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財政在支持教育發展、促進人力資本形成與積累方面發揮著本可替代的作用。財政教育經費投入是教育事業發展最基本的財力保障,教育投入的充足與否將直接制約教育目標的實現。文章從西藏自治區財政性教育支出與生產總值和財政支出的相關性分析出發,對擴大西藏財政性教育投入總量,提高西藏教育投入占GDP 的比重提供一定的決策參考。
關鍵詞 西藏;財政教育經費投入;生產總值;財政支出
“十二五”期間,西藏自治區教育投入保障力度不斷加大,主要表現在義務教育“三包”政策延伸擴大到15年,并連續5次提高年生均“三包”標準,年受惠學生52.5萬人次;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資助政策體系日益健全,年資助學生150萬人次。內地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班省市增加到21個,中學增加到80余所。對口支援機制不斷完善,探索了“組團式”教育援藏新機制,各對口支援省市和高校累計投入資金12.47億元。這5年,是西藏教育投入最多、建設規模最大、辦學條件改善最明顯的5年。
一、西藏財政教育經費增長迅速,占生產增值的比例約為全國平均數的4倍
2015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為157億元,比2010年增長93.6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9.88%。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由“十一五”的40億元增長到“十二五”期間的117.89億元。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日前聯合發布2014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公告顯示,2014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26420.58億元,比上年的24488.22億元增長7.89%,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為4.15%,比上年的4.16%降低了0.01個百分點。2014年西藏財政性教育經費為150.83億元,比上年的118.2億元增長27.6%,占國內生產增值(GDP)比例為16.36%,比上年的14,63%,增加了1.73%,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
2010年—2014年西藏自治區國家財政教育經費投入迅速上升,由2010年的63.35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150.83億元,增長了87.48億元,年均增長24.22%。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也處于穩步上升的趨勢,由2010年的12.48%增長到2014年的16.38%,年均增長7%(如下圖一所示)。財政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百分比總體處于增長狀態,由2010年的11.26%增長到2014年為12.16%,年均增長率為1.94%。
二、西藏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生產總值、財政支出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西藏自治區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生產總值、財政支出三者的關系。選取西藏自治區2010-2014年的數據,作為觀測樣本。補充說明,西藏自治區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生產總值、財政支出三種指標在西藏自治區統計年鑒、西藏自治區教育經費統計年鑒中可以直接獲得,從而可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權威性。
(一)西藏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
由以下表所示,2010年到2014年西藏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呈現迅速上升的趨勢。 2014年西藏財政性教育經費為150.83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138.09%,五年絕對增長額為87.48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4.22%。2010年到2014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呈現穩步遞增的趨勢。2014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26420.58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110.56%,五年的絕對增長額為13873.09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0.46%。從西藏與全國的對比來看,西藏自治區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增長速度遠遠大于全國的增長速度,走在了全國其他省份的前列。
(二)西藏地區生產總值
2010~2014 年,西藏自治區生產總值由507.46億元增加到920.83億元。累計增加了413.37億元,平均每年增加 82.67億元,2014年是2010年的 1.81倍。由下表可知2010-2014年生產總值保持穩步增長,生產總值增速同比上年均保持在10個百分點以上。從三大產業分開來看,2010-2014年西藏的第一產業絕對增長額為22.85億元,平均每年增長4.57億元,年均增長率為7.44%,在三大產業中增速處于最低水平;2010-2014年西藏第二產業絕對增長額為172.92億元,平均每年增長34.58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9.73%,在三大產業中增速處于最高水平;2010-2014年西藏的第三產業絕對增長額為217.6億元,在西藏地區生產總值中增加的最多,年均增長43.52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5.7%,在三大產業中增速處于中游水平。
(三)西藏財政總支出
2010-2014年西藏財政支出隨著GDP的增長也處于穩步增長的態勢。2014年財政支出總額為1240.27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677.69億元,年均增長135.54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1.85%。2010-2014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507.46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920.83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6.06%,也就是說,西藏自治區不僅每年的財政支出大于地區生產總值,而且財政支出的年均增長率也大于地區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
三、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與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支出回歸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為了全面考察西藏自治區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與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支出之間的關系,可以建立三者之間的二元線性回歸模型 I=c+ax+by+μ。其中,I表示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c為影響西藏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其他因素,x為西藏地區生產總值,y 西藏財政支出,a、b 為未知參數,μ為總體回歸模型的隨機誤差(一般情況下忽略不計)。
(二)回歸分析。運用SPSS19.0 軟件對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支出三個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出如下結果: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與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支出的相關系數是R=0.995,判決系數是R?=0.989,調整后的判決系數;R?=0.978。說明在線性回歸模型中,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總離差中,由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支出的離差解釋的部分占98.9%,模型的擬合優度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說,模型中的解釋變量能較好的解釋被解釋變量;在F檢驗中,F=91.51,說明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支出對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影響是顯著的;然后看t檢驗,t(a)=2.017,t(b)=0.388,說明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支出對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單獨的影響也是顯著的,最后得到C、a、b的值。
綜上通過SPSS19.0軟件分析得到的模型為:I=0.256X+0.031Y-50.847。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假設財政支出不變的前提下,西藏自治區生產總值每增加1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就會增加0.256億元;分析財政支出對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影響,假設在地區生產總值不變的情況下,財政支出每增加1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就要增加0.031億元。說明西藏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財政支出的增加對西藏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增加的作用是明顯的,這用數據、模型充分說明了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方式不僅僅要靠增加財政支出,還要以西藏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作為前提。當然還會受到以C、μ為代表的其他因素的影響,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四、結論與建議
基于西藏2010-2014年數據資料描述性統計分析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可以看出西藏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支出對西藏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影響是顯著的,經濟的持續增長使得西藏各產業生產總值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也是西藏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提高的基礎,效果十分顯著。因此,要保持西藏財政性教育投入的不斷增長不僅要增加財政支出,還要以地區生產總值的持續、穩定增長為前提。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優化西藏的產業結構,探索一條具有西藏特色的產業發展道路,實現西藏生產總值的持續穩定增長,加固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長的這塊基石。
(二)建立GDP的誠信統計制度與GDP地區間的聯審制度。必須保證GDP的真實增長,避免GDP的“虛胖”做實GDP的增長,擠干水分。對GDP的數據,各省、市、縣應召開聯審會議進行審查,保證數據質量,維護GDP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三)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是財政支出績效的評價標準,是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評價工作的基本準繩和標尺。所以要評價財政支出目標是否實現,實現的程度如何,以及支出是否公平公正,建立、健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楊斌.農村教育投入:績效、機制與模式[D].重慶:西南大學,2011.
[2]王果.江西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與生產總值和財政支出的相關性分析[J].科技廣場. 2012.2.
[3]鄒洪亮、楊尚斌、徐夢雪.西藏高等教育投入分析研究[J].調研與觀察.2015.3.
作者簡介:
朱曉鳳(1991-),女,西藏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14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地區財政問題。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5年西藏教育廳重大課題《西藏自治區教育經費年度發展報告2010-2014年》(編號sk2015-79)、2015年西藏民族大學校級課題《西藏財政教育經費投入效果分析》(YG-2015140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