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
【摘要】本篇文章針對如何做好個性化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一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同時結合筆者的自身經驗總結出了幾點可行性較高的應對措施,其中包括多種個性化的作業形式、賦予學生以作業主動權以及創新傳統的作業批改評價模式等等,以期能夠對我國初中作業設計水平的提高獻上筆者的一點綿薄之力。
【關鍵詞】個性化 初中數學 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61-02
一、前言
新課改后的初中數學教材內容相較于之前有了些許的調整,無論是整體的課程理念還是授課材料的組織都表現出了十分明顯的創新意味。因此,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小學教育者要結合新課改后的教材特點來針對原有的數學作業設計模式做出進一步的調整和創新,讓其能夠盡可能的適應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個性化需求,進而從根本上達到提高學生數學成績、鞏固數學知識、預習數學新課程的最終目的。
二、多種個性化的作業形式
針對原有的數學作業形式進行豐富和優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多項學習能力。
(一)制作類作業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制作的作業形式一方面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做作業興趣,另一方面則可以在動手和動腦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力。學生在完成此類作業的過程中要結合課程的所學內容與作業主題來制作出完善的作業方案,并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來搜集作業所需的各種資料與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拓展思維能力會不斷的加強,并逐漸找到數學課程的學習樂趣。例如,教育者在教授有關于數軸方面的課程之前,應先向學生不止一個動手操作的家庭作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認真觀察溫度計的變化,并動手制作一個簡單的溫度計帶到課堂當中。
(二)觀察類作業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著好奇心強和探索欲高的特點,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性格特征來展開觀察類作業的設計。無論是在何種類型的學習課堂中,觀察不僅能夠讓學生發現問題,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打開自己的思路,進而發現隱藏在事物本質以下的運行規律。例如,教育者在向學生教授了軸對稱圖形的課程內容后,可以向學生布置觀察類的家庭作業,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去發現軸對稱圖形的影子,并在課堂中運用自己的語言將它們的特征加以描繪。通過此種方式不僅減輕了學生家庭作業的沉重負擔,同時還會讓學生逐漸的了解到數學知識同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聯。
(三)探究性作業
簡單一些解釋,探究性作業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針對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究,進而為后期更高難度的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數學教育者可以結合當天的數學課程內容來布置一些實踐性和思考性較強的家庭作業,進而讓學生可以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建立起完善的知識體系。
三、賦予學生以作業主動權
首先,教育者要在數學作業總量的選擇上賦予學生應有的主動選擇權利,只有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才是作業的主人,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做作業的自主性。在今后的作業設計過程中,教育者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知識儲備量以及喜好程度來選擇作業的數量,并在學生完成自主選擇后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建議,為學生盡可能的營造出靈活性較強的選擇空間。
其次,教育者還要根據班級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高度來進行個性化作業的分層設計。為了能夠讓不同背景的學生均可以得到全面的能力鍛煉,教育者可以將作業內容進行分層布局管理,針對層次稍低的學生布置以基礎知識內容為主的家庭作業、針對層次較高的學生則要在教材理論的基礎之上展開合理化的知識遷移,幫助他們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其他領域當中。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要適當的在作業中加入一些知識難點和拔高內容,讓學生可以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不斷的培養自身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能力,進而將作業的真正價值全面的發揮出來。
四、創新傳統的作業批改評價模式
(一)書面式作業的批改
在傳統書面式作業的批改模式中,教育者采用的均為打對錯號的方式,此種判斷類的批改方法雖然比較有利于教育者對作業的集中評價,但是卻無法有針對性的讓學生對自己的錯誤原因進行深入的掌握。因此,教育者在日后可以嘗試采用啟發式批改模式,對學生在做作業中呈現出來的錯誤和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而后在通過小組討論和相互批閱等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我矯正的最終目的。
(二)開放式作業的批改
針對制作類、觀察類以及探究類等個性化作業的批改,可以采用學生自批和教師批改相結合的方式,教育者首先在各個學習小組中隨機抽取一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閱,再讓學生按照老師的批閱模式來進行作業自批和互批,而后選出水平較高和較為典型的作業來進行班級交流,讓學生在相互取長補短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根初,任升錄.數學作業的設計與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楊亨東.淺談初中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