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宇
摘 要: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但相對于在現代化的教育背景下的城市教學管理,農村學校教育還很落后,教學方法、教育理念等諸多因素制約著農村教育的發展。大部分農村學校中教師老齡化嚴重,授課方式單一,觀念陳舊,不研究教育教學隨便上課導致學生無法享受優質的課程。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準確把握教學管理的關鍵環節,建立新型校本教研制度是改善農村教學管理現狀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農村學校;教學管理;現狀分析;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3C-0005-03
教學管理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按照教學規律和特點,對教學過程的全面管理,是正常教學秩序的保證。教學是一個過程性的方式方法,包含著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師及學生等多種因子。同時,教學還蘊含諸多復雜的因果關系,如德育與智育的關系、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等。所以只有將諸因素有機、和諧地聯系在一起,處理好相互影響與制約因素之間的關系,才能形成科學的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是根據長期工作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規律與特點,通過一定的監督與管理,面向各項教學工作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管理活動。要想做好一所農村學校的教學管理,首先應加強農村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它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所以,建立科學的教學常規管理體制,以制度促進學校常規教學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為保障,以提升教師專業化成長為抓手,通過校本教研等方式為手段,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以有效的教學管理帶動農村學校教育真正步入現代化的“正軌”,讓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顯得尤為重要。結合農村學校教學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根據管理這一方面,在分析中摸索解決農村教學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農村學校教學管理現狀分析
農村學校教學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有制定和執行教學工作計劃、檢查教學工作的質量、做好教務工作等多方面,農村學校在教學管理中常出現以下問題:
(一)教學管理制度的建立與教學管理過程及環節相脫節
每一所農村學校都會有針對性地制定本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但這些制度在落實的過程中,受到農村學校不可避免的制約,出現了教學活動單一淺顯、教師教研意識薄弱、過程管理不到位的現象。導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能有效統一、教師備課不到位、教師教學安排與學生脫離、授課內容缺乏計劃性、教師學習表面化、課程無聊學生厭學等現象。
(二)農村教師有限的專業化成長制約了農村學校的教學管理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包括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教學評價等方面,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在教學中得以不斷發展,而教學環節及教師工作中存在的種種不良現象嚴重制約了農村學校的教學管理。
在備課方面,備課是上好一節課前提條件,教師應在每節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它包括備課與備學生,即在學生的經驗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教材及教法。但是農村教師經常存在教師課前沒有認真備課、教師重復抄襲舊教案、上課無教案、教學設計陳舊等現象,照本宣科的方式導致教學從一開始就誤入歧途。
在上課方面,教師應圍繞教學目的而開展科學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來靈活組織好教學活動。而當前農村教學活動中存在隨意評定課堂標準、教師角色定位缺失、教學模式沿用傳統授課方法,以灌輸為主,學生的主動性無法發揮等現象,導致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恰當。
在課外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方面,教師應布置適合學生水平的難易適中的作業,并做好輔導和幫助工作,而實際中常出現作業的布置脫離學生的課堂實際情況、不能體現因材施教、作業內容單一缺乏延展性、作業批改一成不變缺乏主觀能動性強的批語、作業的效果不能及時良好的鞏固等現象。
在教學評價方面,很多農村學校常出現教師聽評課只走形式,缺乏深度的反饋、多數教師只隨便講講好處卻只字不提缺陷、教師聽評課記錄互相抄襲等問題。
在校本教研方面,在農村地區很多學校不懂何為校本教研、教研缺乏內容及主題、不組織教師進行集體的校本教研、個別校本教研未能根植于教育教學實踐、教師集體缺乏問題意識及主動性,從而導致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校本教研體系,缺乏教師的有效參與。
二、針對當前農村學校教學管理的現狀應采取的對策
要想改變農村教育現狀,加強農村學校教學管理迫在眉睫,結合農村學校教學中常出現的弊病,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1.制定和執行教學工作計劃。按照國家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精神來制定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并分化出年度計劃、學期計劃等,對于學校的教學等活動作出詳細具體的規劃,進行科學有序的課程安排及設置,對相關的具體要求作出明確規定,最后要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監督及努力下嚴格落實。
