的實施則是,學生在接受熱點資訊之際,教師即時導入信息并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結合相關聯的英語詞匯講解而達到高效詞匯教學的目的。顯然,新聞資訊傳播型的案例教學法無疑是最為直接、簡單,學生也最易于接受。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也能較成功地控制課堂氣氛。
譬如,2014年馬來西亞亞航客機“失聯”震驚全球。在公共英語學生的實用英語課上,教師以此條新聞為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啟發學生對此事件進行深刻的思考,討論、評價該熱門事件,詞匯“失聯”的英語表達。學生便輕而易舉記住了“lose contact”即“失聯”以及掌握了“contact”在其他場合的用法。
盡管該方法簡單、明了,但是由于新聞傳播型的教學法要求消息即時且為熱點,實施起來也存在局限性。一方面,要將受廣泛關注的消息與合適的英語詞匯貫穿本身不易,也不是所有的英語詞匯都能與當前事實相結合。另一方面,教師須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多擇取正面、積極的資訊。同時在實施過程中傳播正能量以及教師本人的內在品質,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因此,此教學法需要教師制定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實施方案,方能達到更佳的效果。
(二)情景動態刻畫型
動態畫面素材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帶來學生對于詞匯學習體驗過程的興趣和效果。通常動態圖比靜態圖更能有效在學生腦中留下深刻印記。因此,動態情景的選取要求教師預想如何刻畫,嵌入詞匯的動態性,從而完成詞匯記憶有效植入的目標。例如,“prompt”為敏捷的意思。教師可舉例在峨眉山旅游途中,被猴子敏捷搶東西。形象展示了“prompt action”(動作敏捷)這幅動態圖。該法適用于動詞或是動態感的詞匯講解。
(三)文化知識獲取型
有一類詞匯有特定的地理、歷史文化背景。因此,從回憶中小學學習過的學科知識或者貫入指定英語詞匯講解。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僅要重視學生習得專業技能以及培養職業素養,同時還要適當兼顧學生分析能力的提升。而該教學法即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文化背景為切入點,發散性啟發學生。比如在講解“symbol”一詞時,教師可由《大紅燈籠高高掛》這一畫面感十足,極具象征意義且大家所熟知的電影為引入,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清晰的燈籠的畫面。然后展開講解“symbol”的派生詞以及相關例句。最后,不僅幫助學生牢牢把握該詞匯,訓練了他們的思維,也激發了他們獲取、探索文化知識的興致。
(四)舉一反三聯想型
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將單詞串入一個關聯緊密的情景素材當中,再由某一事物推導或聯想至另一詞匯相關的事物,能更大大激發高職學生由一及二及多或由正及反等多向思維方式,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繼而掌握詞匯以及其相關的用法。譬如,“combine”為結合和組合的意思,含義過于普通。教師則通過發散思維聯想到農家樂,其結合美食、休閑、養生、療養為一體,生動指出“combine”混合多種事物一起的詞義。
單一使用以上任一種方法一定程度上難以滿足詞匯教學需求的,因此,靈活結合其中兩種甚至多種方法以及串講多個詞匯才能達到更加的教學效果。
五、總結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仍然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案例教學與詞匯教學結合在某些特定的詞匯講解時效果較好,但是此法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學生的課后在探索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改進案例教學法,與我國高職教學的特點結合,形成具有普適性的案例教學方法。同時高職教師需要從實際出發,結合教學目的,綜合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取長補短,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幫助高職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陸俊元.案例教學法的本質特征及其適用性分析.北京: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0
[2]李麗.對高職教育特點和高職學生特點的再認識.武漢: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8.9
[3]蘇鴦.我的高職課堂我的英語詞匯教學.溫州:溫州職業技術學院,2010.1
[4]鄧月仙.案例教學法應用的現狀與對策研究.西安:西北醫學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