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多數商業銀行也已經實了股份制改造,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會計改革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工作的重點,采取更加先進、規范、高效的會計手段,是商業銀行實現創新和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應用仍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本文將在闡述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流程的基礎上,重點分析管理會計應用的現狀以及其優化的路徑。
關鍵詞: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應用分析;優化路徑
一、商業銀行會計管理的程序
1.分析預算和決策。根據商業銀行日常經營活動中的重大改革,制定靈活的預算、決策分析方案,采用多樣化的分析手段,為商業銀行管理人員確定備選方案提供依據,然后編制全面預算。
2.分析差異,并對業務活動進行調控。責任單位編制的業績報告是差異分析的主要對象,是管理會計中的事中管理要求。在具體分析過程中要找出差異的根源,指出責任單位存在的不足,并作出適當的獎勵或是懲罰決定。
3.落實評價和考核制度。跟蹤各責任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并做好數據登記,編制業績報告。通過對比實際數額和預算的差異,實現對各責任單位的考核。
4.會計核算,分析財務報表。會計核算強調的是在遵守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采取規范的會計手段,對銀行的經濟活動進行系統、全面、連續的統計、確認和匯總,并編制財務報告,為利益團體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持。財務報表反映出的是銀行經營和管理的狀況,同時也是管理人員下一步經營行為的指向標。
5.落實會計責任制度。根據銀行日常管理的實際情況,將銀行內部劃分為若干區域,每一區域為一個責任單位,依據責、權、利緊密結合的原則,同時遵循行為激勵原則,建立責任制度并對預算進行層層分解,將預算落實到每個責任敢為,并以此為依據對責任單位進行考核。
二、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的應用現狀
1.會計電算化運用不足
商業銀行在會計電算化的運用中會計電算的內部控制基礎薄弱,具體表現在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兩大功能的發揮失衡。長久以來,核算都是會計電算化的中心,盡管近些年來,會計電算化處理中增加了許多功能,但實際上會計監督控制功能的發揮仍較為薄弱。加之商業銀行對會計控制不重視,并為在會計電算化中接入稽核監督接口,事后監督需將憑證輸入電腦,造成電算化控制流域形式。另外,商業銀行在授權劃分、電算化使用監督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會計信息泄露等問題。電算化技術的運用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也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和準確率,因此,電算化是管理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2.未能遵循成本與效益統稱和風險與收益均衡的理念
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都采用人均費用水平和人數絕對額來控制費用指標,這種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金融制度的要求。另外,其以基數法為基礎確定利率指標的方式亦違背了現代金融制度的要求。換而言之,現行的銀行管理會計制度未能遵循成本與效益統稱和風險與收益均衡的理念。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源在于銀行內部的責、權、利未能實現統一,商業銀行收入分配難以實現與部門績效股溝,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忽視了成本與效益和風險與收益的關系。而且長期以來,商業銀行的會計工作都以核算為中心,對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的推廣困難重重。
3.對管理會計工作認識不全面
目前,商業銀行對管理會計工作普遍認識不足,對管理會計的運用也較為片面。我國商業銀行的員工甚至是管理層人員都習慣于傳統的管理模式,面對管理會計模式,未能積極主動探索和運用,更不用提設立專門部門負責管理會計工作。事實上,管理會計工作包括了預測、決策、責任會計、考核和控制等方面,管理會計的運用具體表現為管理會計的技術方法在實際管理中的推廣運用。商業銀行對管理會計的運用主要是預測、考核、決策等方面,商業銀行對管理會計的運用應站在更高的角度考量,不應該只取責任會計,還應該有更全面的運用。
4.信息系統基礎薄弱
總、分、支三級結構是目前商業銀行主要的管理結構,由于管理信息系統基礎薄弱,因此只能提供結構的核算數據信息,詳細的產品、行業、客戶等信息無法直接獲取,且無法提供完整的賬務分類、交易信息等。事實上,銀行的經營決策、效益分析等工作都需要管理會計為其提供數據支持,會計管理系統不僅為決策提供數據,還為財務會計、資產管理等提供信息。但目前,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系統大多只是反饋出會計信息等,忽略了管理會計信息,未能實現部門、產品、員工、客戶的多維度核算,最終導致全面管理會計工作難以實施。
