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敏
?
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負性情緒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張文敏①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74例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系統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對照組接受常規手術、藥物治療和常規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干預前、術后7 d及1個月(復查時)的抑郁、焦慮和生存質量進行評分比較,并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術后7 d及術后1個月,干預組的整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4個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雖然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94.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宮頸癌患者抑郁、焦慮情緒,提高其生存質量。
【關鍵詞】宮頸癌; 心理護理; 抑郁; 焦慮; 生存質量
①山東省菏澤市立醫院 山東 菏澤 274000
First-author’s address:Heze Municiple Hospital,Heze 274000,China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癌癥,隨著環境污染和社會老齡化,宮頸癌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隨著醫學的發展,護理模式已由單一的疾病護理的生物模式向全面護理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發生轉變,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對癌癥的預后有很大影響[2]。為了改善宮頸癌患者生存質量和負性情緒,本院對2012-2014年收治的部分宮頸癌患者采用了常規護理加心理護理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宮頸癌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7~64歲,平均(46.4±9.2)歲。采用系統隨機抽樣法,將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7例。干預組年齡24~62歲,對照組年齡25~64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和疾病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宮頸癌患者接受常規手術、藥物治療及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則由臨床心理醫生和經驗豐富的護師在此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改變患者的認知 分析患者的認知偏差,幫助其全面、正確地理解宮頸癌的發病原因、發病機理、疾病轉歸及預后知識,讓患者清楚地認識到自身錯誤的信念,使其改變不良的情緒和錯誤的信念。
1.2.2心理疏導 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解答患者內心的疑問,告知患者病后出現恐懼、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是正常的心理反應,醫院有良好的醫療設備、技術和優質的護理服務來進行治療和康復;同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教育患者,使其能夠認識到良好的情緒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依據患者不同的臨床表現來進行不同的心理疏導治療,若患者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可幫助其學習社交技巧;若患者表現出自卑心理,可采用心理動力學的治療方法,增強患者信心。
1.2.3組織開展娛樂活動 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及文化程度等因素,定期組織患者開展看電視(戲劇等)、玩紙牌、下象棋等休閑娛樂活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讓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1.2.4組織康復心得交流活動 安排病后恢復較好的患者(未出院或已出院)集中交流康復心得,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以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進行功能康復鍛煉。
1.2.5爭取家屬及社會的支持 調動患者的社會關系,建立各種社會支持系統。主要包括:加強與患者家屬的交流溝通,建立家庭的親情支持;告知家屬讓鄰居、患者的同事和朋友常來醫院看望患者,建立友情支持;鼓勵病友間多溝通,多相互幫助。
1.2.6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用熱情的笑容和無微不至的關心對待患者,營造一個溫馨的病房環境,使患者感受到溫暖。護理人員經常和患者談心,在進行護理時做到態度親切,操作技術嫻熟,給患者以信任感。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用自制問卷進行年齡、婚姻狀況等一般信息的收集,應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設計和編制的生存質量測定量表[3](EORTC QLQ-C30)、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別于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7 d后及1個月后(門診復查時)對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焦慮、抑郁情緒進行測定。
1.3.1EORTC QLQ-C30量表 其是目前國際通用的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測定量表,由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設計和編制,內容主要包括整體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6個功能領域,每個功能領域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存質量狀況越好。本研究采用其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應度[4]。
1.3.2SDS量表 包含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具有使用簡便、較好反映抑郁患者主觀感受的優點。將20項得分求和得到SDS總粗分,其正常上限為41分,分值越低代表抑郁狀態越好。SDS總粗分乘以系數1.25后所得的整數部分即為SDS標準分。
1.3.3SAS量表 構造形式和評定方法均與SDS量表很相似,能夠較好地評定有焦慮傾向的精神病者的主觀感受,廣泛應用于醫學、心理咨詢等領域。SAS量表包含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制。20項得分求和得到SAS總粗分,其正常上限為40分,分值越低代表焦慮狀態越好。SAS總粗分乘以系數
1.25后所得的整數部分即為SAS標準分。
1.3.4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 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該問卷滿分為100分,共包括4個維度,每個維度20分,即護理技術、護理效果、護理態度及健康教育。很滿意:80~100分;滿意60~79分;不滿意:60分以下。總滿意率=(很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χ2檢驗,等級資料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干預前、術后7 d及1個月生存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整體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6個功能領域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干預組的整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4個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09、2.12、2.10、2.46,P=0.040、0.038、0.039、0.016);術后1個月,干預組的整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4個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39、2.21、2.14、2.35,P=0.019、0.030、0.036、0.021),見表2。
2.2兩組患者干預前、術后7 d及1個月SDS、S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干預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個月,干預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術后7 d及1個月生存質量評分比較(x±s) 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術后7 d及1個月SDS、SAS評分比較(x±s) 分
2.3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患者出院時,調查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94.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5.21,P=0.009)。Mann-Whitney U檢驗結果顯示,干預組的滿意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Z=2.901,P<0.001),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例(%)
