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剛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長期以來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缺乏嚴格的內部管理機制和外部監督約束體系,因此造成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環境比較寬松,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有經濟的不斷完善,經濟體制不斷深化改革、國家財政部門不斷促進預算改革,所以傳統的低效預算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此,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預算管理顯得十分重要,它不僅關系到國家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的合理性,而且能夠有效提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預算管理 相關分析
預算管理的主要內涵就是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的生產以及經營活動進行統籌和全面協調,以此促進預算的實現,這種預算管理方式與傳統的管理相比,可以對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多種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因此從其具體特征來看,具有系統性、全程性、全面性與全員性還有效益性。目前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代表國家行使相應的社會公共職能,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開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全面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不斷優化收入與支出,成為本文接下來要詳細進行探討的問題。
一、關于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預算管理是對行政事業單位收入與支出進行優化配置,從而促使其社會公共職能的不斷發揮,因此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有助于促進行政職業單位財政開支的合法性和科學性。根據國家相關的預算要求,財政部門應該一次性按照有關的預算支出法定標準將所有的具體項目開支資金公開透明撥付到每一個行政事業單位,通過對其內部的社會保障性支出進行嚴格審核,從而不斷約束和規范其預算的合理性;通過發揮社會外部監督與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職能,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預算開支行為。此外加強全面預算有利于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資合理利用效率和社會共服務效率,行政事業單位是國家公共職能發揮的重要途徑,因此只有以透明的資金分配制度和合理的資金利用效率才能不斷優化行政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體系,提升我國市場經濟的競爭力。其次,不斷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可以進一步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政管理機制,財政管理的好壞與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公共職能發揮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合理性與科學性。因此只有不斷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管理科學性和透明性操作,才能體現我國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和競爭性、公平性特征,不斷促進市場經濟發展與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管理機制運行相協調。強化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財政預算和外部行政開支可以為政府的宏觀調控決策提供一定的參考,國家財政預算有很大一部分開支是體現在公共服務職能的發揮中,通過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可以加強政府的決策能力,將重點資金用于重點大型的財政項目中,從而優化公共設施體系,提高我國資金的利用效率。
二、關于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上級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開支預算管控不到位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較晚,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個別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以及外部監督等在某種程度上就會受到傳統因子的干擾,例如行政管理人員對企事業單位的內部財政預算不能引起高度重視,預算工作不能作為該單位的一項重大工作任務來管理,對預算的重要性不能全面認識,所以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就會導致人員配置結構不合理、資金的利用和開支缺乏嚴密的核實流程,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制約行政事業單位的年度預算工作與執行工作的有效開展,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外部缺乏嚴格的監督管理機制,內部缺乏預算審核和風險管控機制,因此預算管理體系制度形同虛設,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缺乏可行性;另外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的流程設置方面依然不能夠進行一定的創新,缺乏科學性,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節奏不相適應,最終導致財政預算不合理,造成國家資源的不斷浪費。
(二)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不能有效實施,監管不到位
按照國家財政開支的要求,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和財政經營活動都要嚴格按照法定的流程進行,不斷規范操作流程,完善制度法規,將財政預算透明化和公開化,但是在現今財政部門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嚴格的監督管理機制,在執行過程中可操作性不強,預算存在隨意更改的現象,資金的利用也比較隨意,例如,行政事業單位在執行中不能考慮預算編排,資金使用不合理,不同公共項目之間互相擠兌公款和挪用資金,更有的行政事業單位項目資金不在預算范圍之內,這樣的情況勢必會造成預算與實際的開支之間存在巨大的資金漏洞,所以長期下去,就會造成巨大的財政壓力;此外,有些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工作的執行不能與員工的工作績效進行聯系,所以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約束力,降低了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利用率,也加大了預算的風險。
(三)行政事業單位預算不能做到精細化管理
財政預算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需要對每一項財政開支進行有效核實,因此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具有很大的風險,在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管理不精的現象,很多大型以及專項經營性業務的項目開支內容管理不夠透明、科學與精細,因此各預算單位為了彌補國家財政的公共費用支出資金缺口,通常會擠占專用的項目預算資金,所以造成了專項支出與基本的項目支出之間存在不明的劃分關系,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不能按照有關的詳細流程進行,操作不夠專業化和精細化,所以行政事業單位在編制預算經濟指標時經常會出現有項目業務的名稱而沒有相應的預算經濟指標列支的內容情況發生,導致在實際的行政預算執行操作過程中缺乏科學的參考和決策依據。
三、關于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合理路徑探討
首先,針對上述存在的實際問題,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中要加強預算管理意識,通過相關的財政管理預算知識理論,不斷優化和配置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員組織,通過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將每一項公共項目的預算資金進行公開化和透明化,提升預算的執行效果,按照科學合理的預算管理流程,特別是對于財政收支核算的業務人員要加強實踐技能培訓,經過理論化、系統化、專業化和實踐化的操作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外部管理的一致性和內部監督的實時性,做到預算編制的完備性和科學性,不斷提升專項預算資金的利用效率。
其次,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要遵循“公開透明、量入為出、足額預算、收支平衡”的實踐原則進行操作,充分發揮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人員的專業性,將每一項預算做實、做細、做精,專項資金的預算要與基本的資金預算相區別,減少以及杜絕專項費用與公用經費之間互相擠兌的現象發生,將項目預算細化到每一個具體的小項,將資金的利用落實到每一個基層的用款單位,每一個財政主管部門要重點管理該部門重點項目的資金預算,在年初將全部細化預算編制到每一個基層用款單位,財政部門不得撥付項目資金。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和外部管理,將每一筆資金的去向和來源要準確核實,減少資金漏洞存在。
最后,要不斷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力度和監督管控力度,確保預算源頭不出錯、預算過程無漏洞、預算結果公開透明化,所有工作人員要加強自己的職業素質道德,正確行使自己的公共職能,審計和監督部門要發揮重大的監管作用,全方位、多角度保證資金預算的合理性,對項目的資金使用效益要設立嚴格的考核流程以及評估機制,做到事前有管控、事中有監督、事后有問責的資金預算管理鏈,從而調動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積極性,具體的預算考核評價監督審核機制如下流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是根據事業單位的發展計劃和所承擔的社會職能進行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也是對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在年度各項經營收入與管理支出在全部資金計劃中的合理體現,合理調整和管理財政預算不僅能夠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合理高效利用,也關系到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職能的全面發揮。
參考文獻:
[1]蘭曉翠.新形勢下構建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模式探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
[2]劉雅晨.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模式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
[3]張詠梅.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模式研究[J].山西農經,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