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韻
摘 要: 繪畫治療基于心理投射和大腦偏側化理論,在心理咨詢中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本文針對當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應用繪畫治療的相關理論進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教學設計,并指出繪畫治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啟示。
關鍵詞: 繪畫治療 心理健康教育 應用啟示
一、繪畫治療相關理論
(一)繪畫治療的定義
繪畫治療是藝術治療的一種治療模式,對其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四十年代。Naumburg認為,繪畫是無意識的窗口,治療師通過觀察繪畫者的畫,讓其解釋含義,并分析畫的象征意義對來訪者進行心理分析。起初繪畫治療僅限于兒童和精神病患者,后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展出繪畫投射測驗,致力于研究人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特征。至今,繪畫治療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包括:自由畫、畫人測驗、家庭動態圖,等等。
(二)繪畫治療的理論
1.心理投射理論。投射是將自身想法或行為轉移給他人的過程,它有助于患者在無意識中釋放壓抑的情緒,緩解內心的困惑和焦慮。繪畫治療基于心理投射理論,使來訪者通過創作作品將自身的情感和想法轉移到他人身上,達到緩解自身壓力的目的。
2.大腦偏側化理論。人的左腦和右腦掌握著不同的功能區。左腦主要負責抽象邏輯理解、語言、分析、五感等;右腦主要負責美術、音樂節奏、空間形象記憶、身體協調等。研究表明,人的創傷記憶存儲在大腦的右半球,因此很難用言語描述創傷記憶。研究表明,人類的許多行為活動都需要大腦各個系統的共同作用即使是簡單的繪畫創作。
(三)繪畫治療的機制
繪畫心理治療師Robin分析繪畫治療的作用機制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繪畫治療采用繪畫的方式了解創作者的內心世界,來訪者通過創作作品表達宣泄內心情緒并與咨詢師交流,繪畫是其向他人展示內心世界的渠道。
2.在語言之前我們的大部分情緒活動就已經出現,創傷在被用語言描述之前就已經被儲存在大腦中。創傷記憶也是前語言的,語言很難準確表達,言辭面談交流難以治療。
3.繪畫本身是中立性的,來訪者可以處于一種安全輕松的環境中運用這一工具,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和想法,不受道德倫理標準的約束。那些不被接受的思想和感受通過繪畫創作表達出來,如果能夠被咨詢師及時發現并加以轉化,那么這些破壞性的力量可以轉換為建設性力量。
4.繪畫治療包括兩個相互獨立的過程:心理治療和創作治療。心理治療在給來訪者提供幫助的同時,創造過程也為來訪者提供一個探究自我內心世界的視角。
二、當前大學生心理
近年來,因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案件時有發生,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大學生的人數正在急速增長,到2014年畢業人數達到700多萬,就業難的現狀使得大學生在找工作時變得更加焦躁和恐懼;再加上這個階段的大學生容易被社會風氣和外界因素影響,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因此,高校必須大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心理素質,而繪畫治療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三、繪畫治療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學生運用繪畫這種非語言工具,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在釋放自己的情緒和壓力的同時給咨詢師創造了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的機會。在心理健康課程中運用繪畫分析技術,能夠發現當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探究自我,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繪畫治療可以運用于心理健康課程中的任一課題,如在學習自我意識是畫自畫像,在學習情緒管理中自由作畫等。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四個環節實現繪畫治療:作畫—交流—分析—總結。作畫是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設置繪畫主題,學生根據給出的主題自由發揮。交流是在完成繪畫后,小組內部相互交流討論,解釋自己所畫作品的涵義。分析是老師結合相關理論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分析,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我。總結是老師對學生所畫的作品進行點評,并回答學生自我分析過程中的問題。繪畫治療不要求學生掌握專業的繪畫技巧,學生只需要根據自己心中所想,在作品中宣泄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感受即可。此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必須有一定的倫理和規范,使學生處在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中,才更有利于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四、繪畫治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的應用啟示
繪畫治療以繪畫為紐帶,一方面降低了來訪者的防御心理,另一面不受語言的限制,是一種適用性很強的心理療法。此外,治療師通過來訪者創作的作品能夠更好地分析其想法和感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應用繪畫治療,是二者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繪畫治療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方面,繪畫本身能使課堂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給學生提供指導,引導學生探究和了解自我內心世界,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心理問題,在掌握學習內容的同時增進與老師的溝通交流。此外,在繪畫治療中,師生之間共同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更能發揮教育的感染力。例如在學習情緒管理一節時,采用繪畫治療,讓學生自由作畫,從而更好地探究自我的內心世界,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Malchiodi CA.李曉慶,譯.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解讀兒童畫[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14.
[2]Naumburg M.Dynamically Oriented Art Therapy:I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New York:Grune & Stratton,1966.
[3]張雯.自閉癥兒童多因素調查分析及繪畫藝術治療干預[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碩士論文,2009:43-44.
[4]高穎,楊光學,等.藝術心理治療[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127.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院級教學改革項目資助”(編號:Jxjg1206)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