生存質量是對患者尤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或流動人口、老年人口等特殊人群的疾病程度、生活滿意度、主觀感受、健康水平和心理狀態等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的指標[4]。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因宮頸癌發病部位特殊,對其治療常需要切除盆腔器官,致使生育能力喪失、性功能改變等情況出現,所以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通常會出現恐懼、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因此降低了生存質量[5-6]。此外,腫瘤引起的病痛加之化療等治療產生的毒副作用,嚴重影響了其生存質量。有研究報道通過建立積極樂觀的心理應對方式可有效緩解癌癥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免疫水平[7]。本研究對比了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及負性情緒的影響,結果顯示,干預組(常規護理加心理護理)患者的整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常規護理),而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說明心理護理比常規護理更能改善宮頸癌患者抑郁、焦慮情緒,提高其生存質量,這與文獻[8-9]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其可能機制為:心理護理干預能提高癌癥患者體內NK細胞活性和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而改善其情緒[10-11]。
宮頸癌不管是對于患者自己還是家屬無疑皆是沉重的打擊,所以大多數患者及其家屬都是極為希望能夠最快地進行手術治療來脫離病痛的折磨[12]。但是在化療期間的患者,都是需要從具體病情出發,對于那些暫不宜進行手術治療而進行新輔助化療的患者,則要格外關注她們的心理變化,因為反復的化療往往會使患者陷入疾病嚴重化的胡思亂想當中,進而產生心理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13]。因此,在此期間的心理護理就顯得極為重要,仔細地了解每一個患者具體的病情、社會背景、家庭情況,積極有效地評估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會的適應情況,認真傾聽并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訴求,依據不同患者新輔助化療期間的不同心理特征,實施護理服務,使患者清楚地明白新輔助化療的目的,了解應對措施以及毒副作用,最大可能地滿足患者的合理所需,針對性地疏導患者心理問題,幫患者排除焦慮等不良情緒,增強患者對化療的自信,幫助她們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14-15]。經過本文研究,得出干預效果主要得益于:(1)心理干預措施內容全面,形式多樣。干預過程中,筆者采用了多種層次的干預措施,如幫助患者加強對宮頸癌的認識,幫助患者對自身錯誤觀念的認識,開展有益于康復的娛樂活動等。在采用綜合心理干預措施對宮頸癌患者進行干預時,筆者針對患者自身情況制定了個體化的護理方案。研究中的多種心理干預措施是相互滲透且同時實施與運用,并非分割開的。(2)研究人員認真負責,態度和藹。研究人員在實施干預的過程中親切友好,對患者的關心無微不至,使患者感受到了溫暖,進而取得了好的干預效果。(3)多方的大力支持。本研究得到了醫院領導、同事、患者家屬、朋友等的支持與配合。
總之,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能更好地改善宮頸癌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提高其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Chen W,Zheng R,Zhang S,et al.Annual report on status of cancer in China,2010[J].Chin J Cancer Res,2014,26(1):48-58.
[2]付揚.婦科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進展[J].重慶醫學,2011,40 (8):825-826.
[3]丁振華,史迎春,孫玉娟,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根治性宮頸癌患者術后早期活動依從性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1):3019-3021.
[4] Stavem K,Erikssen J,Boe J.Performance of a short lung-specific health status measure in out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Respir Med,1999,93(7):467-475.
[5]徐昊,丁焱.宮頸癌患者生存質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688-690.
[6]陳崴巍,喻秋.宮頸癌住院患者負性情緒表現及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4):3430-3431.
[7] Tomita N,Toita T,Kodaira T,et al.Patterns of radiotherapy practice for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in Japan,2003-2005:Changing trends in the pattern of care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2012,83 (5):1506-1513.
[8]呂賢貞,丁芳,吳華美,等.圍手術期心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 (15):2397-2399.
[9]鄭冬燕,陳菊,李麗,等.護理干預對宮頸癌病人心理狀態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4):48-50.
[10]王建平,林文娟,梁耀堅,等.心理干預對癌癥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2002,29(12):841-844.
[11] Ashing-Giwa K,Rosales M.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care delay among Latina- and European-American cervical cancer survivors[J].Gynecologic Oncolog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3,128(2):160-165.
[12]程靜新,姚立麗,李賀月,等.5766例宮頸癌臨床特征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10):768-772.
[13]蘇曉燕.宮頸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z2):102.
[14]熊媛,馬小琴.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114-116.
[15]楊紹平,曾婧,段振燕,等.延續護理對改善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 (10):698-700.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ZHANG Wen-m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2):082-085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depression,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Method:74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37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operation,drug treatment and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depression,anxiety and life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7 days after surgery,1 month after surgery(reexamination) were compared,and compared the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even days after surgery and one month after surgery,the four scores of overall function,role function,emotional func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lthough the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scor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 SDS and SAS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t seven days after surgery and one month after surger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4.6%,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8.4%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Key words】Cervical cancer; Psychological nursing; Depression; Anxiety; Quality of life
收稿日期:(2015-07-08) (本文編輯:歐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2.024
通信作者:張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