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佩榮 姜晨

摘要:“無界化”教學模式是在傳統的職業教育的基礎上,融入“無界化”的理念,通過學、練、賽、評實現各學科、專業和課程的大融合,以促進各學科教學的交流合作與人才共享。它不僅是一種理念、一種組織方式,更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提供了“新鮮血液”。
關鍵詞:無界化;教學方法;數控加工技術;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103-02
“無界化”理念與教學模式創新,指明了世界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對我國職業院校全面改善教育質量和管理效能,建立現代新型職業教育體系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一、職業院校傳統數控加工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數控加工技術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通過項目進行任務分配,通過不同教師負責項目的不同來進行任務教學。這種基于項目的人才培養方式主要有任務責任式和相互協作式兩種培養模式。前者主要把不同的任務分給不同的教師負責,不利于培養學生項目完成的連續性和教師隊伍的默契度。若教師出現突發事件,則直接影響著學生培養的進度和質量。后者是把一個項目同時分給多個專業教師一起負責,其中選舉一個專業強的教師主要負責,聯合其他教師一起協助完成對學生在項目中的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這種培養模式不利于教師專業特長的發揮,容易造成學生培養資源的浪費。這兩種人才培養模式均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高素質數控人才的要求。
二、“無界化”教學模式的內涵
“無界化”的核心理念是很多現實問題并不存在所謂的界限,工程之間的界限或學科專業之間的界限無法區分,那種硬性的劃分和固有割據既無意義且不利于創新。“無界化”教學模式倡導組織無界化、項目無界化和教師能力轉向的無界化等。它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提出的一種教學理念,它打破了各學科、各專業以及各課程之間的界限,以促進各學科教學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彼此之間的協調融合與人才共享為目的。“無界化”的本質是把項目作為載體,把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作為紐帶,搭建各工種之間的教學聯系和項目交流渠道。
在數控加工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無界化”教學模式是將與數控加工技術課程中所有相關課程融合為一個數控加工課程體系,由一個總負責教師管理該體系機制內部運行。該模式加強了各工種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有利于師生間團隊協作能力和服務意識的培養。
三、數控加工技術課程“無界化”教學模式構建
為了在職業院校落實“無界化”教學思想,可以從“無界化”教育理念出發,構建職業院校數控加工技術人才培養的“無界化”教學模式體系。(如圖1)
(一)“無界化”基本模式
中職數控加工技術人才培養“無界化”教學模式設計的基本思路將“無界化”的理念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之中,力求將數控加工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成果與企業用人要求基本保持一致,極力縮短數控加工專業學習與應用之間的差距。“無界化”基本模式是在傳統職業教學的基礎上融入“無界化”教學理念,把數控加工技術人才培養相關的數車、車銑組合、數控加工等多個工種課程教學融合在一起,通過講授、演練、競賽、互評方式創造一個“無界化”工作環境,便于學生在一起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其中,傳統職業教育教學主要是教授專業通用能力,輔助教師實現“無界化”教學。
(二)“無界化”教學組織形式
1.學賽結合模式。該模式是模擬技能大賽選拔機制,其基本流程是興趣分組、考核淘汰、崗位對接培訓、模擬比賽。興趣分組要求學生根據個人喜好、特長以及所學課程進度分為數車、車銑組合、數控加工等幾個興趣小組。崗位對接培訓是創設真實的企業環境,選拔出較為優秀的學生組成團隊,把未被選拔出來學生繼續進行加工產品學習。這種培養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臨場應變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激發學生學習的斗志。
2.同伴互助模式。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溝通與合作、分享彼此經驗、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由水平好的學生幫助水平一般的學生,減輕任課教師的工作量,提高學習效率;②時常開展小組交流學習,針對學生在學習各方面的問題和成功經驗進行溝通交流,促進經驗分享、互助學習和共同進步;③讓同組學生對訓練的項目作品進行互評,有助于學生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
3.網上交流模式。通過建立網上交流平臺,便于師生、生生進行隨時隨地溝通,分享學習心得和體會,并進行遠程課程的學習和求助專家進行疑難解答,使學生參與教的過程,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的過程。這樣的實踐、交流、改進,形成了良性循環,以幾何級積累改善人才培養質量。
