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祥 燕燕
摘 要: 作者根據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青年教師基本功的考核情況,針對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關建議,旨在使他們快速完成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變,更好地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進行職業教育。
關鍵詞: 高職高專院校 青年教師 教學基本功 存在問題 建議
青年教師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教育中將日益發揮主力軍作用。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是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大任務。教學基本功包括語言表述能力、板書版圖設計、教態、教案的教學設計等方面。未來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在青年教師入職前,高校都會采取讓老教師“幫、帶”、教研室主任檢查教案和教學設計、督導組聽課、教學基本功考核與比賽等措施。進行教學基本功考核,組織新、老教師一起現場觀摩,聘任有豐富教學經驗與職業理念的專家進行點評,不僅可以幫助青年展現自我,而且可以為大家提供共同提升交流的機會,幫助青年教師盡快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與努力方向。
一、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考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表1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基本功評分標準,筆者通過參與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考核了解到目前我校青年教師教學情況的現狀如下:基本上能夠按照課程標準和授課計劃認真備課,對所講授的內容掌握得熟練、扎實;對于專業性問題或者重點、難點能講述清楚,思路條理明確,邏輯性強;普通話標準,口齒伶俐,語速適中,用語準確清晰;教態端莊大方,手勢運用得當;教案書寫認真,教學目的明確,能突出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大家基本上都能較好地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內容的掌握雖熟練,但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較傳統,講授過程多顯枯燥,與生活工作結合得不緊密,缺乏職業教育的特色,沒有將知識融入教學情境中,學生對于教學任務和需要具備的職業技能不明朗。
(二)青年教師的教授過程中僅僅集中在對課本知識的傳承上,課程任務導入不足,沒有關于工作過程、技術和職業發展的知識,忽略了對學生在未來崗位技能、綜合職業能力的要求及對未來工作崗位周圍環境、社會責任感的關注。
(三)對于知識的講授,缺乏現場一線的支持,理論和實踐不能緊密聯系,思路死板,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同時專業用語過多,不能做到既專業又通俗易懂。
(四)語言講授缺乏激情,語氣上沒有輕重緩急,難以區分重點、難點。板書、板圖的書寫排版沒有進行規劃,內容不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固定性板書與活動性板書沒有區分開來。
(五)教案書寫方面存在沒有良好的教學設計,開篇就是理論知識,對學生的學情分析不足,不能因材施教。
二、提高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建議
根據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青年教師在教學基本功考核與比賽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我校具體情況,結合筆者多年來的執教經驗和研究成果為大家提出以下建議。
(一)職業教育理念要貫徹于心,更新教學手段。
德國對于職業教育的科學研究,如他的職業教育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一樣,始終處于舉世矚目且世界領先的地位。如果說德國經濟騰飛的武器依賴于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那么制造出這些強大武器的則是德國高水平的職業教師師資隊伍,而促進德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的理論前提則是德國對于職業教學的科學研究。
對于青年教師大都經歷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入職后在短暫培訓后就進入授課環節。很多青年教師對職業教育理念模糊不清,所以授課多采用本科教育模式,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未考慮職業教育的特點,沒有將項目化教學、任務導入等教學手段運用于課堂,出現教師講授過程中專業術語滿嘴飛,學生云里霧里繞的現象。建議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各種職業教育的培訓,多翻閱職業教育方面的經典書籍,多聽老教師的課程。充分備課,將知識進行重新梳理與構建,通過工作中的實景引入、分組討論、項目化教學、演練模擬等教學手段,使學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應該會什么,感覺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二)關注學生職業能力發展。
