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虎
高中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著各種困惑,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第一要務是必須搞清楚制約學生成績提高的關鍵因素及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存在的困惑,然后根據實際對癥下藥,看問題出現在學習方法上還是教學方法上,從學生實際出發,努力鉆研教材教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一、“難”和“繁”是高中學生對數學學科最普遍的看法
可以說所有學生剛剛升入高中的時候,學習成績相差不大,都在同一起跑線上,都想努力學好數學這么課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學期還沒有結束學習成績就會出現明顯的差距,兩極分化過早出現了。這種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大,一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就自然而然地會產生厭學心理,并對數學學習慢慢失去信心,進而從以前的學習佼佼者變成了高中數學的失敗者。導致這一結果的因素不外乎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這兩種。
二、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存在的問題
1.學習不主動,不勤于動腦。個別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有些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把學習的主要任務看成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或者懶得連作業不做,久而久之,會做的也懶得做或不會做,為了把當天的作業交上去就順手牽羊,抄襲別人的作業。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感覺到“數學真難學”。
2.慣性學習,沒有短期計劃。根據調查發現,一個班80%以上的學生沒有短期學習計劃,對于一天的業余時間沒有合理安排,而是將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作為自己的日程安排,老師的任務完成了,學習目標也就達到了,胡亂拿起一本書翻翻,走馬觀花,又想起哪門課還要看看。學習是盲目的,很難靜下心認真鉆研思考,遇到題一知半解的做一做,不做深入細致的分析思考。
3.課前不預習,靜待上課。學習新課前,80%的學生做不到預習新課,因而在課堂討論交流過程中缺少積極主動,被動灌入。新知識、新內容聽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似懂非懂,問題慢慢堆積起來,讓自己無從著手。
4.不注意休息,上課走神。一個班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有手機,并且大多數是智能機。大多數學生不是把手機當做通訊工具,而是迷戀于網絡游戲、網絡視頻、QQ、微信,不能按時休息或者徹夜不眠,在課堂上不由自主地分心走神或打瞌睡、提不起精神。
5.不懂不問,一知半解。有些同學對基本知識、基本概念似懂非懂,對一些解法一知半解,不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題目稍有變化,便束手無策,不知所措,結果疑點一個接一個,日積月累,問題成了堆,形成惡性循環。
6.好高騖遠,不注重基礎知識。有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好高騖遠,不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方法掌握得不牢靠,基本技能培養得不扎實,學習忘“本”,樂趣于偏難怪題,花大量時間,結果做題分析、推理、論證不嚴密,易出錯,漏洞百出,學習成績不穩定,忽上忽下。
7.不善總結,不愿復習。下課后,有的學生急著做作業,作業做完萬事大吉,不去回憶課上講的內容,不整理筆記,不整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和重要結論。老師對某個問題的處理模模糊糊,整個單元,乃至整個章節學完后,又不去歸納總結,查漏補缺,總結實驗,這樣長期下去,必然會越學越不明白。
三、轉變觀念,積極推進“有效課堂”、“高效課堂”建設
針對制約學生成績的教法和學法的主要因素,新時期的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觀念,花更多時間、更多精力研究學生,研究教材教法,聚焦課堂,提高教學質量。主要從以下方面做起。
1.轉變觀念,因材施教,實施有效教學。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區別對待,對癥下藥。個別學生“學有困難”,解決好這些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困惑,對全班學生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還有“吃不飽”的一部分學生,他們“學有余力”,要盡可能地發揮他們的余力,帶動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2.鉆研業務,改進方法,激發興趣,創建高效課堂。我們要與時俱進,就不得不研究教學藝術,善于運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將抽象的概念趣味化;讓啟有所發,導有所悟,點有所通,教有所受,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做法如下。
(1)幽默風趣,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強而又比較抽象的學科,如果我們板著一副冷面孔上課,表情木然,不茍言笑,這就阻礙了師生之間雙向信息的傳遞渠道,因為抽去了感情因素的語言,絕不會產生感人的生機和魅力,而如果我們能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幽默一下,就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巧設懸念,激發學習潛能。教學中巧設懸念,先吊起學生胃口。懸念作為一種學習心理刺激機制,是因為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完成或沒有掌握而產生,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這種沖動或刺激時,及時挖掘這種心理潛能,此時的學習效率最高,記憶力最強,注意力最集中。
(3)從身邊尋找數學,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為了使同學們對科學而抽象的數學感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內容,聯系實際問題,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4)故設“陷阱”,強化理解記憶。數學中需要記憶的概念、定理、公式、性質等很多,學生解題中使用時,往往會張冠李戴,或者錯誤地運用基本概念、性質,或者是錯誤地進行推理,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為了引起他們的注意,教學時可故意收集或編制一些學生易犯而又意識不到的錯誤結論,設置陷阱,再通過對比分析,找出錯誤的原因,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且對克服學生的思維定勢大有裨益。
總之,新時期的高中數學老師要主動適應新高考下的課堂教學,積極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推進“有效課堂”“高效課堂”建設,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合作交流,提高學生觀察、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