(二)“無界化”教學內容
1.理實一體模式。數控人才培養要做好理論教學服務于實踐并指導實踐,邊講理論邊實踐。勇于打破傳統的單科獨授式的專業課程體系,積極推進課程的綜合化和模塊化,可以把訓練內容按照從易到難劃分為一個個訓練項目,以項目帶動訓練。在具體落實數控專業課“理實一體”化教學中,主要采用項目驅動、任務引領,可以通過四個環節進行:確定任務、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結果展示總結。
2.產訓結合模式。數控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須和真實產品的加工相結合,在初級階段,技能訓練要打破工種的界限,實現“無界化”的學習。接著可以把不同工種分成多個興趣小組如學習數車、車銑組合、數控加工的基本技能,然后將興趣小組進行項目輪換學習,使這些興趣小組均能掌握這些技能。同時要把企業環境與課程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起一個既重視創新和實操技能,又與企業保持緊密聯系的工作環境和學習環境。
這種基于“無界化”的新型教學模式,能協助數控專業學生“當下所學”與“競賽所用”、“企業所求”保持一致,縮短了知識技能學習與現實應用之間的距離。
四、“無界化”模式的建設重點
數控加工技術人才培養“無界化”教學模式實施需要營造一個合作式的校園氛圍,致力于數控加工技術人才培養“無界化”教學體系建設,就必須著手處理以下四方面問題。
1.打造雙師型的“無界化”教師團隊。無界化的實現,要求教職工有團隊精神、進取精神、專業轉型能力和開拓新領域的先驅意識。學院要幫助教師的個人知識、技能和職業能力向“無界化”轉變,鼓勵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的跨專業學習,進而推動教學、教研和相關工作的創新。其關鍵在于教師團隊的組建,進行多元化和綜合性項目的開發。
2.搭建“無界化”模式的運行機制。數控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一個良好的運行機制,在數控加工技術教學中主要是由內部競爭機制、協同互助機制和獎勵機制支撐“無界化”模式的有效運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行內部競爭機制,激發學生不服輸的斗志;同時,數控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師生間的相互協調與合作,促進彼此的支持和共同成長;另外,形成一個良性的獎勵機制,激勵學生勇爭上流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3.開發“無界化”評價標準。數控高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標準必須與企業生產實際接軌,實行唯一標準評價,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正確的產品質量意識。職業院校要把“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做好“企業出題、學校接題、教師析題、學生破題”,把評價標準與項目緊密融合在一起,以學生在項目中的綜合能力和實際貢獻來作為評價依據,培養學生的工作績效意識。
4.加強校企“無界化”合作。從“教、學、做、工、研”五個模塊入手,形成一套符合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需求的校企“無界化”融合的合作模式。建立“無界化”的教學車間,把對口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再現到實際教學中來,將工作環境和學習環境充分融合起來打造數控加工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實踐教學場所,并引入同時適合學生和學校教學實踐的企業電子產品作為教學項目與案例,耳濡目染地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
在社會強調學生綜合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發展的背景下,以“無界化”理念指導教學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現實意義。在職業教育發展的進程中把“無界化”的理念融會貫通,依靠教學模式創新來打破工種間的界限,以任務、項目、為導向,實現“無界化”教學與協同創新,將成為職業教育未來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這同樣也符合大多數企業招聘員工的新訴求。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王澤榮,吳全全,陳東.當代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研究——現象與規律(之一)——基于橫向維度延伸發展的趨勢:定界與跨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8):5-16.
[2]馬宏,朱志,楊圣春,張宏飛,黃建,許戈平.借鑒南洋理工學院辦學理念,深化高等職業院校內涵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1):165-169.
[3]廖克玲,林潤惠.本土視閾下高職院校校企共享與利他模式探索——專業無界化管理模式的實踐探索[J].學園(教育科研),2012,(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