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川
(四川理工學院藝術學院, 四川 自貢 643000)
彩燈扎制技藝活態傳承研究
——以“自貢燈會”非遺為例
梁川
(四川理工學院藝術學院, 四川自貢643000)
燈彩藝術起于秦漢、興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清時期開枝散葉,是漢民族“普天同慶”的藝術形式?!白载暉魰笔侵袊袼撞薀羲囆g現代發展的代表。從1959至2015年,自貢市政府已經舉辦燈會30屆。本文著重總結自貢彩燈技藝傳承和“自貢燈會”文化產業化經驗,為不同地域的“燈”民俗與“燈”技藝實現活態傳承提供參照。
彩燈;自貢燈會;文化產業;技藝傳承
正月十五鬧花燈。燈彩藝術起于秦漢、興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清時期開枝散葉,是漢民族“普天同慶”的藝術形式。由于民間燈彩流布廣泛,形式多樣,所以不同地域的燈彩扎制技藝各有千秋,它們融合流傳在當地的種種文化娛樂活動,共同形成“舉國若狂”的瑰麗景象。百年來社會巨變,以鄉土為依托傳統生活方式徹底顛覆,如何留住鄉愁,實現眾多“燈”遺產的活態傳承值得深入探討。
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的形成必然適應了當地民眾約定俗成的文化審美,質樸淳厚,散發著濃郁的地域風情,又受外部各種文化和非文化因素影響,吐故納新,記錄下鮮明的時代印痕。以“燈”為名的遺產也不例外。截至2010年,國家級非遺名錄中涉及到“燈”的計有40余項,有以“民俗”類申報的,如“秦淮燈會”、“蔚縣拜燈山習俗”、“泉州鬧元宵習俗”、“勝芳燈會”等;有以“傳統美術(民間美術)”類申報的,如“上海燈彩”、“蘇州燈彩”、“潮州花燈”、“汴京燈籠張”等;也有以“傳統戲劇”和“曲藝”類申報的,如“川北燈戲”、“玉溪花燈戲”、“車燈”等,這些根植于中國各地的“無形”的遺產,以“有形”的藝術存在確證了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其形成時代、活動內容、民眾參與程度、藝術特征及文化影響各不相同,體現了地域文化豐富性和遺產傳承的活態性,在守護民族文化記憶和傳遞民眾集體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歷史作用。流傳在不同地域的不同燈民俗文化活動,將最廣泛的社會民眾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搭建出一幕幕異彩紛呈的民俗文化場景。
社會物質財富增長勢必帶動文化財富增長,但文化財富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它們的創造和消費也或多或少受意識形態影響,無論是藝術的生產者還是藝術的消費者,都是在塑造與被塑造中成為了自我。而“民俗文化及其活動究其本質來說屬于社會群體和大眾共有的財富,依賴具體的族群和社會文化環境產生、傳承”。[1](320)所以,研究某一具體非遺項目的技藝傳承,必須全面研究該項目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一種民間美術品既是有形的、物質化的消費對象,可以進行復制性生產,也是動態的、寄情達意的藝術傳播媒介,具有復雜的精神性構成,能夠為社會不同成員共同享有。更為重要的是,它們植根鄉土,與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血肉相連,是當地民眾文化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如此,民間工藝美術品才有可能形式多樣、異彩紛呈。
彩燈,也稱燈彩、花燈,“平日可用它烘托婚壽喜慶氣氛,到元宵燈節,它便是人們觀賞、娛樂、競技、競藝的佳品。燈節創造了賽技賽藝的條件,因而人們‘競出新意,年異而歲不同'?!保?](4)彩燈有別于民間美術中的其它樣式,它與歡欣喜悅相伴,集觀賞性和競技性為一體,是一種特殊的造型藝術。從上元燃燈到現代燈會,歷經兩千年傳承的彩燈已經成為中國民俗的標志性內容。
“自貢燈會”是中國民俗彩燈藝術現代發展的代表。從1959至2015年,自貢市政府已經舉辦燈會30屆。1990年“自貢燈會”走出國門,首展新加坡,贏得“天下第一燈”贊譽;2002年“自貢燈會”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全國兩大民俗活動之一;2004年自貢·中國彩燈文化發展園區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005年“自貢燈會”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向海外推出的大型民俗旅游項目”;2008年“自貢燈會”進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自貢文化產品出口取得四川近50%份額。至2012年,自貢有8家企業獲得“國家文化產品出口重點企業”榮譽,其中有7家主營或涉及彩燈制作、展出業務,成為四川除成都外獲此榮譽最多的城市。自貢現注冊有彩燈文化企業300余家,每年承接海內外燈展項目數以百計,營業額數十億元。自貢彩燈是中國民間彩燈扎制技藝現代傳承的代表。在40余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中,“自貢燈會”走的是產業化之路,其它地域遺產項目已受“自貢燈會”影響。如參與競標承制南京“秦淮燈會”、上?!霸@燈會”等國內知名民俗燈會的企業大多是自貢企業,藝人也多出自自貢。當前,文化軟實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因此,必須及時總結自貢彩燈技藝傳承和“自貢燈會”文化產業化經驗,提升彩燈企業的文化經營理念和彩燈藝人的設計創意水平,為不同地域的“燈”民俗與“燈”技藝實現活態傳承提供參照。
(一)“自貢燈會”歷史文脈
“自貢燈會”習俗起源雖可追溯至南宋,但因早在隋唐“正月十五掛紅燈”已經成為漢民族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所以玩燈、賞燈無非應時而動,特色化和地域性內容并不多。清中期開始,因鹽業經濟發展,地域性民俗燈節活動逐漸興盛。
