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正全
作業是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助于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創造才能的發展,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發現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作業批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方式得當,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反之,則會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下面介紹幾種批改作業的策略,和同行共同探討。
一、分項批改
作業批改如果只注重解答過程正確與否,就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利于他們各種素質的全面發展。為了便于學生了解自己作業的優劣,我們可以采取分項評價的批改策略。不但看解題過程中,依據是否合理,步驟是否完整,結果是否正確;還要看所用文字、符號(包括標點符號)、圖形是否正確,書寫是否整潔,作業格式是否規范;更要看解題思路和表達方式是否清晰簡捷,具有獨創性,有無超額完成作業的情況。
二、當面批改
作業當面批更好地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針對每個學生的知識差異,批改作業當堂當面進行,方法卻因人而異。這樣做對于促進學生的最優化發展是相當有效的。一些學生作業質量低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要想改變現狀,取得大的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對這些學生可以采取客觀評價與鼓勵上進相結合的批改策略。當學生通過努力,在作業的某些方面有所進步時,就可以不失時機地適當抬高評價等級,對他們進行鼓勵,使其體會到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快樂,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而面批對于促進一些尖子生的學習同樣非常必要。因為在一片贊揚聲中,許多學習一貫拔尖、成績優異的尖子生,容易滋生自滿心理,看不清自己進一步努力的方向。而當面批改、響鑼重敲的做法恰能有效消除這種隱患。而且當面批改的方式,對作業的反饋校正更快,更有效地起到作業應有的作用。
三、互改與自改
這里的互改,主要是指讓同桌同學或前后同學相互交換各自的作業,并進行認真批改。而所謂自改,則是讓每個學生都扮演教師的角色,以批判者的眼光嚴格地審查和評估自己作業的正誤與優劣。實踐顯示,這兩種藝術性的作業批改策略,也有其獨特的優化教學的功能。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對于別人對其寄托希望時會體現出相當強的責任心。因而同學互改作業往往能在一定意義上進行比教師更細致的批改。他們常常會就作業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乃至符號提出質疑、反復琢磨。這種求全認真的態度也會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自己不再“重復”那些親自發現的問題。當然,互改和自改這一策略的實施也不是無條件的。它要求教師在實施時必須注意學生的優差搭配問題,同時還要重視批改方法的指導和傳授,使學生真正有效地投入到作業的互改與自改過程中。
四、暫不批改
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優生也可能有失誤的時候。當學生的作業錯誤過多時,為了避免學生作業等級太低,心理壓力太大,以及產生知識上的脫節和惡性循環,可以采取暫不評判等級的批改策略。等學生弄清了錯誤原因,補充了所欠缺的知識,將作業重做之后,再進行評判。例如,在做除法運算時,一位學生作業中連續出現幾道同一類型的錯題。我一看,顯然,這不是由于單純的粗心所致,而是沒有弄清算理。這時就可以對學生的作業暫時不評等級,指導他復習課本上的同類例題,如加以眉批:“請參考××例題后重做。”等學生弄懂了算理,把錯題糾正以后,再進行評判。這樣既給學生留了面子,又培養了學生自我修正錯誤的能力。
總之,傳統意義上的小學數學作業的批改方式已經成為過去,更多引入的是注重學生發展性功能的多樣化作業批改方式。這些作業批改方式,不僅使學生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能在積極向上的愉悅心情中完成作業,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而且使學生養成認真做作業和仔細檢查作業的好習慣。一句話,教師批改作業要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讓作業成為學生的樂趣,讓每一個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