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亦紅
【摘 要】在衛生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中,采用設計性綜合實驗模式,概述衛生微生物設計性綜合實驗的選題以及如何開展實驗教學,對教學效果予以探討,分析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重視的問題。設計性綜合實驗對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實驗技能,培養科研素養,樹立團隊協作精神有很大的幫助,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衛生微生物學;設計性綜合實驗;教學改革
《衛生微生物學》是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專業本科教育教學的基本課程[1]。對于其實驗課程的教學一直是我系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程之一。既要把握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要追求知識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為預防醫學、衛生檢驗醫學及各個公共衛生系統培養具備一定科研素養的研究型人才,我們開展了一系列衛生微生物設計性綜合實驗的改革。
傳統“遵循式”教學方法的基本過程為教師講解并示范操作,學生操作驗證結果,填寫實驗報告。雖然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課程順利有序進行,并且能夠保證學生實驗高成功率,但學生只是機械被動的按照要求完成實驗操作程序,導致學生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此外,學生在此過程中并未真正參與到實驗中,只是一味的模仿和驗證,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
國家教委組織實施高等師范教學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旨在對目前傳統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深化改革,即驗證性實驗模式向設計性綜合實驗模式的轉變[2-3]。為了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確立對學生科研能力系統性的引導和開發,培養高素質科研創新型醫學人才,本系在總結多年衛生微生物實驗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根據預防醫學和衛生檢驗專業教學要求及培養目標,圍繞如何在實驗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自主動手和創新能力培養,對本系傳統衛生微生物實驗教學體系進行改良。
1 設計性綜合實驗總體框架的構建
設計性綜合實驗指學生運用課堂中學習到的實驗方法,根據導師提出的問題,獨立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并在微生物開放實驗室里自主完成,然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同時得出合理結論的過程。提出假設-采取手段解決問題-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是設計性綜合實驗的主要框架,這是一個系統的,連續的過程,其訓練內容層次更高、綜合性與探索性更強,與科研的聯系更密切。
1.1 選取實驗課題
根據實驗教學場所、儀器設備和實驗教學經費等實驗條件,結合導師教學重點,聯系現階段衛生微生物中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課題,供學生討論和選擇。學生自由分組,4~5人一組,按照自己興趣選擇題目。
1.2 查閱文獻資料,討論并設計方案
在導師的指導下,查閱實驗相關文獻資料,明確列出實驗藥品及儀器清單,細化和完善實驗的操作流程,同時明確每位同學的責任和分工,預估實驗結果。
1.3 準備實驗材料
在導師的協作下,相對獨立地完成實驗過程中所需物品的前期準備工作,如,實驗耗材的高壓滅菌、培養基的配制及無菌處理、相應試劑的配制等。儀器設備的準備和檢查,確保能夠安全有效的完成實驗。
1.4 實施實驗方案和觀察實驗現象
根據選題的設計,方案的制定,由學生們獨立、有序的完成實驗,詳實記錄實驗中的原始數據及所出現的各種現象。導師可在實驗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暗示和引導,鼓勵學生通過自我思考和集體討論來應對試驗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1.5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按照科研論文的要求格式書寫完整的實驗報告,對所得數據及觀察結果進行記錄和分析,得出最終結論。
2 有關設計性綜合實驗教學的總體效果的評價
通過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高校本科實踐教學開展設計性綜合實驗是必須的。通過設計性綜合實驗,活躍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實驗素質,促進了學生將理論聯系實踐的綜合能力,鍛煉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增強了師生的溝通和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 設計性綜合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第一,對指導老師的要求需要進一步提高,除了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外,還需要具有科研設計及科學問題分析的素養。能夠在實驗過程中,對于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行正確的引導。第二,學生在以往未曾接觸過類似訓練,因此依賴性比較強,比如對于導師的依賴,對于同學的依賴等等。需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三,對于一些微生物實驗基本實驗的培訓。在開展實驗選題之前,需要對學生們講解一些微生物基本實驗操作要求,如培養基的配置、細菌的劃線接種等。為下一步課題的開展打下基礎。
4 結語
《衛生微生物學》在我國的形成、發展和日趨完善的過程中,一直是對生物病原學習、研究、應用和疾病預防、控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論和實踐的重要課程之一[1]。其設計性綜合實驗突破了傳統的實驗教學的局限性,但同時也對學生和教師提出的較高的挑戰。指導教師必須具備創新思維,與時俱進,對于整個實驗教學過程需要精心設計和周密策劃和指導,要不斷探索、改革和完善設計性綜合實驗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設計性綜合實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主觀能動性,培養了科研素養,為今后參加工作及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研能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朝武.衛生微生物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7-42.
[2]王光利,楊倩倩,劉婉茹,李峰.設計性試驗在微生物實驗中的探索與體會[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5(1):87-90.
[3]陳俊華,許琳科.環境微生物開展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的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工程技術,2015,6:274.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