據《自貢燈會志》記載,20世紀80年代之前,自貢舉行的大型燈會活動計有:清宣統元年(1909)、民國5年(1916)、民國30年(1941)、民國31年(1942)、民國32年(1943)、民國34年(1945)、民國38年(1949)、1959年、1963年、1964年、1965年、1966年、1978年13次。其中,解放前辦燈以重大社會事件為選擇標準,有紀念和慶祝意義,并未安排在春節——元宵期間進行。如“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11月14日,光緒皇帝死亡,溥儀即帝位。清宣統元年(1909),自流井舉辦‘皇會',在陜西廟設靈堂,分三條線沿街立木架,扯布棚,懸掛彩燈,謂之‘瞞天過海'”。又如“民國34年(1945),9月3日至5日,自貢市各界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舉行勝利火炬、提燈大游行;貢井地區扯‘瞞天過海';狂歡三天?!保?](17)解放后,除1959年為紀念建國十周年選擇在國慶期間舉行外,從1964年開始,舉辦燈會節點以春節——元宵節為中心,場地選擇“人民公園”(后更名“彩燈公園”),由自貢市政府主辦。
改革開放,經濟繁榮帶動文化振興,為貫徹中央文件精神,組織積極向上的群眾性文化活動,1983年7月,經自貢市委討論研究,(時任)市委書記王效才點將,任命(時任)市委副秘書長胡德思負責1984年春節燈會籌辦,場地選擇自貢人民公園。11月9日自貢市委、市政府正式行文組建“自貢市燈會領導小組”,并成立臨時性的承辦機構“燈會辦公室”,負責燈會全面工作。
1984年新春“自貢燈會”如期舉辦,觀燈群眾130萬人次,門票收入16.5萬元。1985年新春“自貢燈會”再次舉辦,觀燈民眾達140萬人次,門票為2角,門票收入達到30.6萬元。而1986年新春的“自貢燈會”觀燈游人達到200萬人次,門票收入44.4萬元。1986年2月19日,中央電視臺著名播音員趙忠祥一行三人應邀來到自貢拍攝“逛燈會”專題片,該片隨后在中央電視臺播放并同時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播放,自貢燈會引起世人關注。
(二)從“自貢燈會”到“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
因為積累了三年成功經驗,得到觀燈群眾稱贊,“自貢燈會”有了知名度,引起四川省領導高度重視,但受1986年山西燈會特大安全責任事故負面影響,國務院要求各地停辦燈會,所以是否能如期舉辦1987年燈會無法確定。為此胡德思專程北上成都到省委宣傳部請示,得到(時任)省委宣傳部部長許川、副部長單基夫支持。許川建議冠以“國際”二字,用“國際恐龍燈會”這個名稱,以擴大四川對外影響,推介自貢“恐龍之鄉”城市新亮點?;氐阶载暫螅滤紝⒋私ㄗh向(時任)市委書記宋寶瑞和(時任)市長刁金祥匯報,得到一致贊成。刁金祥提出還要把經濟貿易活動也要考慮進去。之后胡德思再次趕往成都,征求(時任)省委常委、外事辦主任徐世群意見。此提議得到徐世群支持,徐世群說:最近省政府有一個考慮已上報國務院,把自貢的恐龍和燈會作為全省八個自然風景地區之一,結合全省對外開放城市工作會議要求,已確定自貢即將開放,而燈會作為自貢開放最具特色的、最有精神文明教育性質的一個主要內容,抓好燈會就是抓到點子上了,為適應這種形式,燈會必須辦好,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回到自貢后,胡德思迅速撰寫了關于舉辦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的請示報告,提出“以燈為媒,廣交朋友,振興經濟”辦燈指導思想。自貢市委討論報告后,將舉辦燈會的宗旨和指導思想定為“以燈為媒,廣交朋友,振興經濟;以燈為榮,振奮精神,建設自貢”。并提出“提高規格”,希望由省委、省政府主辦,自貢市政府承辦,報告據此修改后上報省政府待批。1986年9月16日,四川省政府正式行文批準同意1987年元月舉辦“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簡稱“自貢燈會”。
1987年1月15日“第一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如期舉行,歷時45天,觀燈群眾200萬,門票收入118萬。1988年“第二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歷時40天,觀燈群眾150萬,門票收入95萬。1991年“第三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歷時34天,觀燈游人130萬,門票收入90萬。此三屆燈會順應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將發展經濟作為辦燈的重要目的之一,實現了燈展活動的獨立性商業經營。[4](8-56)
(三)“譽滿京華”與“光耀獅城”
1988年新春,“自貢燈會”迎來第一個歷史性發展機遇。當年2月27日晚,1988北京·國際旅游年組委會四川節目挑選組經人介紹來到自貢觀賞燈會,觀燈結束立即約見胡德思,提出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辦燈展的要求,胡德思當場表示全力支持自貢燈會晉京展出。自貢市委、市政府緊急組建“自貢市燈會對外展出團”與北海公園管委會聯合籌備“北京國際旅游年北海龍燈會”。6月5日燈展開幕,隨即轟動京華。6月16日,鄧小平同志親臨現場觀燈,北海龍燈會進入高潮。該燈展歷時46天,門票收入450萬元。燈展期間眾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眾多媒體競相報道?!白载暉魰辈粌H名噪京城,還獲得全國各大城市辦燈邀請,自此南下廣州、中奔武漢、東進上海、西赴拉薩,北上長春,踏上了在自貢之外的城市舉辦燈會的產業化發展
之路。[4](59-80)