2.檢查教學工作的質量。面向教師進行教師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師基本功的考核與監督;教學過程所包含的各個環節提出量化性的要求;對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提出質量標準;要注意從教學的開始檢查直至結束的整個環節。
3.做好教務工作。教務工作主要包括:編排班級、排課程表、記錄考勤情況、進行年末績效考核等;教學檔案、學籍等學校各項資料的保存、留檔與管理,是學校積累經驗、規劃招生、探討發展的重要依據,更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原始素材。
(二)準確把握教學管理的關鍵環節
1.備課。備課是進行教學的第一環節,備課首先要吃透教材,即仔細研究教科書及參考書,通過有目的性地分析課程內容,從而確定教學的基本主題與內容,構架出課程的結構與重難點,利用富有邏輯性的教學環節安排,達到知識的了解、理解與運用。
備課還要備學生,這是教師的基本能力之一,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水平,在其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分析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合理建立起新舊知識相互聯系的橋梁,讓他們在面對新知識時充滿求知而又能以已有經驗作為基礎學習新知識。
備課的重點就是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選擇最適宜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分析有利于學生掌握的課程結構,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每個環節所占課程比例,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2.上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教材為依據,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處理好課堂中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根據估計到的情況及時調整和修改教學計劃,在高度的計劃性中嚴密地組織好教學活動,營造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并在課堂教學結束前,布置好家庭作業,并對較難的作業作必要的提示。
3.課后的教導工作。
(1)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在于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有計劃地學習、能夠及時地復習、按時地完成作業等;另一方面教師應對學生作業的完成方式進行了解,包括是獨立完成還是有家長輔導,是否是自學完成的,未完成作業的原因是什么等情況。只有教師關愛學生、聯手家庭,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溫暖。
(2)作業布置及批改要多樣化并體現人文關懷。
教師要認真對待作業的布置及批改工作,內容要富有層次性,不僅要包含書面作業,還應讓學生進行實踐性、體驗性等豐富有趣的作業形式。教師還應用心為學生設計人性化的批改方式和鼓勵性的評語,在肯定和鼓勵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圍繞作業展開評比評選活動。
4.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成長。
教師專業化的成長離不開教學反思、集體備課與校本教研,通過記錄教學中的疑惑及感悟提升教師專業化素養,利用教師教學集體反思與討論,提供教師交流經驗的平臺。還可以組織教師們進行集體備課,在個性與共性、整體與部分的聯系中集思廣益、發散思維。同時,讓教師們積極參加校本教研,建立學科教研組,在學科教研組的組織帶領下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示范作用,在專題研討活動中分析優秀課程、名師風范、案例教學等問題,從而實現在“學習中研討,在研討中學習”。
(三)建立新型校本教研制度
教師是開展校本教研的主體,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圍繞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增強教師教研意識,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新型校本教研制度形式更具有靈活性、開放性、層次性與多樣性,利用團隊的力量結合教師自我反思與成長,在互幫互助中實現共同進步,通過集體學習、聽課、評課、案例分析、問題討論與解決、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讓教師們在校本教研中能夠開拓視野、創新思維,在與同事的交流中發現新的方法,在名師的指導下感受新的模式,以“問題——計劃——行動——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自我反思與成長。一名優秀的教師要善于進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才能實現專業化的成長。反思包括教學、學生、教法、學法等多種方面,在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分析中,利用思辨的邏輯思維方式不斷地嘗試,能夠對教學產生疑惑、提出問題,探索更加適合不同課程的方法。
2.團隊合作。一個學校就是一個團隊,校本教研就是要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注重教師梯隊的建設,以經驗豐富的教師帶領年輕新教師、以名師、骨干教師帶領基層教師,鼓勵教師勇于提出問題與質疑,要求每位教師在研討中必須發言、表達見解,以問題為中心擴大討論范圍,實現群策群力。
3.更新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更新在于引進與學習,農村學校由于多種原因通常來講很少聘請教育教學方面的專家來校講座,所以在農村的校本教研中應鼓勵教師多關注和學習專業雜志及刊物和專業書籍,汲取先進地區的先進理念。在教師集體的研究與討論中發展成為適合農村學校本地的教學方法,在校本教研中切實解決實際教學問題。
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的增強依賴于教學管理質量的提高,農村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利用農村有限的教育條件逐漸摸索出適合農村學校發展的教學管理模式,在新發展中從根本上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呂麗潔.中小學課堂管理[M].北京:教育教學出版社,2011.
[3] 董立平.校本教研的運行機制研究[D] .青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