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肥城市人民醫院(271600)張文娟
食道癌是一種典型的消化道腫瘤疾病,很多食道癌患者更愿意通過外科手術根治疾病。由于食道癌手術創面大,患者術中和術后會出現強烈的應激反應,疼痛難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1]。現階段為了提升食道癌手術麻醉效果,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方法能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本文將探討該方法在食道癌手術中的應用價值,現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食道癌擇期手術患者68例,排除患有心、肝、腎、肺等嚴重臟器性疾病。68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24例,年齡范圍41~77,平均年齡(67.5±7.5歲)采用隨即平均分配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和聯合組,每組34例。
1.2 方法 常規組全麻方法:依次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1~0.2mg?kg-1、丙泊酚2~2.5mg?kg-1、芬太尼2~4μg?kg-1,維庫涅安0.07~0.15mg?kg-1進行呼吸誘導,當氣管插管接上呼吸機后,陪伴在患者身邊,確保呼吸頻率12~14次?min-1,此時將患者的潮氣量調節到8~12mg?kg-1。術中全麻使用丙泊酚6~10mg?kg-1,術后使用新斯的明0.04mg?kg-1和阿托品0.02mg?kg-1。
聯合組麻醉方法:硬膜外穿刺選擇T7-8頭向置管,留置外導管深度約為3.5~4cm,1.3%3~5ml的多卡因注射,該劑量可以根據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注入血管后實際情況酌情加減,然后使用0.25%布比卡因注射液與1.3%多卡因注射液二者的混合溶液進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方法與常規組方法相似。
1.3 統計學分析 記錄檢測結果所得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分析,所使用的數據處理軟件為SPSS12.0,計數資料采用χ2值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平均動脈壓和心率 麻醉前(H0)兩組患者的MAP和HR差異不明顯,但是在H1、H2、H3、H4四個時間段聯合組的MAP分別為(10.67±1.41)kPa、(11.34±1.00)kPa、(11.12±0.97)kPa、(11.92±0.96)kPa,在H1、H2、H3、H4四個時間段聯合組HR分別為(10.80±1.28)kPa、(10.65±1.14)kPa、(10.98±1.18)kPa、(11.05±1.11)kPa;同樣在上述四個時間段常規組的MAP分別為(11.91±1.32)kPa、(12.89±1.64)kPa、(12.57±1.50)kPa、(13.11±1.10)kPa,HR分別為(12.18±1.37)kPa、(12.18±1.29)kPa、(12.45±1.28)kPa、(12.45±1.28)kPa,在H1、H2、H3、H4四個時間段聯合組的MAP與HR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療效對比 聯合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5.6 2.1)h、拔管時間(9.3 1.9)h、完全清醒時間(11.5 2.8)h,三組事件明顯均短于常規組的(8.6 2.6)h、(16.5 3.2)h、(18.5 3.8)h,組間差異明顯(P<0.05)。
食道癌患者在行手術治療時,全身麻醉是不可避免的,全身麻醉必須行氣管插管機控制呼吸,防止手術過程中單肺通氣V/Q出現失衡,導致與肺內動靜脈分流。由于術中會牽引到內臟,使大動脈受壓,術中患者出現應激反應是很正常的。為了有效控制呼吸,在行氣管插管時采用全麻,但是這種做法會改變患者的MAP和HR。有相關研究報道指出插管前使用硝酸安定、甘油、ATP等藥物能夠防止插管對呼吸循環系統的影響。本文采用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方法,該方法的實驗結果顯示麻醉前兩組患者的MAP和HR差異不明顯,但是在H1、H2、H3、H4四個時間段聯合組的MAP和HR明顯低于常規組。此外聯合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可見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方法用于食道癌手術能夠顯著提升手術效果,減少麻醉藥物用量,術后患者蘇醒快、蘇醒質量好,術后恢復時間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