第二個歷史性發展機遇是“光耀獅城”。1989年春節,新加坡商人林十里飛抵廣州辦理公司業務,飛機在夜色中經過越秀公園上空時,林十里被公園里璀璨的燈光吸引,一下飛機便直奔越秀公園,當即折服于自貢彩燈高超的藝術水平,決定邀請“自貢燈會”到新加坡他負責的中國式公園——裕華園展出。經國家文化部批準,1990年 9月20日至10月7日“自貢燈會”在新加坡裕華園展出。開幕式當晚,新加坡總統黃金輝親臨亮燈儀式,主辦方向自貢燈展團贈送“天下第一燈”錦旗,“自貢燈會”贏得超越中國其它地域民俗燈會的文化贊譽,并藉此機會叩開了海外辦燈的幸運之門。[4](174-177)1992年12月,自貢燈展團應邀在泰國曼谷舉辦燈展;1993年2月,自貢燈展團應邀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舉辦燈展;1994年4月,自貢燈展團應邀在韓國漢城舉辦燈展……這些不斷舉辦的海內外燈展使“自貢燈會”文化品牌逐漸做大做強,得到來自不同文化環境觀燈者的普遍認可。
(四)政府管理機構及機制
自貢市政府是“自貢燈會”文化產業發展的第一推手,可稱為“政府主導”。從1984年恢復燈會活動開始,政府采用文件或通知形式,組建臨時性機構“燈會辦公室”,有時還成立以市黨政領導和各部、委、局負責人組成的“領導小組”或“指揮部”,全面負責燈展及相關經貿工作。每年“燈會辦公室”根據市政府批準的燈展方案,(臨時)設置崗位,確定(分工)職責,并從市、區、縣級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抽調人員組建團隊開展工作。
“自貢燈會”在北京取得成功和在全國逐次進行的巡展,使其文化和產業影響力迅速提高,“燈會辦公室”這個臨時性機構已不能適應發展需要。1988年10月27日,自貢市委、市政府行文組建“自貢市燈貿管理委員會”(簡稱“自貢市燈貿委”或“燈貿委”)縣級事業單位,賦予行政管理職能。其主要職責有:“統一規劃、協調、管理全市燈展活動和燈展活動中進行的經濟貿易活動;按照中共市委、市政府決定,組織實施舉辦自貢燈會或燈會外出展出活動;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舉辦各種燈貿活動的有關政策、規定、管理辦法等,協調各有關方面關系;研究并制定自貢燈會活動的發展規劃”[3](223)等。將舉辦燈會視作一種經營性行為,但又必須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組織下,并將由此出現的經貿機遇及活動內容納入職權管理范圍,這規定了“燈貿委”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雙重身份。在這樣一個機構的有效組織下,歷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在門票收入方面都取得不俗表現,自貢市政府成為推動燈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五)產業化之路緣由分析
1990年代是“自貢燈會”產業化發展試水期。隨著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逐漸推進,自貢國有經濟實力在“改革、開放、搞活”的歷史洪流中漸處下風,不少國有企業因強力競爭和經營不善瀕臨破產。企業“富余”人員如“美工”必須“下崗”自謀生路,參與燈會承制成為許多失業美術設計人員和失業鉗工、電工、焊工、木工等技術工人的權宜之計,這在客觀上為產業發展輸送了一大批技術人員。但此時政府并未放松對彩燈經營的管理,除“自貢燈會”舉辦權和品牌使用權歸屬自貢燈貿委之外,外出舉辦燈會(含國內和國外)基本由燈貿委壟斷。但也還有外地的一些中、小型燈會業務通過民間渠道聯系到本地懂行的人員與團隊,繞過“燈貿委”審批,半地下進行,這些燈會項目規模雖不大,卻為此后眾多燈展文化企業破土而出積累了許多實戰經驗。為保證燈會質量,更為賺錢謀生,這些由非公經濟組織組建的彩燈“游擊隊”不得不在項目策劃、藝術創意、成本核算、業務談判、材料供應、設備使用、施工進度、人員統籌、安全管控等各個方面認真思考謀劃,一個新興文化產業逐步走向成熟。
新千年之后,國家經濟、文化有了更大變化,自貢彩燈市場化經營有了更大空間。2000年自貢市人民政府頒布《自貢市彩燈行業管理規定》(自貢市人民政府第44號令)和《自貢市彩燈質量標準(試行)》,允許符合條件的單位和個人注冊作為法人主體從事燈組設計、制作、銷售、租賃和展出經營活動。自貢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自貢燈貿委)負責全市彩燈行業《文化經營許可證》(彩燈)發證,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積極配合做好彩燈行業的管理工作?!白载暉魰碑a業化發展進入快車道。
為避免無序化競爭,合理利用“自貢燈會”品牌,鼓勵企業積極創新設計,2002年自貢市燈貿委、市版權局聯合出臺《自貢市彩燈版權登記和利用辦法》,保護企業的文化策劃文案、創意設計圖和其它實物化、定型化勞動成果。2004年9月,國家《行政許可法》頒布實施,為與此適應,自貢市燈貿委逐漸淡化了對《文化經營許可證》行政審批管理。2007年,自貢市政府正式廢止第44號令,“自貢燈會”產業化發展進入自由市場化階段。
改革開放后,國家經濟、文化高速發展和進入國際經濟、文化大市場的客觀需要主導著“自貢燈會”文化產業形成。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自貢燈會”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取得的成功經驗,成為彩燈文化企業可以直接利用的有效參考。進入新千年,政府將文化產品的生產和經營權逐漸下放,使彩燈文化企業擺脫了不必要的束縛。而中華文化的世界傳播推動著國內各種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企業“走出去”,參與全球文化(產品)市場競爭,這為“自貢燈會”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而“自貢燈會”以往的經典案例也成為“走出去”之時優良信譽度的初步保障。因此,“自貢燈會”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獨有的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一整套成熟的文化經營模式。
(一)定義彩燈
