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開平市中心醫院(529300)梁淑玲 黃麗嫻
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質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標,是反映護理質量高低的重要標志,是保證患者得到良好護理和優質服務的基礎,是護理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如何保證護理安全,發現風險隱患和降低護理風險系數是護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務。為保證護理安全,本院自2013年5月開始將風險管理應用于門診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收到一定成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門診2013~2014年門診手術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1例,年齡6~73(45.7±12.4)歲,觀察組中男29例,女20例,年齡7~72(46.1±13.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門診手術室護理風險的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是對潛在的和客觀存在的各種護理風險進行系統的連續識別和歸類,分析門診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現的安全事故,組織科室護士進行討論,聽取同事意見,分析住院手術病人發生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和潛在的不安全因素,有以下幾方面的風險:①術前準備不夠充分;②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法律意識淡薄、服務態度不好與溝通不良等;③意外因素如:跌倒、墜床、誤傷等;④標本錯誤或遺失;⑤院內感染。
1.2.2 門診手術室護理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分析現在和潛在的護理風險產生的過程及原因,為制定風險管理計劃提供依據包括人為因素和系統因素,人為因素主要有醫護人員風險意識和抗風險能力不強,法律意識淡薄,專科基礎知識不扎實,經驗不足,專業技術水平不高,系統因素主要有管理機制不完善,工作流程及監控制度不完善,服務環境及設備缺陷等。
1.2.3 門診手術室護理風險的預防措施 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護理規范,根據醫院的相關管理制度、要求制定和健全各項護理規章制度,規范各班各人員的職責及工作流程和標準,其中包括門診手術室搶救制度;手術室清點制度;標本管理制度;手術安全核查與手術風險評估制度;手術預防制度;火災、停電、停水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還增加了護理告知簽名制度,使護理工作門診手術室風險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按章辦事。
1.2.4 加強護士的風險意識 采用多種渠道組織全科護士深刻學習理解《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法》、《消毒技術規范》、《醫療技術操作常規》及法律法規的知識,認清護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可能引發的法律問題,發現差錯及時組織討論,而從中吸取教訓、強化意識及管理業務培訓;加強對每位護士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并進行考核,及格才可上崗,護理人員在不斷提高理論知識的同時,應更加重視實踐經驗的積累,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以滿足病者的要求。定期監控:每日定期對門診手術室的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及無菌包進行抽樣檢測,護士長要經常巡查、監督工作和制度落實情況,并將監控的重點放在各種醫療護理差錯、糾紛的易發環節上,努力把護理風險降低。增強服務意識,加強宣教,強調要以病人為中心,樹立人文關懷的服務意識,熱情為病人服務,掌握醫患溝通的技巧,在與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了解病人的需求,力求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合適的護理措施,使其得到舒適的護理,建立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使其密切配合,以減少糾紛的發生。
1.3 效果評價 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評價是信息反饋,是對風險處理條例的適用性和效益進行分析、檢查、修正和評估,本科室實施風險管理后進行風險管理效果評價,內容包括患者滿意度、護理缺陷、護理質量、不良事件等。
實驗組有49例對醫療工作和服務的評價為優或良,優良率為100%,無一例為差,而對照組,有42例評價為優或良,優良率86%,有7例回答為差,占14%,兩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合以上的臨床研究結果,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們滿意度,降低了護理缺陷、不良事件、及醫患糾紛的發生率。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機構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醫療質量,要做到硬件軟件上的同步提高,護理工作的服務質量作為醫院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給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門診護理起到了窗口性的作用,門診的患者流動性大,護理工作內容大,護理壓力大,也是糾紛容易發生的地方,門診作為一個醫患關系的重要紐帶,患者就診時對醫院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門診手術具有流動性大、手術患者分散、環境復雜、術前術后不能很好的管理,是風險管理的高危類別,要正確識別潛在的風險并分析其危險因素,降低風險的發生,另外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及技能是保證護理安全的基礎,護長要定期監督和檢查,使每個護理人員做到按章辦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重視事前控制,防范于未然是實現護理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們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總結出了一套優化的護理管理辦法,通過全面、系統的管理,建立良好的護理服務模式,充分考慮患者的心理、社會、病情等綜合需求,制定個體化干預措施,改善患者抑郁、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更積極地配合治療。本研究通過應用門診手術室手術評價,結果顯示,病者的滿意度大大提高,有效地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我院門診就診的投訴護理人員現象明顯減,這從一定程度上對我們護理人員的操作規范化知識的要求也提高了,所以定期對護理工作的培訓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加大了對門診護士的專業化培訓力度,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傳授新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在提高門診護理水平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護士的職業責任感和自豪感,促使護理工作趨向于專業化和規范化。
綜上所述,給門診手術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護理服務,應用門診手術室規范化制度管理,可以進一步提升患者對醫務人員的滿意度,增強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減少了門診手術室差錯,從而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