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 要: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企業的內部溝通問題將顯得越來越重要,并與企業的生死存亡有著越來越密不可分的聯系。但是,由于我國企業還處在起步和發展的階段,內部溝通機制還不完善,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進。
本文通過對企業內部溝通的概述,簡述其特征和重要性。進一步分析我國企業內部溝通的現狀,現階段企業溝通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以及企業溝通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如何建立企業內部有效溝通的機制。
關鍵詞:企業內部有效溝通;現狀;問題;機制
一、有效溝通的概述
在管理理論中,溝通是管理工作的基礎,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極其重要的環節。溝通是將我們的觀念、想法、意見和感覺傳達給他人;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傳達思想感情和交流情報信息的過程。溝通,就好比是人體內部的血液循環,血液向人體細胞提供氧氣;沒有氧氣,細胞就必然會技能失常甚至導致死亡。類似地,溝通則確保組織內的各部門、各個人等獲得工作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并且增進同事們相互間的了解和合作。缺乏必要的溝通,組織內各部門、各個人的工作將發生混亂,這樣整個組織的運轉也會發生故障。如在企業中,管理者可以通過溝通把上級的規定﹑指令傳達下去,員工的績效、生活困難以及對企業管理現狀的不滿等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溝通渠道反饋到管理層。作為企業的管理層,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和協調員工的行為方式是至關重要的,這不依賴于權力,而是依賴于有效的溝通。
二、有效溝通的特征
(一)準確清晰。溝通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互通,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信息的準確度和清晰度直接影響溝通的效果。工作人員希望接收到的是準確又簡單的指示,一旦信息傳遞失真或者信息過于瑣碎,員工就難以及時準確的了解工作的任務和要求,那么這樣的溝通也就成了無效溝通,也會因此影響到員工的工作效率,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發展。
(二)雙向、多層面溝通。很多企業管理者發現,每一次跟下屬員工進行溝通的時候,都會浪費很大的精力,不厭其煩的一次又一次下達指令,仍然不能準確的傳遞信息,根本無法進行高效率的溝通。原因何在呢?由于受到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受歷史文化背景的影響,很多企業管理者已經習慣了傳達命令的單向溝通模式,而忽略了下屬對信息或工作任務的意見和反饋。這種單向的溝通模式不僅不利于信息的傳遞和企業的發展,反而可能會導致下屬的不滿,不利于企業的有效溝通,嚴重打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三)高效的溝通。溝通是處理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的重要工具,如果溝通效率過低就無法及時合理的對內部矛盾進行處理。提高溝通的效率關鍵在于明確管理中的主要矛盾,也就是需要抓住溝通的方向和目標,對癥下藥才能避免溝通的盲目性和低效。
三、我國企業內部有效溝通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文化環境——潛移默化。雖然在商業化的洗禮
下,員工的傳統文化意識日漸淡薄,但幾千年積淀下來的傳統思想、意識、習慣還是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員工的行為方式。在交流上,中國人講究的是“講者有意,聽著有心”、“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微妙境界。反映在企業內部就是管理層對某些事情發表意見時,往往是蜻蜓點水式的,不夠明確,有時會導致下屬執行有偏差。
(二)職業語境缺失——標準模糊。到目前很多企業仍沒有完成完全意義上的職業化環境。一方面是由于企業在真正市場化的環境中運作時間較短,對市場化的運作標準、術語等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另一方面企業素質教育有瑕疵,各自為戰,沒有形成比較統一的職業語境系統。造成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單位之間語言標準不統一,需要多次溝通謀求統一,成本巨大。