根據本土學者黃莉婭、關仁康研究,自貢藝人呈現給世人的彩燈(燈彩、花燈)稱為“藝術彩燈”?!八囆g彩燈是一種多文化的綜合藝術,是民族文化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藝術彩燈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才智巧思,它融抽象構成、擬形雕塑、平面書畫、復合裝飾和光動機制于一體,自成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綜合空間藝術。這種藝術形式又因引入光的時間因素而別具一格,借燈光的穿透性、明亮性和色彩燦爛性而賦予彩燈靈魂,使之充滿生機。”[5](21)自貢彩燈歷經三十余年不斷發展,制作技藝自成一格,已與其它地域的傳統彩燈相去甚遠。
關于彩燈、燈彩或花燈概念,目前學術界還沒有達成共識。呂品田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社火卷》中定義:“‘花燈',也稱‘燈彩',是主供觀賞或裝飾的節俗燈具藝術,也是社火中具有獨立觀賞價值并起著載體、道具作用的一項重要內容?!保?](2)劉亞平在該書中提出:“燈彩不僅是一種民間美術,更是于廣闊的社會生活層面上顯示的一種民間文化現象。它的存在和發展與豐富的民俗活動緊密聯系著?!保?](300)
劉益榮在《花燈》中定義:“花燈,又叫燈彩,是我國各地普遍流行的裝飾性的傳統工藝品?;羲囆g是燈的裝飾藝術,是人們利用竹木、金屬、綾絹、綢緞、明珠、玉佩、絲穗、紙品、獸角、玻璃、羽毛、貝殼、麥稈、塑料等材料,根據形式美的法則或各地審美習慣、審美意識并綜合彩扎、裱糊、編結、刺繡、雕刻,輔以剪紙、書畫等造型技藝設計制作的具有光亮的燈彩藝術。”[2](3)
陳曉萍、黃文中在《民間燈彩》中定義:“它是以竹木、綾絹、明球、玉佩、絲穗、羽毛、貝殼、錫等傳統材料,以及塑膠、玻璃紙、亞克力等現代素材,經彩扎、裱糊、編結、刺繡、雕刻,再配以剪紙、書畫、詩詞等裝飾制作而成的綜合工藝品。”[8](8)李蒼彥在《中華燈彩》中定義:“燈彩,是中國各地普遍流行的手工藝術品,是各種花燈的概括詞語。其特點是沒有固定的規格和造型,因地而異,因時而別,絢麗多姿,一般泛指元宵節期間異彩紛呈、千姿百態、供人娛樂欣賞應用的燈具。雖然在其他節令也有,但最突出的還是在‘燈節'期間,點燃明亮的富有裝飾和娛樂功用的燈具?!保?](12)
呂品田、徐雯在《民間彩燈》中提出:“本著中國人所特有的人文觀念和審美情趣,民間藝匠巧取天然或人造的原材料,運用編扎、裱糊、雕塑、彩繪、剪貼和刺繡等各種技法,創造了五光十色、千姿百態的燈彩藝術。它融抽象構成、擬形雕塑、平面書畫、復合裝飾和光動機制于一體,自成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的綜合空間藝術。對于這種綜合空間藝術而言,‘光'是其藝術魅力和精神價值的決定性要素。光的穿透性、明亮性和燦爛性,最終為燈彩注入靈魂和盎然生機。光的“時間性”因素的介入,使靜態的燈彩形式光輝生動,成為別具一格的造型藝術?!保?0](2)
分析上述各家所言可以看出,黃莉婭、關仁康在定義自貢彩燈時借鑒了呂品田、徐雯在《民間彩燈》中的概念,我則更傾向于劉亞平的提法。民間美術活在民間。民間美術品的存在和民間藝術家的生活無不依靠于一個自成體系的地域經濟、文化環境。在相對穩定的地緣關系中,鄉里鄉親間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具有更多的相似性,經濟發展方式和藝術審美取向也有明顯的趨同性,由此所形成的文化心理結構具有同一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緣關系是造就民間美術多樣性的基礎。我國從東到西、由南至北各不相同的自然、社會和文化環境決定了民間美術的多樣性存在。在一個相對閉合的地緣關系中,人們共同生產勞作、共同休閑娛樂,生于斯、長于斯的同鄉人彼此互靠互助,結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文化利益圈。鄉音鄉情讓具有共同生活經歷的人彼此內心更為親近,易于達成心心相印的文化共識。傳承于斯的民間美術品必然被投映上鮮明的地域文化標記。就彩燈而言,它可以定義為燈的裝飾藝術或燈具藝術,也可定義為綜合造型藝術,將之視為一種文化現象雖有語焉不詳之嫌,但或許更切貼。因為燈的造型不同、實地用途不同,審美內涵就不同,制作技藝也會千差萬別。與流傳在其它地域的民間燈彩制作技藝不同,自貢彩燈制作技藝更具創新性。
(二)技藝傳承與變遷
自貢彩燈制作技藝有傳統淵源,更有現代特點。劉益榮編著的《花燈》于1987年出版,是改革開放后較早問世的專著。該書以“流派”概念對花燈進行分類:“今日的花燈藝術品種繁多,浩如煙海,然而只要我們按照宮廷和民間兩股源流進行研究,就可以大體上分解出四大體系:即宮廷特藝花燈、民間花燈、藝匠花燈、現代花燈。這四大體系,是中國花燈藝術的四大流派?!保?](21)近三十年后,審視該分類標準及內容,能發現其諸多不足,但提出“現代派花燈”一說,卻表明當時全國已經興起了利用“現代工藝、現代科學技術”制燈的風潮?!敖陙恚捎趶V大專業美術工作者、科技人員、工人、城鎮居民踴躍參加燈會活動,他們充分發揮現代工藝、現代科學技術的優勢,在繼承傳統花燈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嶄新的現代花燈。屬于這種體系的花燈我們把它叫現代派花燈?!保?](27)
自貢彩燈無疑應該歸屬為“現代派花燈”。該書出版之時正逢“自貢燈會”風生水起。從1984年春節燈會開始,自貢彩燈全面突破傳統竹木笊扎、紙綢裱糊、剪繪裝飾等技術手段,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自成體系的新工藝。自貢彩燈以金屬材料為骨架,根據體量大小選擇各型鋼材,如工字鋼、角鋼、圓鋼、方鋼、鋼絲及各種管材,鍍鋅鐵絲等,以電焊方式制作骨架。光源選擇白熾燈、熒光燈、霓虹燈、LED燈、碘鎢燈等電能光源,輔以相應的電線、絕緣器、控制器、開關等配套器材,以內照明為主、外照明為輔。大型彩燈的光色變化多輔以機械傳動控制,需要安裝各型電機、減速器、變壓器和集成控制器等。外飾材料大致分為硬質和軟質兩種。硬質材料如玻纖型材、有機板等,軟質材料如色丁布、五枚緞、八枚緞、尼龍綢等,主要以粘貼方式完成,本地稱“分色裱糊”。此外,特殊材料選擇也是一大特色,如瓷器、玻璃(如:藥、啤酒)瓶、塑料(如:礦泉水)瓶、光碟片、蠶繭等,并形成相應的捆扎、粘合等技藝。
