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德



【摘要】本文首先對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結合問題提出了基于“崗證賽”融合的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思考,進而建立起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執業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為基礎的結合專業知識、會計理論和工作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需求。
【關鍵詞】崗證賽 中職會計專業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25-02
當前,我國中職教育轉型步伐加快,改革方面已經明確,中職教育將解決學生就業的結構型矛盾,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核心,以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為突破口。本文結合“崗證賽”的基本要求,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統計分析,進而發現存在的問題,為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基礎。
一、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現狀
根據相關研究文獻和訪談結果,編制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調查問卷,本研究以在校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學生問卷45份,回收42份,回收率為94%,去除無效問卷2份,確定最終有效問卷為40份,有效率為97%。
1.關于實踐教學的安排
目前,中職會計專業定位不準,傾向于學歷教育,而輕視實踐教學問題較為突出,雖然中職院校也從課程體系設計上壓縮了理論教學而提高實踐教學的比重。但并沒有和崗位需求相互銜接,影響了學生的就業。
表1 學生對實踐教學安排存在不足的意見
從表1也可以看出,目前,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對實踐教學安排和崗位需求銜接不足問題突出,以及實踐教學方式流于形式,而這些正是本文崗證賽融合的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動因所在。
2.關于實踐教學的學習情況
會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要求強和理論要求高的學科,實踐上需要根據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企業進行分別的會計核算,理論上由于會計專業在實踐工作中可能要參與不同的資格考試,比如會計證、初級和中級會計師,而這些考試的順利通過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因此,在進行實踐教學中,要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在打好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合格崗位要求特點安排實踐教學。
圖1 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滿足能力培養目標程度
從圖1可以看出,中職學校實踐教學針對性不強,效果不佳。通過調查也發現,目前,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主要還是依托電算化教學和手工帳模擬教學,對會計工作流程不夠清晰,崗位工作要領不夠明確。有的學生認為應補充稅務會計知識、外貿單證和審計實踐教學,而目前中職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單調,也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等等。
3.關于實踐教學方法的運用
完成實踐教學任務,需要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恰當的教學程序,從中職會計專業角度來看,重點應培養學生“崗課融合、證課融合、賽課融合”,實現 “崗證賽課”四位一體的教學方法。但目前中職會計專業主要還是傳統的實踐教學方法,而且實踐教學安排不系統,教學方法不科學。
圖2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方法調查表
通過調查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先進的教學方法尚未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普及,這個也是導致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的主要因素。
二、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實踐教學安排存在弊端,不能滿足會計專業能力要求
中職院校的教學是以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除了培養學生作為基本的會計人員所應具備的記賬、做帳和編制會計報表等基本技能外,還應具備企業財務人員進行納稅申報和財務分析的能力。同時,還需要根據會計不同崗位特點,進行有針對的培養,例如出納人員還需要掌握與銀行和其他企業經濟業務往來結算的技能等。目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理論課程開設較多,實踐課程開設較少,而且教學效果不佳,在內容重復、銜接性差,這些和應用性會計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相背離,導致中職會計專業學生與普通高校相比缺乏專業知識的優勢,與中職學校會計畢業生相比又缺乏實踐技能的尷尬局面。
2.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單一,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
目前,中職院校在教學方法上還主要是沿襲了傳統教育的教學方法,偏重于課堂授課法,對學生的考核也主要依靠卷面的應試法,這種教學方法的導向使得學生為了能順利的通過在校學習考核,拿到畢業證,而不得不主要是依靠課本書面知識來完成在校學習。不僅使學生在實訓時產生一定的應付心里而且覺得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因此,中職會計專業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樹立“崗證賽”融合的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的新思路,依托多媒體,互聯網等等現代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從而提高會計專業教育的質量與效率,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技能。
三、崗證賽融合的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設計
1.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設計思路
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性要求較強,很多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是融合在一起的,但并并沒有充分考慮到中職學生就業后的崗位需要,使得很多學生在就業后面臨具體的工作崗位,感覺到無從下手,不知所措。因此,需要在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設計環節中,充分考慮到崗位技能的需求,將課程設置和崗位具體工作要求進行充分的結合,進而突出中職院校的職能能力培養的特點。在實踐教學中的總體設計思路如下:以行業對會計崗位能力的需求為核心,以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為基礎,按照成本會計、納稅申報、審計、出納、等不同會計崗位進行不同的知識教育,并更新現有課程設置,在專業課程設置時,針對以上的會計崗位需要設置不同的課程,提高會計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滿足學生就業與創業需要。
2.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階段設計
如何將課堂自然延伸到課外,成為中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階段設計需要重點考慮的方向。會計專業在校企業參與校外競爭主要包括了點鈔大賽、會計操作實務大賽。但競賽層次可以分為國家級、省市級以及相應的各個協會組織的比賽。這些競爭的參與不僅僅可以展現當代中職學生的風采,而且可以通過競爭提高中職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恰好是會計專業學生課堂知識的有效補充。在進行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階段設計過程中,要結合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競爭的要求,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將會計專業知識轉化為業務技能,并提高學生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賽”是“課”的有效補充,“課”是“賽”的主要目的,使課內知識向課外技能自然延伸,進而提高會計專業整體的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蒲萍,袁芬,夏輝.崗課證賽深度融合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財會通訊,2010(9) .
[2]張洪波.中職會計電算化專業 “課證深度融合、四環雙軌遞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