高職高專大學生畢業之后大都都會選擇直接就業,而他們的工作地點一般都在企業一線。高職高專院校的青年教師給他們傳授廣泛的、結構合理的概念性知識和操作知識,告知他們要注重對專業技能的熟練掌握,僅僅完成了對學生知識的培養。我們要更進一步提升到對“人”的整體性關注度上,關注學生未來的綜合職業能力。這種能力就是不管學生未來崗位如何,他都能適應不斷變化和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這與純粹的、專門的職業技能和知識無關,是超越某一具體職業技能和知識范疇的能力。
這就要求青年教師認真研讀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充分認識到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課職業面向及職業能力要求,培養方案框架體系,課程設置等內容;老師要清楚所教授課程在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的地位與作用。多與畢業生進行溝通交流,做畢業生信息反饋調查,跟反饋信息不斷進行調整授課的方式方法等;積極到企業進行調研,掌握現場一線的技術、設備等的變化。在授課過程中,將職業能力的培養貫徹于整個教學活動中。
(三)為青年教師提供企業實踐、掛職鍛煉的機會。
2015年11月3日,教育部官網正式對外公布《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要求通過三年建設,高職人才培養的層次、規模與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匹配,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1420萬人。對于青年教師該《行動計劃》要求探索“學歷教育+企業實訓”的培養辦法;完善以老帶新的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建立教師輪訓制度;專業教師每五年企業實踐時間累計不少于6個月。
按照《行動計劃》要求高職高專院校要為青年教師創造去企業現場實踐的機會,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作為鐵路院校,與現場結合更為緊密。要想充分為學生制訂出與現場相符的教學計劃及教學設計必須深入現場一線。同時隨著新規范、新技術、新設備、新的管理方法不斷在企業現場更新推出,也需要高職高專院校的青年教師多深入企業進行實踐和掛職鍛煉,增加和向現場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的機會。通過企業實踐和掛職鍛煉時時更新教學內容,學習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將知識融入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
(四)增加語言感染力,合理設計板書。
教師講授課程主要是通過語言向學生系統性地傳授知識。具有啟發性與激情的語言,更能調動學習積極性;簡練、通過易懂的語言表述,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在語言上盡量要求老師做到:語速恰當,表述清楚;用語準確,言簡意賅;能適當進行生動、幽默的描述,加強學生對要點的掌握。青年教師一定要多向同時和學生詢問自己在語言表述上的不足,同時多聽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課,找出自己和優秀教師講課之間的差別,針對不足之處逐一改進。
在教學過程中輔以板書、板圖有利于幫助學生牢記重點難點。這就要求板書設計字跡認真、結構層次分明、具有美觀性。由于青年教學大多喜歡采用多媒體教學,忽略了對板書的使用,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掌握不明朗,因此,我們建議在授課過程中進行板書板圖書寫,課前精心設計規劃、反復琢磨,經常練習,做到熟能生巧。
(五)重視教學設計,因材施教。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首先要從“為什么學”入手,通過任務導入,發現問題,確定學習目標和工作任務;根據學習目標,布置任務,進一步確定通過“學什么”提升學習者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采用策略讓學習者知曉“如何學”,掌握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通過全面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各環節進行修正,讓學習者明白“怎么用”。而青年教師在教案書寫中逃避教學設計,一方面可能是思想上對職業教教育的特點把握不到位,不能將任務很好地布置下去。另一方面是缺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的能力,不能與生活工作緊密結合。對此建議青年教師多揣測優秀的教學設計思路,學習新的教學手段與教學理念,多方法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推敲與修改。
三、結語
演員在舞臺上要展現出完美表演,需要經過反練習與琢磨。正所謂“臺下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青年教師在最初的教學經歷中出現一些問題是很正常的,需要老教師給予指導與幫助,更需要青年教師自身做到穩扎穩打,勤于學習,不恥下問。通過參與培訓、研討會、入學深造、企業實踐與掛職鍛煉等方面真正理解職業教育的理念,提高自身執教能力,關注學生職業發展,與學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2.
[2]王慧琳.青年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5(23).
[3]王德武,王雪霜,趙斌,張少峰.參與和觀摩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的總結與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4.
[4]朱郁華.學情分析:教師新的教學基本功[J].教學管理,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