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三嚴三實”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三嚴三實”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路徑策略及具體的實踐措施。
【關鍵詞】“三嚴三實” 高校 研究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C-0033-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關于推進作風建設的講話中,提到“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三嚴三實”的重要論述。“三嚴三實”對于高校而言,不僅要求高校加強學風教風建設,而且要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與凝聚師生力量有效融合,化為學校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三嚴三實”是豐富的精神食糧,大學生既要加強黨性修養,又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爭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教育要求高度一致,因此,將“三嚴三實”的價值觀和方法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成為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標志。
一、“三嚴三實”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三嚴三實”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是加強大學生“三觀”教育的現實需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政工作過程中,應把“三嚴三實”的理念精髓貫穿于大學生思政工作的各個方面,各級黨團組織在落實中要做到創新載體、豐富思路,在各類活動中引領大學生,調動和激發全體大學生爭先創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三嚴三實”的理念精髓猶如潤滑劑,在促進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大學生素質等方面將發揮獨特的“潤滑”作用。
二、“三嚴三實”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創新形式的指引下,多方聯動合力護航大學生社會實踐。“三嚴三實”中的“謀事要實”要求各高校在拓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要大力發掘和整合社會資源,積極與合作企業、政府部門、社區或者街道辦事處聯系,共同為大學生的實習實訓、“走進社區活動”、“三下鄉活動”、基層調研計劃、就業培訓等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增見識,長才干。
應在創業要實的指引下,多管齊下保障大學生創業成才。一是就業教育前移,新生入學即展開就業創業教育,讓學生對專業概況、專業最新的發展趨勢、社會需求等加深了解,為規劃好學習奮斗目標起好步開好頭。二是分階段全程推進就業創業指導。在大學的不同學期,針對能力的培養特點,適時開好就業創業指導課,引導學生找準位置,提高素質,熟練掌握求職的方法和技巧。三是多管齊下構建學生就業創業服務機制。深挖掘就業創業渠道,發揮網絡優勢建設就業信息網,推進訂單人才培養,出臺并鼓勵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措施等,實現學生學有所成,順利就業,服務社會。
三、“三嚴三實”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策略
(一)抓理論武裝關,提升思想素質。“三嚴三實”豐富理念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關鍵是開展“三觀”教育構筑青年大學生的強大精神支柱。高校以“三嚴三實”教育為核心,通過“兩課”教學、黨校培訓、社會實踐、勵志報告、名家講壇等多種形式,堅持不懈地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自覺用先進的理論構筑精神支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三嚴三實”理念成果進課堂,應當做到“三個結合”,即理論知識與時代要求相結合;理論成果與學校發展相結合;理論導向與大學生人生職業規劃相結合,不僅達到理論學習與時俱進,而且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抓載體創新關,打造特色品牌。隨著社會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當代大學生表現出了文化追求更加多樣,社交需求更加廣泛的時代特點。因此,在開展“三嚴三實”活動中要推動“五個創新”,即學習方式創新、實踐形式創新、服務載體創新、社交模式創新、管理活動創新等,廣泛開展以“嚴以修身、嚴以律己”為主題的校園運動會、乒乓球賽、籃球賽、羽毛球賽、足球賽等賽事為載體的文體活動;開展以“謀事要實、創業要實”為主題的校園商品展銷會、風采大賽、辯論賽等為載體的風尚活動;開展以“做人要實”為主題的歌詠比賽、主持人大賽、文藝晚會、學生聯誼晚會、書法大賽為載體的文藝活動。這些活動不同層次蘊含了校園文化特色、區域特色、學科特色、職業特色和時代特色,是校園文體活動的特色和亮點,也體現了“三嚴三實”的精神內涵。同時,積極利用互聯網,將“三嚴三實”思政教育引入學生公寓管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與寢室文化相結合,實現教室到寢室的無縫溝通交流,縮短師生之間的時空距離,促進學生的成長。
(三)抓弘揚主旋律關,拓展主題內涵。各高校結合學生的特點,開展的活動要確定鮮明、具體、實在的“三嚴三實”主題,使活動目標看得見、工作能落實。相關部門要聯合主抓學習標兵、德育標兵等的評選,將那些師生滿意度高、綜合素質好、黨性原則強、學風作風正、工作能力強的學生打造成先進個人,將“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基礎好”的班級打造成為先進集體,深入挖掘各類典型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和社會意義,用榜樣教育的方式,樹立新時期大學生的精神風貌,通過弘揚時代主旋律,使大學生受教育、長才干,提高政治覺悟和黨性修養。
四、“三嚴三實”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具體實踐措施
(一)打造新陣地,重宣傳樹形象提高思政工作質量。在“三嚴三實”活動開展過程中,高校要以“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建設為切入點,大力推進宣傳陣地建設。除繼續抓好常規的宣傳櫥窗、院系板報、校園廣播、校報團報等宣傳載體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宣傳外,各高校要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大力加強校園網、電視網、校園廣播系統、遠程教育網等網站建設,形成多方位、多渠道、一體化的宣傳陣地,占領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政工作的制高點。校園網建設、思政平臺建設應具備時代熱點、校園黨建、支部建設、活動概況、心理咨詢等欄目,努力形成符合大學生的成長需求、輿情引導、價值觀教育的宣傳陣地。結合國慶節、五四青年節、校慶日等特殊的節日,精心組織主題思想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懸掛橫幅和制作宣傳展板,校園網站大量報道,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這對校園文化的塑造,提高校園文化內涵,對師生身心健康發展大有裨益,也能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發展。同時,高校的思政理論課也應該推進信息化教學建設,形成高校思政理論課“進網絡,擴陣地”的要求,進而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
(二)建設新社團,借“團”育人探索思政工作新途徑。一方面,社團建設力求全方位覆蓋校園生活。結合“90后”學生的個性需求,高校社團建設可建立起“項目需求+載體優化+功能齊全”的社團運作新模式。項目需求,即有效整合各種活動,以項目化的方式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載體優化,即精心選擇合適的載體,認真組織開展人文素質活動,把“三嚴三實”活動與學生滿意度結合起來;功能齊全,即活動的開展使廣大師生愉悅身心,陶冶情操,使學生社團真正成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社團活動提升文化內涵。當前,高校學生加入各種社團的人數持續增加,各種以興趣愛好、以專業特色、與就業相關、與能力鍛煉為目的的學生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成立,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熱鬧局面,因此,學生活動分門別類,項目化推進,精心設計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為核心的各種活動,諸如迎新生晚會、技能大賽、校園歌手大賽、青春風采大賽、攝影大賽等要具備可操作性、持續性以及代表性,要融入學校的特色文化,歷史元素,職業特點,學科發展等,實現活動的開展既符合新時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又可以實現寓教于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力爭讓有一技之長的學生都能在特定的空間施展才華。
【參考文獻】
[1]王寬,秦書生.落實“三嚴三實”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理論導刊,2015(3)
[2]高金祥,杜金柱.推進“六個結合”踐行“三嚴三實”[J].實踐(思想理論版),2015(9)
[3]李雪艷.構建高職協同育人校園文化活動體系[J].教育與職業,2015(22)
[4]王微.大學生社團建設的五級五維模式[J].天中學刊,2015(4)
【作者簡介】黃日成(1982— ),男,廣西百色人,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校辦公室,經濟師,研究方向:高校黨建、大學生思政教育。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