“放樣”是自貢彩燈制作核心技藝,由“美工”負責。“根據彩燈設計圖按需要進行硬地比列放大制作的樣圖為放樣。大型燈組制作多采用組合式,通常為組合構成,放樣是根據分解的圖形按部件放樣。放樣有兩種類型,一是燈箱式放樣,二是立體造型放樣?!保?1](5)“放樣”概念及其文字表述所指,自貢彩燈藝人都明白其內涵,但對自貢之外的彩燈藝人而言,他們多半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他們掌握的是他們當地流傳的技藝,使用的也是他們熟知的材料?!胺艠印苯Y束,美工指導鉗工“套樣”,并將套樣成型的鋼條、鐵絲等部件進行焊接,形成一個全金屬骨架,然后交由電工完成電源和燈具安裝工作,再交由裱糊工進行裱糊。就造型本質而言,自貢彩燈如此工藝與其它地域的制作方法別無二致,但遵循一時一景、一地一形設計原則,使用現代光源和金屬材料及焊接工藝,融匯機電一體化和計算機集成技術確實是自貢藝人的特長,由此將傳統制燈工藝推進至一個極具現代“高科技”意味的新境界?!皞鹘y工藝與現代科學技術的有機結合,是自貢燈會最為顯著的藝術特色。它做到了形、色、聲、光、動的統一,成為現代彩燈的代表?!保?](107)“自貢燈會與其他地區的燈會相比,高出一籌,使其難以之匹敵的是其燈組‘設計巧妙、制作精美、造型美觀'。人們通常以‘形、色、聲、光、動'融為一體來形容概括自貢燈會的的燈組,既準確亦全面。近年來更得到有關專家的充分肯定和國內外觀眾的普遍認同?!保?2](103)因技藝變化,自貢彩燈設計和制作有了“燈組”概念。因追求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有機結合,自貢彩燈無固定樣式,凡有助于實現圖紙預設效果的材料和工藝都可能被融入其中。三十年持續發展,“自貢燈會”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知名度的節慶文化產業品牌,成為現代城市新民俗的代表。
(一)技藝傳承的啟示
流傳在全國各地的彩燈制作技藝,依憑當地流傳的藝術樣式在“直接傳承人”手中獲得生命,直接傳承人是“指民俗藝術的從藝者,他們繼承著歷史的傳統和前人的技藝與經驗,堅持著地域和民族的特色與行業的規約,延續著各自藝術門類的功用和門派風格,不間斷地從事藝術的創作、展演與生產,尤其是以帶徒、演示、教習等方式培養后輩,使民俗藝術的品類和技藝得以薪火相傳、綿延不絕?!保?](155)自貢彩燈制作技藝既有傳統的手工藝生產特征,又有機械性、可以復制的現代化生產特點,這種手工工場化生產方式決定著僅憑個人之力無法實現技藝的有效傳承。使用現代材料和設備,形成明確的崗位分工,以“美工”為核心,其余工種緊密配合的制燈工序,決定著自貢彩燈技藝傳承具有鮮明的群眾性特點。一個大型燈展往往需要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同時工作。他們分工協作,為完成既定任務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共同推動制作技藝不斷提升。一些彩燈制作工匠曾有工廠就業經歷,也有中等及以上文化學歷,能抓住機遇勤學苦練,由此成為技藝的多面手。所以,自貢彩燈技藝傳承是開放式的,已經突破其它地域家族式或師徒制技藝傳承模式。雖然有一定的師徒關系存在,但這種師徒關系不以傳統的技術依附和人身依附為基礎,而更多地以雇傭關系展開,在彩燈制作旺季,一些從未參與彩燈制作的技術工人會經人介紹從事彩燈制作。
“美工”是“自貢燈會”技藝傳承的主導。“美工”是美術與設計人員的簡稱,由三個部分人員構成:第一,藝術設計人員,可稱之為“彩燈設計師”,主要負責彩燈創意(造型)設計及圖稿繪制。上世紀80、90年代主要以手繪形式完成,2000年后,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和繪圖軟件逐漸普及,現已成為彩燈設計的基本媒介,彩燈設計師必須借助電腦完成創意設計圖稿。第二,“大美”,美術總監或藝術總監的俗稱,有業界人士定義為“美術工程師”或“燈會美術工藝師”,“主要肩負:燈組放樣、施工圖繪制、色彩搭配、消化效果圖以形成最終工藝燈,對燈會最終藝術效果負責,有的也同時兼任燈會燈組設計美工。”[13](21)大美是燈展項目的首腦人物,“要有較高的美術繪畫技能和理論知識,不僅要熟悉制燈工藝流程,懂得造型工藝,了解電工、木工(裝飾工)、裱糊工的基本知識和工藝性”。更要“能領會設計稿意圖,正確繪制施工比例圖,準確放樣(按效果圖轉換成正、側面),能很好的后期處理,”[13](22)全面負責彩燈藝術造型。第三,“小美”,初級美工或學徒美工的俗稱。在大美的指導下承擔“放樣”具體工作,協助完成“絲架造型”、“機電設計”、“分色裱糊”、“后期裝飾”等工作。美工來源有兩部分,上世紀80、90年代多為喜愛美術而自學成才者,新千年后越來越多的科班畢業生以此為業。事實上,正因有一大批畢業于美術類專業院校、熱愛民俗彩燈且具有現代設計理念的優秀人才投身其中,才成就了“自貢燈會”別開生面的新境界。
自貢彩燈“群眾性”技藝傳承更多現在“間接傳承人”方面。間接傳承人是“指民俗藝術的非從業者或非專業人員,但他們與民俗藝術的傳承、保護密切相關,他們關心、熱愛、參與、學習、研究、推介民俗藝術,從而強化了民俗藝術的存在,推進了民俗藝術的傳承?!保?](156)就“自貢燈會”而言,“燈貿委”是間接傳承第一人。這個專屬自貢的政府機構因燈而設,主要職能是:“舉辦每年一度的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并組織實施自貢燈會的國內外展出;統籌協調自貢‘南國燈城'建設;統籌協調自貢彩燈產業的發展,是‘自貢燈會'商標的唯一擁有者和使用者?!保?4]在這個機構的組織協調下,自貢可以匯集全市之力舉辦一屆又一屆燈會,可以以政府名義開展各種文化推介和藝術經營活動,可以代表四川乃至中國完成國家文化的世界交流。技藝傳承也就在這樣一種濃厚的地域文化氛圍中悄然進行。從中國民俗燈會千余年歷史演進考察,“與民同樂”思想一直是政府即“官”支持此種民俗活動的核心理念,而勞作一年的“民”也可藉此放松身心、展示才藝、盡情投入。正是官民互動促成了燈節(燈會)這個鄉土化全民狂歡的歷久彌新。自貢市政府三十余年的管理實踐與“自貢燈貿委”的組建則充分說明國家意識形態對民俗藝術生存的決定性影響。
(二)技藝變遷中的文化資源
技藝傳承有時表現為技術手段和材料應用的原樣繼續,但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歷史必然決定著變革或許正在消無聲息地發生,這種變革有時表現為匠人對技藝主動改進,有時表現為被動借鑒,而其目的無非是提升勞作的經濟效益和藝術效果,以適應市場消費需要。所以,實現技藝有效傳承的首要條件在于社會能否為此技藝的存在和發展提供機遇。世易時移,快速變化的生活已迫使不少民間美術形式退出民眾日常的文化視野。所以,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創建一個活色生香的文化空間以容納民間美術的正常生存就顯得非常有意義。從“自貢燈會”成功經驗看,正是自貢政府抓住了改革開放后群眾文化消費訴求急劇增長的歷史性機遇,迅速恢復并發展了燈節(燈會)這一“普天同慶”的民俗文化活動,才奠定了今天“自貢燈會”欣欣向榮的局面。