(三)高層領導權威——一言九鼎。企業壯大往往離不開一個很有能力的創始人,他對于資源、機會的把握是企業在創業期獲得快速發展的根本保證,這也往往奠定了他在企業中的崇高地位。在企業進入穩定發展期后,由于忌憚于他的領導地位,各級員工往往是唯其馬首是瞻。如果處于領袖地位的人本身又比較強勢,現象就更加嚴重。表現在管理上就是命令式和授權式,員工對企業管理、決策參與程度較低。
(四)管理者風格不同——上下錯節。雖然很多中小民營企業也陸續引進職業經理人,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沒有形成上下一致的管理理念和風格,每個層面上的管理者都自行其是,同樣一句話由不同階層管理者講出來往往能讓人聽出不同的意思,從而形成“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或者“言者有意,聽者有心”的溝通尷尬,影響工作效率。
四、如何建立企業內部有效溝通機制
我們一切理論研究的目的最終都要回歸到方法論的總結和實際運用中去。因此對于企業有效溝通的特征,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障礙的分析和研究,最重要的在于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尋找企業有效溝通的技巧,提高企業溝通的效率,保證企業的上下級以及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更順暢,從而是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業,使企業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一)管理者注意轉變角色。管理者作為溝通活動的主題行為者,應切實轉變自己權威型的溝通角色,不僅要對下級一視同仁,還應該做到自己和下屬一視同仁,溝通各方的相互理解、尊重、信任是實現有效溝通的前提,只有真正對下級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實現由過去單向的下行溝通方式改為平等、雙向的交流方式,實現組織內部的有效溝通。不僅如此,企業管理者還應該對溝通做充分的準備。管理者在溝通之前必須制定出明確的溝通目標,并據此制定相應的計劃。
(二)培養“聽”的藝術。溝通要講究“聽”的藝術,通過積極的傾聽可以了解談話者的真正意圖,可以獲取對方想要傳遞的信息。耐心的傾聽能夠激發對方的傾訴欲,有利于了解員工的真是想法,尋找問題的根源所在,增加溝通的有效性。善于傾聽的管理者要在談話中表現出對對方的談話內容感興趣,要全神貫注而不能從事與談話內容無關的活動,比如說看報、看時間、思想不集中等,這樣容易讓對方認為你對他的談話內容不關心,從而打擊了對方溝通的積極性;談話時盡量不要打斷對方,不要過快的做出判斷,草率的給出結論,這不但能體現你對談話者的尊重,也可以給對方留下穩重含蓄的印象,在提高對你的信任度的同時也提高了溝通的效率。
(三)重視雙向多層次溝通。在企業中正常的溝通應該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真正做到雙向溝通才能使溝通的工作達到理想的結果。首先,員工應該主動與管理者溝通。在企業中,管理者要考慮的事情很多,而且在做決策等方面或許有不到之處,他們的許多時間都不由自己控制,無法做到時常與員工下屬進行溝通。管理者在對許多工作下達命令后,自己并沒有親自參與到具體的工作中去,因此不能切實的體會到員工在具體實施工作中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總以為自己的決策命令是十分正確的,沒有什么差錯,最終導致缺少主動與員工的溝通意識。作為員工應該樹立主動與領導進行溝通的意識,將在具體實施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一一向管理者進行陳述,從而讓管理者就工作中的遇到問題進行解答,使工作效率提高,也彌補管理者因工作繁忙或意識的忽視等原因造成的溝通失靈。其二,管理者應該積極和下屬溝通。許多管理者喜歡高高在上的,缺乏主動與下屬溝通的意識,凡事喜歡下命令,忽視了溝通。作為管理者應該時不時地主動與員工就工作中的相關問題以及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等做必要的了解,從而做出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員工的對公司的忠誠度。
(四)選擇恰當的溝通時機和溝通渠道。人們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夠對信息進行反應和過濾,所以溝通必須選擇恰當的時機。一般來說,信息都是具有一定時效性的,如果過了時間或者在不當的時間進行,可能會導致信息的失效甚至出現不可預料的損失。因此,企業的管理者必須把握好溝通的時機,尋找最適合的時機傳遞信息以及進行溝通,使溝通的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企業中,特別是中國的企業中,普遍存在溝通渠道單一的問題。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進行溝通,保證信息能夠最大限度的得到掌握,企業應該擴寬溝通渠道,除了我們常使用的開會的方式以外,還可以采用意見箱、談話、投訴等多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