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翠麗、丁歡 黃淮學院 河南駐馬店 463000
?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駐馬店市中心城區交通特性及發展策略探討
文/郝翠麗、丁歡 黃淮學院 河南駐馬店 463000
【摘要】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使得城市交通越來越復雜,矛盾越來越尖銳。城市交通成為城市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以駐馬店市為例研究我國中小城市中心城區的交通特性及發展策略。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the increase of urban population, the city scale expands unceasingly, which has makd the urban traffic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contradiction more and more acute. Urban transport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owntown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are research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eople-orienter new urbanization, take ZhuMaDian city for example.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駐馬店市;交通特性;交通規劃
Keywords:A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Zhumadian City;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新型城鎮化,是在經濟新常態下,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鎮化強調城與鄉的協調發展,重視人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作用,其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其“新”是指由以往過于追求城市擴容的粗放型發展,改變為以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城市文化建設為導向,使城鎮具有較高品質,真正成為宜居之所。
城市的交通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城市人的生活質量,城市的交通規劃是否科學事關城市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
解決我國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問題,建立健全綜合交通運輸系統,進而獲得最佳的交通運輸效益,這些都離不開一個合理的交通規劃。同時,交通規劃也能更好地促進城市的交通科學化和現代化管理,以利于充分利用現存的道路交通設施。
駐馬店市位于中原地帶,地勢開坦,同時城市的發展又是沿鐵路線和國道發展起來,因些城市空間上呈現沿南北伸展,城市道路網在呈現典型的方格網狀。
3.1城市空間結構
駐馬店市城市空間發展模式以交通和行政驅動引導,是典型的“攤大餅”方式發展。具體分為以下四個時期:明清時期依托市區西側的官道(今風光路)發展;60年代,以107國道通車帶動城市整體空間向西擴展;90年代以后,隨著市北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引領城市空間向北發展;近10余年以來,在京廣高速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新的107國道的帶動下,城市快速向北向西發展。107國道的一路向西改線,使得城市發展向西呈連續性和動態性,市政府以及各市局機關向北搬遷帶來的行政力量的引導發展。城市空間拓展結構首先是沿一條條主要過境道路展開,由點到線逐漸發展為“馬路城市”。如圖一所示。

圖1 駐馬店市空間結構發展與交通發展的關系

圖2 駐馬店市土地利用現狀圖
3.2城市土地利用
駐馬店市中心城區現有建設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為主,用地面積共1521.6公頃,占市域建設用地的37.3%;公共設施用地面積為894.5公頃,占市域建設用地的21.93%;工業用地面積為556.8公頃,占市域建設用地的13.65%。
居住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主要集中在老城區及其周邊,隨著行政中心由老城區遷到新區北部,北部周邊將增加大片居住以及教育科研用地。工業用地主要集中在京廣鐵路周邊、北部關王廟鄉及練江河南岸。如圖二所示。
3.3城市發展過程中交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駐馬店市道路交通的現狀調研,發現駐馬店城市道路交通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3.3.1城市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嚴重滯后于城市整體發展水平
駐馬店市近幾年道路建設緩慢,除了銅山大道、驛城大道等對外聯系干道,以及開發區、產業聚集區部分路網的建設,老城區路網基本上與08年的路網一致。
隨著中心城區的持續擴大,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投入明顯跟不上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表現為城市組團內部道路建設顯著滯后,道路網密度呈現下降的趨勢。主城區道路來不及應對日益增長的交通,特別是快速增長的機動車。
3.3.2路網的結構性缺陷
市區主干道、次干道、支路道路長度比例為3.56:1.33:1,呈不合理的“倒三角”型,次干道及支路嚴重不足,中心城市道路系統存在結構性缺陷,使得干道通行效率低。

