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懷玉
規范教師薪酬堵塞票據漏洞
——某高級中學會計監督檢查案例分析
●袁懷玉
2015年9月,湖北省天門市財政監督局對某高級中學2014年的會計信息質量進行了檢查。該校創辦歷史悠久,但地理位置優勢不明顯,生源逐年萎縮,經費收支矛盾突出,基礎設施建設長期陷入停滯不前局面,與其他示范高中學校相比,教育質量差距越來越大。檢查發現,該校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超標準發放超工作量津貼、高考目標獎2366052元。二是食堂支出票據使用不規范,在食堂煤、米、油等物資采購原始憑證中,銷售方開具金額69729元發票的購領地域與使用地域不符。
檢查發現,其違規原因和動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高中教師超負荷工作成常態,付出較多,回報偏少。從國家規定的工資制度來看,其他事業單位人員和高中教師的工資結構一樣,制定工資標準的依據相似,沒有行業差別。在同行業內,高中教師與初中、小學教師相比,工資水平并無優勢。第二,現行績效工資制度難以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高考魔棒指揮下,教師業績依賴于工作時間的比拼,教師工作加班加點已成為業內慣例。工資管理部門對事業單位年度績效工資設立了控制線,在此控制下,不利于合理調控不同事業單位收入水平差距。學校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無不依靠發放體制外津貼,發放超工作量津貼和高考目標獎的現象在高中學校普遍存在。第三,食堂物資采購趨利導向。教師超工作量津貼主要來源于學生食堂結余,降低食堂生活費成本成為增加結余的有效方法。對大宗物資的采購,總是遵循價格優先的原則,商家為了體現價格優勢,就采用種種手段從避稅上做文章,達到避稅目的后,將商品以較低價銷售給學校,學校因不明真相,只要價格低,就和商家長期合作。
學校正常運轉,離不開后勤系統的支撐,對學校后勤的薪酬分配、食堂票據管理進行糾偏顯得尤為重要。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增設教師特崗津貼,合理補償教師勞動價值。高中學校在績效工資之外發放津貼、獎金的現象普遍存在,與其他部門相比,現有績效工資制度不能體現教師的勞動價值,應該增設教師特崗津貼,將各校自行設立、名目繁多的各種補貼統一起來,設定一個合理的標準,實現體制外的薪酬向體制內轉換,讓教師支持,學校滿意,社會認可,改變教師津貼發放不明不白的現狀。
第二,加大財政投入,健全高中學校經費保障機制。規范津補貼政策實施后,隨著教師補貼不斷緊縮,實際收入大幅減少,遭到教師的抗議和抵制,有的學校局勢曾一度失控,教師集體罷課。高中學校既要抓教學,又要搞后勤,抓創收,勢必削弱學校教學力量,加重學生家庭經濟負擔。為緩解學校收支矛盾,應加大財政投入,健全高中學校經費保障機制,教師薪酬由財政全額買單。
第三,實行食堂大宗物資配送制,切斷不合規發票流入源頭。由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商務部門向社會公開招標,建立食堂物資供應平臺,對煤、米、面、油、肉、蛋、干菜等物資,由各學校到交易配送中心集中采購,實行公平交易,陽光操作,大幅降低食堂物資采購成本。改變學校為取得價格優惠而到處打游擊,切斷從小商小販手中進貨的渠道,從源頭治理小商小販提供不合規發票亂象。
第四,加強票據管理,堵塞后勤違紀漏洞。因學校后勤物資采購零星而分散,票據來源相當雜亂,對票據審核把關不嚴,給弄虛作假以可乘之機。近年來,學校后勤違紀行為頻頻發生,成為教育部門權力尋租的重災區。必須從源頭著手,加強票據管理,對后勤物資采購價格進行橫向比較,動態監測,堵塞后勤違紀漏洞。
第五,調整學校布局,整合教育資源。因本地財力不足,不能滿足高中學校支出增長需求,教學經費不得不從收費渠道解決。分布于鄉鎮的高中學校普遍規模較小,在校學生人數下降,致使學校收入大幅減少,而教學經費支出剛性增長,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如果將分布于鄉鎮的高中學校適當合并,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學校布局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轉變,既可增加學校收入,又能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緩解學校收支矛盾,促進高中教育均衡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天門市財政監督局)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