積極主動適應民眾求新、求變的審美需求則必然導致技藝改變?!肮狻笔菬舻撵`魂。彩燈源于實用,成為藝術品以后,實用性消褪,“光”的功能及形式保留,藝術性由此張揚。實用性消褪,使各種技術與材料可以別出心裁地運用進制燈工藝中,造型不斷立異標新,顏色隨之光彩迷離,故稱其為“燈彩”。而只要有“光”存在,無論其技藝和造型如何改變,都可將之納入“燈彩”范圍。由于政府主導,選擇題材內容必須做到繼承與開拓并行,所以一年一度的“自貢燈會”總是在不斷地發掘傳統、突破程式,在倡導主旋律與真善美之時,不忘富貴平安、長壽多子等自古以來為普通民眾所喜愛的吉慶主題,由此形成熔古鑄今、與時俱進的文化氣質。注重制作技藝求新求變也即水到渠成。時至今日,“自貢燈會”已經成為自貢人民新春時節必不可少的藝術盛宴,猶如“春節聯歡晚會”已成為全世界華人的年夜飯一樣,最大限度地聚攏著人氣。
自覺樹立現代設計理念,努力創新、創意則為自貢彩燈技藝發展搭建了一個無限廣闊的平臺。早在1997年自貢市政府就組織人員研討“自貢燈會”發展,其中有談到“要通過經常性的彩燈設計征集、彩燈研究設計、協會參與獻計和發動群眾創造等多種途徑,做好彩燈藝術質量的突破和創新工作,使其上一個新的臺階,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這方面力求做到‘四新'和‘四個下功夫'?!男?是:(1)題材內容新;(2)設計構思新;(3)藝術表現手法和工藝新;(4)用材新?!膫€下功夫'是:(1)在發展民間工藝、地方風情、自貢燈會特色和歷史傳統優秀燈品上下功夫;(2)在結合行業特點和用材特色,設計制作新燈種和新燈品上下功夫;(3)在彩燈藝術與其它藝術聯姻,嫁接引進其它藝術,吸收兼容各地制燈工藝和燈品特色上下功夫;(4)在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更好地結合,增加彩燈科技含量上下功夫。”[15](27)作為“現代派彩燈”代表,“自貢燈會”在風生水起之初就把創意設計作為自我有別于其它地域彩燈藝術的最重要特征,三十年來眾多直接和間接傳承人早已將創意設計視為引領彩燈發展的核心動力,怎樣辦好下一屆“自貢燈會”早已成為包括各級領導在內的自貢人給予重要關注的議題,更有“燈貿委”這個特殊機構直接經辦,自貢彩燈技藝傳承早已步入一個不斷吐故納新的自由場域?!?月12日,我市召開第二十二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創意策劃工作會,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項曉峰,副市長石岷嘉,市政府副秘書長周耘、肖永忠等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會上,與會專家和創意策劃設計組成員對辦好自貢燈會紛紛發表意見和建議,提出創意點子和設計思路。市文廣新局局長、市燈貿委主任卓越在會上要求,策劃設計工作要堅持‘開門辦燈會'的理念,借腦借智借力,發動一切積極因素為辦好自貢燈會出謀劃策。要堅持‘一盤棋'的思想,把自貢燈會和燈城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要把握重點環節,在瞄準市場需求、突出自貢特色、注重參與互動上下功夫?!保?6]在此,完全有理由用一個時尚詞語“跨界”為彩燈技藝直接和間接傳承定性。文化創意主旨下的跨界設計將“自貢燈會”引領至一個傳統和現代水乳交融的民俗文化演繹新狀態。
自貢彩燈人在面對傳統時,絕不會拘泥于既有工藝窠臼,總能把民俗藝術中的一些小小的造型元素巧妙放大融入“自貢燈會”展場,創造吸引現代人文化消費的炫目造型,使傳統文化內核獲得生根發芽的新契機?!澳切┰谏鐣娣绞街衅鹨欢ㄗ饔玫奈镔|文化就是所謂的文化核心,它包括社會的生產技術以及開發資源的生產知識,還包括勞動方式,即把技術應用到當地自然環境上的方式。因此技術是文化的一個決定性方面,每個社會都有其所依存的技術,其社會制度因其而起,也因其而生。就像不同的生產力產生不同的生產關系一樣,不同技術也會產生不同的文化和社會構成,同樣,技術的改變往往是引起社會變遷的一個重要因素?!保?7](343)自貢因鹽設市,自然資源是鹽鹵。鹽是生活必需品,制鹽技術在傳統社會經濟生產中占據核心地位。在近代鹽業興盛過程中,自貢逐漸聚集和培養了一大批手工業匠人,發明了至今仍令人稱絕的超千米深井鉆探技術。這種對技術的敏感力被新一代自貢匠師揉合進入民間彩燈制作中,打造“自貢燈會”天下第一燈品牌。自然性資源是有形的物質資源,它們有面臨枯竭之日,而精神性的文化資源則有可能在創造者手中獲得不朽與永生。從這個意義上說,傳統文化是“自貢燈會”神志所系、魂靈所依,而現代技術則是其保持活力的力量來源。傳統文化資源則在這樣一種特定方式中得到深度開掘和新潮演繹。
(三)技藝變遷中的城市民俗
在經濟、文化高度全球化境遇中,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介質的新媒體藝術悄然融入日常生活,文化產業助推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性已不容置疑。因勢利導地創建適宜各種非遺項目活態生存的環境,謀求文化產業規?;兞咙c已經成為不少具有優勢非遺資源的地方政府的不二之選。在此過程中,眾多非遺項目卻面臨著何去何從的艱難選擇。無論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態的就地保護,還是推陳出新的選擇性的承襲保護,直接傳承人和間接傳承人都必須努力投身其中。