圖3 駐馬店市現有道路網密度與規范標準對照
3.3.3斷頭路多,支路少,方格網型式路網效率低下
駐馬店中心城區處于京廣鐵路、京珠高速、107國道及石武高鐵等平行的南北走廊上,城市道路基本與鐵路公路平行和垂直走向。
城區的擴大推動著國道、省道等對外公路往外圍布置,公路引導城市外拓模式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主干道兩側大部分用地沒有很好的控制,南北向次干道及支路無法落實,城市主干道功能混雜。受到京廣鐵路南北向的切割,城市活動主要在京廣鐵路以西,東西向貫通主干道五條,主要集中在雪松大道以南,東西向跨鐵路通道不足。
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道路設施投入與城區的拓展不相匹配,斷頭路多,支路少,嚴重影響著路網的整體效率。
3.3.4干道功能混雜,東西聯系受阻
文明大道、雪松大道、中華大道、練江大道、驛城大道承擔著組團內部、組團間及對外交通聯系的功能,樂山大道承擔著組團內部、組團間交通聯系的功能,組團內部干道不足,道路功能混雜,通行能力低下。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城市框架不斷被拉大,城市規模也不斷蔓延。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日益受到城市交通發展的制約。城市的布局形式、功能分區、土地利用、道路系統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取決于城市的交通規劃。
4.1協調與城鄉規劃的關系
4.1.1從城鄉規劃著手
城市交通受城市規模、布局、道路網形式、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功能分區、土地利用等多個因素的影響。要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在城鄉規劃中嚴格控制人口密度和用地規模,合理規劃城市的布局結構和功能分區。
要做到城市交通規劃與城市發展密切結合,應同時考慮城市發展趨勢、用地規劃和公交規劃、對外交通規劃、停車場規劃以及道路建設對城市生態環境和景觀的影響,保證規劃的可持續性。
以“構筑布局完善、功能清晰、級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網絡”為發展目標,規劃駐馬店市城市道路系統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組成。

表1 各級道路技術指標表
4.1.2從交通本身著手
在道路系統結構組成上,應具有合適的路網密度,保有一定通行能力的道路寬度和道路交叉口。同時可根據需要架設城市快速道路或地下通道(穿越主干道或是江河等障礙)。在交通方式上,應適當限制小汽車等私人交通工具,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和自行車。而軌道交通(地下式的、路塹式的和地上式的城市鐵路)應在大城市積極發展。
要保證城市交通與土地利用的協調發展,保持城市道路交通的良好秩序,充分發揮路網的整體效益,必須理清好道路功能。特別是城市道路交叉口,根據條件結合道路改造或用地開發做到路口渠化,提高道路交叉口道路通行能力。
4.2以人為本、綠色交通理念融入城鄉規劃全過程
以人為本是建設宜居城市的核心,而建設人性化的城市交通系統則是其重要內容。
在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編制中,要逐步把“機動車”本位的理念,逐步向“人”本位轉變,大力倡導公交、軌道等集約化交通與步行、自行車等綠色交通,加強相應設施政策的規劃與設計。進一步健全城市綠道網系統規劃,并加快建設實施。
4.3交通政策的引導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機動車健康發展以及引入先進的交通管理科技手段等等政策層面的制定和實施。
4.3.1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和推動城市開發建設
堅持交通基礎設施,進而拉開城市整體框架,提升城市整體形象,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為市民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和環境。
4.3.2落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公交優先,就要在法律、投資、財政、稅收、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等各個環節為公共交通發展提供優先條件。
4.3.3引導個體機動化交通健康發展
機動車交通包括小汽車和摩托車,引導其健康發展的理念應是:(1)供應與其配套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應對其不斷增長的交通量,并提供優質的交通服務;(2)以差別化供給方式,針對不同出行時段表現出的交通特性和不同目的下表現出的出行需求,提供多樣化的交通服務,對小汽車交通需求以有效的需求管理政策和手段實施引導與調節,使道路容量與機動車交通量協調發展,從而引導機動車交通健康有序地發展,形成合理的出行方式結構,充分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間和交通服務設施。
4.3.4引入先進的交通管理科技
堅持以科技先導來科學管理交通系統,使已建的、在建的和將建的交通設施得以有效利用,使交通系統滿足人員、物資在高效、安全、可靠的運輸前提下有序運行。
參考文獻:
[1]駐馬店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年).
[2]駐馬店市綜合交通規劃(2013-2030年).
[3]http://www.baike.com/wiki/城市交通規劃.
[4]曹鳴浩,孫琦.淺析城市交通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協調關系[J],城市道路與防洪.2014年(12):11.
[5]郝翠麗,丁歡.中小城市交通發展的重點[J],甘肅科技.2009(5):6.
* 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河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現狀與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SKL—2015—2902
2015年黃淮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項目名稱:駐馬店市城市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互動關系研究,項目編號:20151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