三、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應用的優化路徑
1.積極開發管理會計軟件
要實現管理會計的電算化發展,就應該要加強技術開發,設計出安全性更高、功能更加人性化的會計管理軟件。事實上,近些年來,信息安全事故和高科技犯罪不時發生,導致商業銀行無辜受損。高科技犯罪的手段隱蔽,不僅難以防范,而且破解和追蹤的難度也較大,因此,應從銀行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入手,銀行的技術、會計、監督等部門應協力合作,做好軟件開發、維護、硬件管理等環節,切實預防和消除各方面隱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方案。
2.建立健全財務分析系統
就目前商業銀行的現狀而言,要建立健全財務分析系統,最重要的是要構建內部風險評價和控制體系,以本行所能夠承受風險的最大值為依據,設置限額,減少商業銀行的風險,但需要強調的是,若遇到市場突發暴動,即使所有風險值皆在控制范圍內,也無法確保銀行所能承擔風險的合理性。
責任制是管理會計的核心,商業銀行經營的責任在責任主體確定后,就會劃分給各責任主體,不同管理體制下,責任主體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各部門管理體制下,部門就是責任中心;在分客戶管理體系下,各客戶經理就是責任中心。責任主體在擁有決策權力的同時,也承擔著經濟責任,與之配套的是鄉音的利益機制。
3.構建和完善信息系統
商業銀行財務管理模式想要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節奏,就必須要擴大財務數據的采集范圍,改變以往只從會計數據中選擇或是簡單加工財務信息的做法,實現內部數據與外部信息相結合的機制,借貸信息和會計信息的結合,實現了財務信息和物流的有機結合,為管理者提供的就是一個更加全面、專業的信息。
以一定的時間節點為依據,編制管理會計信息報告,是衡量信息系統是否完善,能夠滿足實際需要的重要依據。不同銀行的補貼管理理念,決定了所編制的管理報告的差異。通常情況下,管理層次下降,所需的信息就會越來越細化。管理局需要根據報告實施日常管理,因此,所編制的報告就必須要具有實際意義。具體編制管理報告的過程,是一個對數據進行分析、壓縮和重組的過程,一個系統集成構成一個小數據庫,在數據庫中形成管理信息。財務部門以日常整理的信息為依據,對經濟運行以及預算執行狀況進行直觀的表達,并根據實際情況,給出意見,促使管理財務發揮實際作用。
4.提高對管理會計的認識
提高對管理會計的認識是推進管理會計工作的基礎,要開展管理會計工作就必須對管理會計有一個全面、充分、深入的認識。由于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涉及到管理方式、管理體制等的變革,因此,需要商業銀行管理層的認可和各部門的配合,并且能夠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都予以支持,確保管理會計能夠在商業銀行中發揮作用,并能在銀行內部建立和健全會計責任制度。在商業銀行只能部門劃分是要依據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以部門或機構為單位,劃分責任中心,以縮小核算范圍,方便監督和考核工作,同時也有利于銀行內部轉移價格的確定。另外,還可運用管理會計為成本核算提供服務,實現盈利分析,為商業銀行的管理層決策提供數據參考。還可以運用管理會計實現對分行、支行的管理和控制,統籌兼顧,以獲取最大的效益等。
四、結語
總而言之,管理會計在我國商業銀行的運用還存在著認識不全面,電算化程度不高,信息系統基礎薄弱等問題,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要促進管理會計的發展,就必須從提高對管理會計的認識,積極開發管理會計軟件,建立健全財務分析系統,構建和完善信息系統等方面入手,采用積極手段,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松樺.我國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中的問題及優化路徑[J].價值工程,2013(28).
[2]申香華.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的應用前景與路徑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5(10).
[3]戴媛,遲軍.利用作業成本法優化商業銀行費用管理的實證研究[J].中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學術研討會,2013(30).
[4]劉夏.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策略探析[J].商情,2013(46).
[5]鄧明然,費倫蘇.管理會計在現代商業銀行中的運用探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20).
[6]賈曉光,陳崢.商業銀行應用管理會計探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02).
[7]劉羽宏.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的應用探析[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1(01).
作者簡介:朱小燕(1969.11- ),女,漢族,陜西西安,陜西秦農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本科,經濟師,研究方向:銀行會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