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孟根其其格 朝 魯 烏仁其米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蒙醫醫院,新疆 博爾塔拉 833400
?
蒙醫藥治療銀屑病37例臨床觀察
海·孟根其其格朝魯烏仁其米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蒙醫醫院,新疆博爾塔拉833400
【摘要】目的:觀察蒙醫藥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74例銀屑病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37例,觀察組37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蒙醫藥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治療6周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1.08%,明顯低于觀察組的89.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蒙醫藥治療銀屑病臨床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銀屑病;蒙醫藥;臨床觀察
銀屑病是一種以鱗屑性紅斑樣皮損為特征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早期癥狀為多為皮膚出現淡紅色或鮮紅色丘疹或斑丘疹,其境界清楚,炎癥明顯,表面覆有多層云母狀的干燥銀白色鱗屑,刮除薄膜可見點狀出血現象。本病具有進展期皮損面積擴大、皮膚出現不同的炎癥反應、反復發作等特點,發病與種族、地理位置、環境因素等有關。自然人群發病率為0.1%~3%,我國為0.123%,患者多為青壯年,無明顯性別差異。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確,目前認為本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遺傳病[1]。蒙醫學把本病稱為烏和日伊力都[2-3]。主要由于體內赫依、希拉、巴達干、齊素、協日烏蘇失調,協日烏蘇增多與濁血混合,病邪擴散于皮膚而導致的疾病。筆者采用蒙醫藥治療本病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4例銀屑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參照《皮膚性病學》[1]中銀屑病確診標準確診。皮損特點主要為點滴狀、錢幣狀、地圖狀或混合狀。排除嚴重心、肝、腎損害患者;伴有嚴重器質性、系統性疾病及傳染性疾病的患者;已接受或正在接受相關治療并可能影響效應觀測指標的患者;哺乳期婦女、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低鉀血癥的患者。所選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23例;年齡35~58歲,平均年齡(47.2±11.5)歲;病程10~36個月,平均(24.32±7.51)月。對照組中男15例,女 22例;年齡33~55歲,平均年齡(45.3±12.7)歲;病程12~42個月,平均(23.72±6.92)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阿維A膠囊(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126),20mg,每日2次口服。觀察組給予促進精華與糟粕分解、燥協日烏蘇、調理體素為治療原則的蒙藥治療。早:那仁滿都拉3g,用土茯苓—7味湯,2.5g做藥引子送服;中午:額日敦—烏日樂,3g,用森登—4味湯,2.5g做藥引子送服;晚:孟根烏蘇-18味丸,2.5g,壯格倫—5湯,2.5g做藥引子送服。兩組均治療6周后評價療效。
1.3療效判定治療6周后參照有關文獻[4]擬定。按照PASI評分。痊愈:PASI評分下降>90%。顯效:PASI評分下降為60%~89%。有效:PASI評分下降30%~59%。無效:PASI評分下降<30%或無皮損改變。PASI下降指數=(治療前PASI評分-治療后PASI評分)/治療前評分×100%。

2結果
治療6周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1.08%,明顯低于觀察組的89.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銀屑病是一種以鱗屑性紅斑樣皮損為特征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對于本病的治療各家醫學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其中現代醫學主要是用皮質類固醇類、外用維A酸類、維生素D類似物、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等藥物治療,其療效及不良反應有差異。其中維A酸類和免疫抑制劑的毒副作用較為明顯,給患者帶來了因藥物導致的二次傷害,這也是現代醫學面臨的一些挑戰。蒙醫學認為銀屑病是由于協日烏蘇增多與濁血混合,病邪擴散于皮膚而導致本病。因此治療本病時燥協日烏蘇是總則,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辨證論治。其中主劑孟根烏蘇-18味丸具有燥協日烏蘇、殺粘、愈合創傷之功效,并且價格低廉、毒副作用小、起效快等諸多優點而深受廣大患者喜愛。綜上,蒙醫藥治療銀屑病臨床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學軍,陸洪光,等.皮膚性病學第七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41.
[2]高志清,吳風華.蒙醫藥治療銀屑病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醫藥,2012,1(1):2.
[3]畢力格.蒙醫藥論治銀屑病200例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5,1:5.
[4]趙曉秋,高榮升.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對銀屑病血凝狀態影響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28(5):87-88.
(收稿日期:2015.12.16)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3-0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