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萍
摘 要: 在新課改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逐漸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本文主要圍繞情境創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探究了閱讀教學中采用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情境創設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實效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發展,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得到快速發展,教學方法不斷創新。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合作交流探究理念的引導 下,如何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提高教學時效性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國學者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學實效性這一領域取得較大的成果,但在情境創設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一領域的研究較少。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多年,試分析情境創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效性。
一、情境創設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關系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好奇的發展階段,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開展符合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教學方式,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于單調、枯燥,無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情緒。新課程改革提倡合理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小學語文閱讀最基本的教學資源就是教材。分析教材、領悟作者思想并把握教學目標是情境創設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和分析小學各個年級語文教材中閱讀材料的特點、課文內容重點,在此基礎上創設自然情境、生活情境和社會情境。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并選取符合小學語文閱讀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上做到胸有成竹。
二、如何提高情境創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效性
(一)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對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思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系,讓學生想說、愿意說、樂意說。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置身于探索問題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情境創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情境創設應聯系生活實際,脫離生活實際的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背景、生活經歷,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至教材作為寶貴的教學資源。例如以“漢字”為閱讀主題的綜合單元,筆者讓學生課前搜集我國古代漢字文化,將漢字文化融入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其次,情境創設應關注學生的角色體驗,在小學語文閱讀材料中,我們不難發現可以將材料作為話劇文章,在閱讀教學中筆者指導學生進行表演,使教學情境真切地重現在學生面前,深刻體會閱讀文章的情感,借助角色效應,縮短與文章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閱讀領悟,最終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再者,情境創設應合理運用多媒體,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的形象,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不僅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小學語文閱讀文章《盤古開天辟地》,由于學生難以走進文字描述的童話故事情境中,筆者試創設出山林大火、洪水噴涌、猛獸出沒等動畫情境,將文字閱讀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實的畫面渲染情境,使學生扎實地理解文章的語言和情感。
(二)借助語言創設情境,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表達能夠將學生帶入文章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在頭腦中浮現出閱讀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師在語言表達上要生動形象。筆者在教學中常運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將學生引入閱讀內容中,或對閱讀文章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筆者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創設出學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戲情境,結合情境品讀文章。閱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要創設多樣的對話情境,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的熱情。首先,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向學生提供具體的條件引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其次,通過創設游戲、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解決閱讀問題。
(三)適時創設情境,確保閱讀課堂良好實施。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現場資源,引發學生開展對話的契機。在學生閱讀遇到困難時,教師對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撥,根據具體問題創設情境,引發閱讀話題;在學生感情體驗較淺時,注重學生獨特的感悟,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在學生對文章理解偏差時,及時創設情境,實現對話溝通。比如在教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體驗黑暗,遮住雙眼在教室活動中感受作者的身心感受。此外,閱讀教學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也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師要巧妙地選擇閱讀話題情境,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表達的整體感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表達,利用不同的話題情境推動教學的順利開展;多開展小組探討,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研讀和理解。
(四)利用閱讀情境創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更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體會。學生要學好語文不僅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更要有豐富的情感,比如寫作文,要寫好一篇作文就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情感豐富的學生會認為寫作文時總有說不完的話,雖然能寫出來很優美的語言,但是情感欠缺的一看到作文就會無從下筆,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對于情感欠缺的學生,老師更應該對其進行學習情境教育,提高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度,培養學生豐富的人文感情。比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節課后,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完成一項做好事的任務,并將自身的感受寫成作文,在課堂上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老師之間運用多媒體技術也能互相借鑒和學習。老師在備案過程中可以參考優秀老師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讓教學更生動有趣,提高教育水平。
綜上所述,小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對我國教育的健康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的文學修養和素質教育培養至關重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是一項長期的研究過程,需要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共同努力。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的實際教學中要立足學情,立足教學,立足生活實際,及時創設合適的情境,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蔡淑蘭.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7):58-58.
[2]吳云.創設探究情境,凸顯語文本色——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5,(47):44-44.
[3]徐若昕.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作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32):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