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現狀,分析高職英語課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原則,提出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提高英語課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高職英語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C-0147-02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多媒體、軟件、網絡等手段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已深入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現代教育技術將文字、視頻、音效、互動平臺等匯集于一體,在教學過程中能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有效地聯系在一起,任課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加大教學過程中的內容與信息量,并對課后的延續教學搭建交流平臺,讓學生實現遠程學習,實現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高職英語課程對培養高職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職業英語能力是成為復合型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對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結合高職教學的實際與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如何將現代教育手段與職業教育進行融合來提高高職英語課的質量進行思考與探索。
一、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差
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影響下,各高職院校招收了許多入學成績較低的學生,學生間分數差距拉大。以2015年廣西區內某高職院校新生的高考入學成績為例。營銷與策劃、建筑工程技術和通信技術這三個文理兼招的專業,理工類的最高分與最低分分別是484分和107分,文史類的最高分與最低分分別是387分和111分。根據筆者對所授課的4個新生班進行的調研,絕大部分的學生英語入學成績都較低,成績平均在30分左右,并且高分與低分的差距較大。由于英語水平較低、基礎不牢,造成這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和成就感,上課不專心聽課,基本上是玩手機、睡覺,使得教師的教學過程不能完全按課程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按時完成進度。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比較陳舊
高職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重在培養學生日常生活中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活動中的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在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堅持理論知識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多運用現代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授課。但是,一些職業院校的部分教師還是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自我為中心,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只是用來放PPT,機械地將課本中的文字搬到屏幕上,大部分時間是“教師講學生聽”,互動式教學用得不多,相互交流的機會較少,整堂課缺乏生氣,造成學生昏昏欲睡的狀態,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高職英語課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原則
現代高職教育是要培養具有高素質、技能型的勞動人才,高職英語課對拓展和培養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塑造健全人格、培養復合型人才尤為重要。職業教育的特點決定了現代教育技術在其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更具有針對性和輔助性,教師在不同的課程、不同的教學內容中要恰當充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
(一)有針對性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現代教育技術相比于傳統教學手段具有無法可比的教學優勢,職業院校的專業大都與實際生產工作相接近,許多實踐教學在課堂上是無法直接使用大型設備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根據所授課程的內容和實際情況,更多地運用仿真軟件,通過仿真軟件的使用,讓學生先從軟件中熟悉將來所從事工種會使用的設備或流程,為到企業進行實習打下先期基礎。
(二)恰當充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教學方式直觀、明了,表現形式新穎、活潑,教學內容信息量大,這是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其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較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教師講,學生玩”的現象,這就是由于教師在使用投影教學時,學生只注重屏幕上的內容,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探討互動減少,學生一旦看久后,容易產生產生“視覺疲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傳統的黑板教學加入其中,不過分依賴電腦,靈活地、有機地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堅持教學過程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當發現學生有“視覺疲勞”的現象時,應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根據所講內容靈活安排分組討論或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
(三)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現代教育技術,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掌握要有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專業能力,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愉如其分地利用好現代教育技術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使其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起到提高教師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
三、運用現代教育教育信息技術提高英語課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一)課程教學設計方面
教學內容設計要根據課程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選取教學內容,高職英語課程內容多以對話、圖片、文章來表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所教內容制作成電子課件,借助語音室的設備功能,播放電子音頻和視頻,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中的聲音、視頻、動畫等效果,將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示電子屏幕上,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創設問題情境、學生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等教學方法,將傳統與現代教學方法有機融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掌握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重點與難點,提高學生認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社會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教學改革也要適應社會的需求,教學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高職英語課程面向學校的全體專業,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兩個學期,課時在120個左右,實際上由于節假日及入學軍訓等,往往實際的教學課時只有100個左右,每學期也就50個課時,而學好英語對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高非常有用。因此,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課程內容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授課內容,注重內容的區域適用性,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加教學內容與信息量,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反復演練與學習,讓學生牢固掌握所講授的內容,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二)教學資源建設方面
在教學資源建設方面,高職英語教師在選用教材時,應多選擇教育部規劃教材,也可以根據在校學生的實際和社會、企業、行業共同編寫開發具有高職特色的職業教材,教材內容要具有職業特點,同時要將教材制作成電子教學資源包,內容包括:電子課件、網絡課件、電子案例、網絡習題、電子實訓資料、電子學習指南等,這有利于教師的教學使用,也有利于學生課余學習。
(三)任課教師課前準備方面
要將一門課講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授課教師對所講授的課程內容要有全面、扎實的了解與掌握,要把握住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在教學時才能恰如其分地引出這些重點、難點,才能有意識地啟發、引導學生思考,這樣才能促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去理解難點和重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結合所授課的教學內容和所授課班級學生的特點,根據教學要求制作教學課件,包括PPT課件、網絡課件等,將教學內容模塊化、項目化,有針對性地將教學內容融入課件內容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教學時,盡量使用帶有網絡的機房教學,這樣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來補充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四)學生自主學習方面
如何讓學生在課余進行可持續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是每位職業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關注的一個改革話題。高職學生經過高中的學習熏陶,基本上都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網絡運用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也都輕車熟路。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課程自主學習,利用計算機所具有的相互交流平臺功能,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與課任教師進行所授課程的學習與交流。學生可以將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困惑通過對話框與教師交流,從而使問題“第一時間”得到解決,教師也要將所教內容制作成網絡課程,讓學生的學習無“間隙”、“零距離”。
總之,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時代的日新月異,電腦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融入教學是大勢所趨,作為一名高職英語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用好、會用、用對現代教育技術,這需要教師的共同努力。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具體分析、合理利用,才能將現代教育手段運用得得心應手,同時也要將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有效的結合,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使得整個教學活動更加合理化、科學化。
【參考文獻】
[1]高忠信,張景燕.試論大學英語立體化教學新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4(1)
[2]張介平.英語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幾點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2(1)
[3]何高大.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現代外語教學[J].中國電化教育,2002(1)
[4]高清.形成性評價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技術教育,2007(29)
【基金項目】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高職院校新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一般項目A類)(2013JGA371)
【作者簡介】黃影途(1979— ),女,廣西欽州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教師,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職高專英語教學。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