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是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作為初中數學教學,要意識到合作學習這一發展性教學策略,給學生個體以及群體發展所帶來的深遠意義。本文筆者就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應注意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應用;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292-01
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之間開展的合作學習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對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合作學習中,影響其效率有很多的因素,有學生的參與度,教師的認識度,對學生的關注度,教學內容的適合度等,在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對學生學習主體的關注度。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意義重大,對于教師的知識、能力和應變技巧都是一個大的挑戰,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時,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是學生分小組開展教學就是合作學習,其實,這只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形式,我們不僅要從形式上,還需要從內容上、實質上開展合作學習。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我們需要注意一系列問題。
一、合作學習中不能重學生參與而輕教師指導
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如果只重學生而輕視教師的工作,就會出現大多數課堂中出現的混亂局面。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形成并掌握合作學習的方式與方法要領,這是刻不容緩的。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組織學生在合作活動中學習和學會學習,學生才能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形成富有個性的學習風格。
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只有親自參與到各合作小組中去,才能更貼近學生,才能隨時關注和掌握到各小組合作學習的進程及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進行調控,同時在合作方法和討論內容上給予巧妙地點撥與導向。事實表明,有時教師短短的一句話,甚至一個簡單的手勢,就能把學生從思維的誤區中拉出來,讓學生“頓悟”,使之豁然開朗。
二、合作學習中分工不能過于明確,重點是要發揮學生的自身特長
在一些教師的教學公開課上,老師為了讓教學更井井有條,就會分配任務到每個學生頭上,哪個先回答,哪個后回答,哪個總結,哪個匯報都事先安排,這與我們實施的素質教育并不一致。從表面看上合作是井井有條,而且人人參與,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卻并不如此,這樣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合作學習是要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特長,共同解決實際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除了學習知識,培養思維能力,還包括情感的認識與認知的參與
新課程不僅教會學生如何去思維,更注重于教會學生一種探究的精神,合作的精神,創新的精神。因為只有當這種精神真正成為學生必不可少的需要的時候,他們才會時時刻刻自主地去探究、去創新。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學習的一種主要方式,必須實現新課標的三維教學目標,因此,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首先應該培養學生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虛心好學的精神。對于平時成績較好的學生也要要求其不恥下問,要求差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次,要教育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善于運用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而不是人云亦云,附和同學,要既敢提出自己的見解,也敢于接受別人的批評。那種重視合作學習的形式,輕視合作精神的培養是錯誤的。
四、合作學習不等于只要合作不要個性
合作學習要確保有效,只是形式上的肯定是不地的,必須要是內在的,需要建立在學生獨立學習、充分思考的基礎之上,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努力思考,自覺地產生愿意交流、愿意表達的欲望。一旦合作小組內學生中的大多數都產生一種想交流、愿表達的意愿時,學生暢所欲言的環境就創設起來了,共同交流的平臺也就有了。合作學習就有了“根”,有了主旨,如果離開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或者學生根本沒有表達的意愿,這樣的合作學習就是虛有其勢,就好像是水上浮萍,沒有“根”,不能落到實處,合作學習的有效功能就得不到發揮,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可能還會影響學生個體的思維強度。部分教師很喜歡讓小組內學生意識一致,想法一樣,結論相同,這樣的合作學習表面上看起來,毫無問題,節奏分明,連貫流暢,但究其實質,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只是表達了小組內少部分學生的想法和意愿,并不一定符合小組內大多數學生的想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是不符合新課程本意的。換言之,就是教師在出示問題,不能急于讓學生回答,這只適合于少部分基礎很好的學生,大部分基礎不夠的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有一個明確的結果;教師一定要留足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小組內的學生都能夠有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為了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教師應注意問題的設計方法。
例如,在講述“相似三角形”時,出示右邊的圖形,點△ABC的邊AB、AC上分別有兩個點D和E,且DE∥BC。教師根據條件提出如下問題:
1、圖中哪些角是相等的?
2、找出圖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說明理由。
3、根據圖形寫出三組成比例線段。
設計出這樣的提問,其實就是給學生畫好跑道,讓學生在跑道上學習時不會偏離方向,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盡管小組形式討論出結果,但學生少有自由思考的余地。教學中,還可以提出如下的問題,讓學生在解答問題中更加明確。
1、由題目中的條件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2、對于這些問題,你將如何解決呢?
這樣通過小組合作后,學生不僅能夠很好地解答出上述的三個問題,一些小組通過自己的研究學習,還提出這樣的一個說法:“假如點D、E分別都在△ABC的邊AB、AC延長線上或反向延長線上,只要DE∥BC,都有上述結論的結果。通過這樣的學習,不僅達到讓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目的,還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
初中數學中應用合作學習,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究,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在共同學習中相互補充、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 周 莎.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學時代;2013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