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榮
摘要:當今“創新”成為社會進步的強大推動力量,各行各業需要的不是照本宣科死讀書的書呆子,而是“創新”型的人才。可見,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很重要,要把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活動;創新意識;鼓勵培養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初中學生生性好奇、好問、好玩、好動,這是他們或多或少創新意識的萌芽和實踐能力的表露。由于家庭環境、生活學習環境等因素影響,每個學生的創造潛能都存在差異性。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考慮這種差異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層次的自我開發。這就要求教師在創造性教育中充分調動學生想學、想做、想探求為什么的欲望,鼓勵學生用討論、質疑等方法互相啟發,并選用適宜的方法,繼續探索,大膽地把自己的發現展示出來,及時地肯定他們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以保證他們自由探索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結合課文不失實機的為學生創造一個與教學息息相關的生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長創造才干,從而達到以美育人的最佳創新境地。創造一種典型的環境,把學生帶進教材所描述的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認識活動與情境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教材,在課堂初始階段的環境創設,可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大致了解,使之置身于知識的背景之中。可以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輕松的進入課堂,由于游戲的影響,很多學生思維受到啟發,創新意識有很大提高.
二、多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創新意識
多用“你的想法與眾不同,有創意”,“你的回答很有新意,有啟發性”,少用“你的回答偏題了”,“這么簡單都回答錯了”等的語言。我們堅信學生與生俱來就有無限向上和向善的潛能,要勤于、善于發掘人的才能,鼓勵學生創新,否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加重了學生的自卑感。在學生的潛意識中,學生已丟了自己的個性,學生們自己不敢有打破常規的做法,那么,哪里還能有創造呢?在評價學生的回答和作業時,應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盡可能地正面評價每一個學生,對其不足的地方用建議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見。因為,發表自己意見與別人討論是學生提高認識的過程,是培養他們思考問題能力的過程,當然,更是他們體驗創新樂趣的過程。尤其是對那些有新意的想法,教師更應給予大力的鼓勵和表彰,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激發,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歡樂,逐漸樹立創新的信心,并能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勞動,培養創新能力。
三、合理的評價,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
新課程的理念下,評價的功用主要的不是區分優劣,而是提供發展的平臺,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新課程強調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又關注他們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評價要鼓勵探索與創新,杜絕平淡與重復,重視個性的培養。教師要采用合理的評價機制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在操作過程中摒棄分數,采用評語,特別是運用一些積極的、有感情色彩的評語,以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教師必須用孩子的眼光,才能夠理解和尊重學生,在看似幼稚的想法中發現他們的創造性的思想,體會他們的情感。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應該抱著一種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態度,耐心地運用恰當的評語談出自己的體會和對學生的期望,可以起到與學生很好地交流的作用,學生也會更好地改正一些錯誤,因為他感到老師是關切幫助他和尊重欣賞他的。四、拓寬課堂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有意識地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通過指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與實踐的機會。教學中的討論、社會實踐等,正是以培養學生觀察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的。所以,要在課堂教學及其他活動中引導學生觀察社會現象,關注國家熱點問題,要引導學生培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提高創造想像能力。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要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只顧自己的教法,單一地示范,死板地傳授課本中的內容。我們應發揮教材中潛在的發展性內容,可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特征來獲得有關知識和豐富表現內容。從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出發,提高學生對自然、對社會的觀察能力、認識能力和感知能力,讓學生在一種平等、開放、自由、民主、協調的環境下學習,使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加廣闊。
五、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創新
和諧發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課程改革中所追求的價值取向,而和諧發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諧發展。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在師生平等對話中,學生才充分的張揚個性,培養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態度、動機和需要等。學生才能大膽說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教師要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不強求一致的標準,盡可能做到“一題多答,題多思”,啟迪學生的創新,對學生的一些錯誤意見不橫加指責,更不能諷刺、挖苦或嘲笑,而應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以最終獲得成功。有爭議的問題,教師不急于將答案和盤托出,而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要以平視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才能無拘無束地表現己。老師也要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要一個人站在講臺上,給學生高高在上的感覺。只有創設一個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舞,才能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和創新的潛能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