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娟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作為當今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服務于我國的高校事業,承擔著人才的培養任務,解決青年大學生怎樣更好融入社會的根本問題。本文首先介紹校園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概念,其次探討他們之間的互動關系,介紹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法、途徑,擴大校園文化建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關鍵詞: 校園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互動關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越來越復雜的局面,如何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如何將其融入豐富多彩的大學校園文化活動,是我們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一、校園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概念
1.校園文化的相關概念。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的學校精神、學校傳統和校園文化活動、文化環境的總和,是以塑造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為主旨,以學生與教職工的積極交往互動為主干,以課外活動為主要手段,以學校精神與校風為主要特征,其展示的是校園獨特的文化感召力、吸引力和統攝力[1]。良好的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成長、成熟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調節作用、感染熏陶作用,可以規范大學生的行為,優化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文化環境。
2.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和制約,為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服務,體現了一定社會統治階級的利益[2]。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將大學生培養成為符合時代的發展、符合社會的需求、自身全面發展的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關系
1.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和必要途徑。
經由特定的機構、載體,以集中傳授或開展活動為主要方式,校園文化建設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使高校經由傳承、創新而形成的校園精神、文化氛圍、校風校際不斷地為在校大學生所接受并認同。同時不斷結合當代社會新形勢下的文化需要,凝結成新的校園文化。因此,高校校園文化符合當前社會的主流價值理念,而社會主流的價值理念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有效宣傳和實現。在校園文化這個特殊的育人氛圍中,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潛移默化,指導大學生的思想健康發展。受到校園文化弘揚的精神的浸染,大學生將這種精神逐步地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意識,從而指導個人行動。
2.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更好地指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使其健康有序發展。
大學校園是國家培養人才的搖籃,只有全面發展、思想進步的現代化人才才能承擔起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作為培養人才中最重要的一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該且有必要遵循黨的基本教育方針,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因此,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指導之下完成,不能像一匹脫韁的野馬,為所欲為。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指導下,以人為本,善于觀察,因材施教,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使其健康有序地發展,步入正確的發展軌道。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徑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教育作用。
校園文化具有明顯的顯性教育的功能,如很多主題明確的活動,都是主旨鮮明地表明活動的目的,希望大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同時校園文化具有隱性教育的教育功能,如有些校園活動會更關注大學生本身的創造性和個人特征,讓他們自由發揮,在創新過程中有所收獲和感悟。校園文化正是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完美結合,而隱性教育因其潛移默化的特性更為大學生所接受,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更佳的保障效果。
2.正確處理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價值觀、道德觀及個性培養上的導向作用,通過校園文化中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得以實現。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又對校園文化起著重要的影響、改造和創新作用[3]。思想政治教育指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開展的方向,使得真正健康積極、大學生喜聞樂見活動成為主導,不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軌道和方向,促使當代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價值取向。因此,我們必須將正確處理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互動關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于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從而實現二者良好的互動,共同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應有力量。
參考文獻:
[1]匡和平.從校園文化建設看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0(6).
[2]仲崇光.淺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J].學術探索·理論研究,2011(3).
[3]潭曉東.校園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辯證分析[EB/OL].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