“自貢燈會”與其它地域的“燈”遺產不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嶄露頭角開始,主辦方即將經濟效益和文化影響的雙贏作為舉辦燈會的出發點,很好地將“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個備受爭議的口號貫徹到底?!芭e辦燈會要以發展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為核心,服從于市場,服務于消費,遵循價值規律。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將長期存在。我們不能就燈論燈,而應該把燈會納入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軌道之中。舉辦燈會也要念好社會主義的‘生意經',從思想到行動上實現觀念的更新和轉化”。[18](22)正所謂“以燈為媒,廣交朋友,振興經濟;以燈為榮,振奮精神,建設自貢?!币驗樽载暦鶈T狹小,除鹽鹵外,可供開發的自然資源很少,交通也不便利。名山大川、風景名勝之類的自然與文化遺產資源匱乏,僅有黯然失色的“鹽”和成名不久的“恐龍”。如何利用聲名鵲起的燈會,將其作為提振地區經濟建設的有效力量,是決策者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耙痪虐似吣甑淖载晣H恐龍燈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何進一步開發和利用燈會資源和優勢,推動我市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已成為大家關心的一件具有戰略意義的事情?!保?9](1)辦好燈展會將有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所以,歷屆“自貢燈會”的決策者們都能以一種“開放”的姿態面對“燈會”這個傳統,與時俱進地宣介黨和政府弘揚的主旋律,揚棄那些被認為是“不合時宜”的內容,沖破一切可以沖破的束縛,由此建構“南國燈城”城市文化品牌。城因燈而顯,燈因城而名,民因燈而榮,燈因民而新。這無疑是一種選擇性建構。
這種選擇性建構,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又是不少民間藝術實現有效傳承的基礎。對“自貢燈會”而言,其祭祀性早已不復存在,“娛樂”性凸顯。當然,這種“娛樂”也不是一般意義上傳統中國社會以“社火”和“賽會”為依托的那種“鄉土化”的形式。它有傳統燈會之源,有文化創新之流,它融匯一切可以融匯的“技藝性”手段,成就了能代表中國傳統燈會現代發展的新路徑,使民間彩燈這種鄉土藝術現代化、時尚化、城市化。自貢彩燈技藝脫胎于傳統彩扎技藝,“傳統彩扎技藝是指以竹胚為龍骨扎制各種民間工藝品及生活用品的傳統手工技藝。由于扎制好龍骨以后要在龍骨上粘貼彩繪面料,故稱為‘彩扎工藝'。”[20](126)以自貢燈會為代表的現代彩燈,其龍骨更換為金屬材料,其“扎”制技藝因電焊技術變得更為簡便,其表面材料運用主要從市面上容易得到的、物美價廉的紡織品中選取,而機電一體化和計算機集成技術應用則將光色效果由靜態提升至動態。但這種技藝性改變并未損害傳統彩燈的藝術魅力,反而使其脫胎換骨,生輝熠熠。最為關鍵的是,由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自貢燈會”的不斷成功,促使政府必須珍視這個文化品牌,必須竭盡全力對其進行有效的維護、扶持、開發、利用,以求更多回報。而“自貢燈會”文化經濟的影響力和示范性的確也不容小覷,2015年“3月15日,羊年燈會完美落幕。記者從燈會指揮部獲悉,在歷時42天的展出中,本屆燈會共計接待中外觀眾181萬人次,日均接待觀眾4.34萬人次,較上屆燈會同比增長20.7%。其中,春節黃金周6天期間,共接待觀眾36萬人次,較上屆燈會同比增長20%。實現燈會總收入4717萬元,較上屆燈會同比增長4.8%,其中,門票收入4600萬元,同比增幅10.2%。本屆燈會在日均觀燈人次、單日觀燈總人數、春節黃金周觀燈總人數以及經濟總收入四個方面均創新高,再次實現了超越?!保?1]三十載寒來暑往“自貢燈會”化繭成蝶,實現了從地方娛樂型節會到現代民俗文化產業的完美轉變。政府在此過程中很好地履行了職責,獲得經濟和文化雙贏,彰顯了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燈貿委”這個行政單位則可看成是改革開放過程中政府文化體制創新的一塊試驗田,一個負責“自貢燈會”非遺保護的專業性主體。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其融化在我們民族的血液中,成為我們當今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當今社會機體的一部分,也就成為我們創立新的文化和新的生活的基礎?!保?2](106)以文化創新為引領,以市場需求為坐標,以滿足民眾文化消費為目的,以政府主導為基石的“自貢燈會”早已成為燈彩制作技藝的展示空間和民間藝人的競技平臺,成為動態的旅游目的地,成為整合歌舞、戲劇、雜技、魔術等姊妹藝術的民俗文化大觀園。彩燈文化企業借此時機交流創意設計和制作工藝,取長補短,為來年參與全國民俗燈展市場競爭積蓄力量。春節前后,“自貢燈會”是自貢人招待他方親友的不二之選,是回鄉自貢人共敘家常的游玩之處,眾多外地觀眾更慕名而來,帶動交通、餐飲、娛樂、住宿等行業發展,帶走對“自貢燈會”藝術魅力的交口稱贊和衷心折服。
任何一種民間美術品都有專屬自己的獨特面貌、創作方式和審美應用,任何一種民間美術品都是在特定的社會存在中獲得的代際傳承。生產和生活方式改變,民間美術傳承的人文環境隨之改變?!白载暉魰弊杂衅洳豢蓮椭频奶厥庑裕恍┛此婆既缓拖雭肀厝坏娜宋锖褪录蚓壡珊瞎餐蛟斐鼋裉熳载暤牡赜蛭幕h境,這使自貢彩燈技藝傳承自成一格,但其成功經驗說明不墨守成規、當順時而為應該是傳統民間美術非遺項目實現有效傳承的路數選擇之一。
[1]陶思炎.民俗藝術學[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
[2]劉益榮.花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
[3]自貢市燈貿管理委員會.自貢燈會志[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4]胡德思.燈城的崛起——我的回憶[Z].2011.
[5]黃莉婭,關仁康.藝術彩燈[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13.
