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機械制圖》課程中的應用
沈 亮 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法,主張通過學生的實踐動手來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教學知識,可以顯著提升高職學生學習效果。本文以項目教學法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其在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流程與效果,為新時期我國高職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高職教育;項目教學法;《機械制圖》;實施流程
自進入新世紀以來,信息化技術等先進技術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現代企業對技術人員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極大地增加了高職教學的難度,傳統的高職教學所采用的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而項目教學法的合理引入,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過程中的自主能動性,增強學習效果,具有很強的教學研究價值。
在高職教育中開設《機械制圖》這門課程的時候,其所面向的授課對象都是處于17~21歲的學生,此時他們的思維非常活躍,并且具有很強的探索欲望和動手實踐能力,非常適合開展專業技能培訓。但是相對于普通高中學生而言,高職學生的整體素質比較差,并且大多數都來自于農村,甚至還有許多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方面的文化知識,所以高職學生之間具有很強的個體差異。此時如果高職授課教師繼續采用統一的授課方式,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及他們的學習特征,那么勢必會影響整體的學習效果。而通過項目教學法的合理實施,則可以在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基礎和學習需求的前提下,根據高職學校的教學目標來合理制定課程教學目標。
基于上述所述,考慮到我校學生學習的特點,可以將《機械制圖》課程中的“零件圖”和“裝配圖”模塊來作為項目教學法應用的主要對象,并且需要側重以下幾個教學原則來開展課程教學,即:其一,要切實貫徹“識圖為主”的課程教學目標,使高職學生均可以識讀一些中等難度的零件圖或者裝配圖;其二,要本著因材施教,實事求是的原則來對《機械制圖》中的有關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地刪減,尤其是要刪除那些難度比較大,且實用性比較小的內容;其三,要采用項目模塊來驅動課程教學,配合零件圖和裝配圖的學習來共同踐行項目教學法。通過減速器或者傳動軸等裝配體來引出相關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分析和探討裝配體中各個零件之間的裝配關系及其特有的作用,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裝配圖的畫法與表達方法,從而可以使學生有效地實現生產實踐和理論知識學習的有效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為了明確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流程,下面以《機械制圖》中“零件圖尺寸標注與技術要求”這單元的教學內容為例,闡述了其具體的應用流程,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創設教學情境
高職授課教師可以帶著智能手機、DV設備等錄像設備去學校自辦工廠或者周邊的一些企業工廠中去為學生實地拍攝一些零件加工的視頻片段,并要借助計算機的視頻剪輯功能來對所拍攝的視頻進行加工,使其成為一個5min時間的教學視頻課件,具體的視頻內容主要為:一名高職實習生在工廠車間加工零件的時候,由于沒有嚴格按照待加工零件圖中的尺寸標注來進行加工,以至于加工出了不滿足使用需求的廢品零件,此時教師需要設置如下問題來讓學生進行互相討論,如:“為什么該高職實習生會加工出不符合規格的零件?”等,從而借助問題的合理創設來引出該節課程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同時也可以借助簡短視頻的播放來激發學生學習該部分知識的興趣,有利于為后續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奠定扎實基礎。
2.2 確定項目要求
在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之后,高職授課教師需要為學生設置一些詳細、具體的項目要求,如:零件圖中的所標志的文字和符號有什么含義?為什么零件圖中需要標示各種各樣的文字和符號?零件圖中所標示的文字和符號是如何配合工作的?等。如此一來,通過制定相應的項目要求,可以使學生通過思考來分析、了解和掌握相關的學習內容。
2.3 項目分組實施
在項目要求布置完畢之后,高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知識學習效果等來進行合理分組,一般每組人數控制在5~6人,并制定其中一人為小組組長。在每個學習小組組長的帶領下,小組要將相應的學習項目合理劃分成一些子任務來讓逐一完成。而在本次項目教學法的實施下,具體的學習任務可以劃分成如下幾個方面,即:其一,要引導學生借助校園網或者其他互聯網來搜集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料,包括了解盤類、軸類和箱體類等常用零件的加工方法;其二,要借助校園網或者其他互聯網來充分了解和掌握常用零件標注尺寸的含義及標注的具體方法和技術要求;其三,要引導不同組學生就已經搜集到的有關“零件圖的尺寸標注與技術要求”等方面的知識進行互相討論和分析,并要做好相應的記錄。其四,高職教師要為學生分配制作軸零件圖的尺寸標注工作來讓學生借助CAD來自行進行繪制,并要將最終的成品結果提交到校園網上。另外,在該學習階段中,高職教師需要做好相應的監控和管理工作,尤其是要針對那些學習進度不同的學生,給予適時的指導和幫助,而針對那些已經完成零件圖標注的學生,可以和他們就零件圖標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從而確保每個學生均可以學到必要的教學知識。
2.4 成果評估匯報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對學生所標注的零件尺寸圖進行互相評價,評價的指標主要包括零件圖的整體布局、尺寸標注的準確性以及搭配的合理性等情況,并且需要由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來編制相應的PPT來進行學習過程的匯報工作,具體的匯報內容需要圍繞“如何掌握零件圖的尺寸標注與技術要求”教學任務實施過程中的學習成果來開展,匯報時間需要控制在5min左右,最后高職教師要集中就有關的教學內容進行評價和總結,從而使學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該部分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之,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的合理引入,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有利于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程學習中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為了確保該種教學模式得以順利引入,高職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否則勢必會影響其實際的實施效果。
[1] 周怡.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機械制圖》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職業技術,2012,(4):85-86.
[2] 劉敏芳.淺談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制圖》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商情,2016,(18):30-31.
[3] 周慧.高職《機械制圖》課程項目教學法探索與實踐[J].軟件,2014,38(23):138-139.
沈亮(1975—),男,漢族,貴州六盤水,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機械類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