[6]呂品田.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社火卷·概述[A].王朝聞,鄧福星.中國民間美術全集[C].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7]劉亞平.燈彩與民俗[A].王朝聞,鄧福星.中國民間美術全集[C].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8]陳曉萍,黃文中.民間燈彩[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9]李蒼彥.中華燈彩[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3.
[10]呂品田,徐雯.民間燈彩[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
[11]胡德思.天下第一燈[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
[12]宋良曦.南國燈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3]鄭安康.燈會美工在燈會中的作用[A].巴蜀風[C].成都: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2013.
[14]自貢燈會官網.管理機構簡介[EB/OL].http:// www.zgdenghui.cn/.
[15]吳文波.關于自貢燈會的發展與管理及其一些問題的思考[A].世紀之光——第二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發展戰略探討會論文集[C].自貢市燈貿管理委員會,1997.
[16]自貢燈會官網.我市召開第二十二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創意策劃工作會[EB/OL].http://www. zgdenghui.cn/.
[17]方李莉,李修建.藝術人類學[M].北京:三聯書店,2013.
[18]林本梁.市場導向·立體系統·雙規運行·開拓未來——關于自貢燈會的戰略選擇[A].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辦公室.未來與現實的思考——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研討會文集[C].內部資料,1987.
[19]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辦公室.未來與現實的思考——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研討會文集·前言[Z].內部資料,1987.
[20]苑利,顧軍. 非物質文化遺產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1]自貢燈會官網.燈城“醉”游人·181萬人次賞燈會[EB/OL].http://www.zgdenghui.cn/.
[22]方李莉.走向田野的學術生涯[A].藝術人類學的本土視野[C].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徐英】
Study of Dynamic Inheritance of Techniques of Lanterns-making——A Cas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Zigong lantern Festival
LiangChuan
(School of Arts,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Zigong, Sichuan Province, 643000)
The lantern art, which was originated from the periods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made rapid progress in the periods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flourished in the periods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itnessed its thriving development in types and functions. The lantern art is one of popularly-enjoyed arts of Han People in China. Zigong Lantern Festivals, well know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lantern arts,have been held for 30 times in Zigong from 1959 to 2015.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heritance of techniques of lanternsmaking and the experiences of 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of Zigong Lantern Festivals, tentatively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a realization of dynamic inheritance of lanterns' custom and technique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regions.
Lanterns; Zigong lantern Festival; Culture industry; Inheritance of techniques
G122
A
1672-9838(2016)01-093-10
2015-11-08
梁川(1974-),男,四川省自貢市人,四川理工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