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嬌
深圳市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雪象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廣東 深圳 518129
?
康復治療在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45例中的應用
徐鳳嬌
深圳市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雪象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廣東深圳518129
【摘要】目的:觀察康復治療在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穩定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90例COPD穩定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所選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研究組采用社區康復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隨訪1年,綜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急性加重次數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后研究組患者FEV1%和FEV1/FVC%均顯著下降,下降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急性加重次數為(0.37±0.06)次,少于對照組的(1.08±0.14)次(P<0.05)。結論:康復治療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療效確切,可明顯改善肺功能,減少急性加重次數,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康復治療;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
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一步進展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1]。本研究選取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90例COPD穩定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觀察康復治療COPD穩定期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COPD穩定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訂的COPD診治指南相關診斷標準[2]:長期慢性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難,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后FEV1/FVC%<70%。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血液系統疾病、藥物過敏、肝腎功能障礙等。隨機將9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研究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56~83歲,平均年齡(70.5±6.5)歲;平均病程(11.4±0.6)年。對照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55~84歲,平均年齡(70.3±6.6)歲;平均病程(11.7±0.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噻托溴銨粉霧劑(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454,規格為18μg)吸入,18μg/次,聯合應用克拉霉素(開封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098,規格為0.25g)15mg/(kg·d),2次/d,治療10d。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社區康復治療:①針對性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耐心講解COPD的病因、治療方法、如何防止病情急性加重等;②運動訓練:指導患者熟練掌握縮唇呼吸,用鼻吸氣,縮唇經口緩慢呼氣,配合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膨隆,呼氣時腹部塌陷,各練習5min,3次/d,保持呼吸自然,不要強呼強吸,使呼吸形態由淺促轉為深慢。同時進行步行訓練,自主上肢伸臂運動,下肢抬腿30°,遵照吸呼比為2∶4的原則,20~30min/次,2次/d,保持血氧飽和度>90%;③營養支持:結合患者自身的營養情況,制定個體化飲食計劃,補充熱量、蛋白質、維生素,正確飲水,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④用藥指導:囑患者遵醫囑服藥,詳細講解使用藥物的作用、副作用、使用次數、注意事項等。
1.3評價標準COPD急性加重次數:于康復治療前、后1年中,COPD癥狀加重需急診就醫或住院治療[3]。
1.4觀察指標綜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EV1%、FEV1/FVC%、急性加重次數變化情況。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及急性加重次數比較治療后研究組患者FEV1%和FEV1/FVC%均優于對照組(P<0.05),急性加重次數為(0.37±0.06)次,少于對照組的(1.08±0.14)次(P<0.05),見表1。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慢性呼吸不全的基礎疾病,主要特點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發病率逐年升高,老年人多見。林盛強[4]研究指出,COPD穩定期的治療目的為緩解臨床癥狀、預防和治療急性加重、抑制疾病進展等。臨床多采用氧療、運動療法、藥物干預及健康教育等綜合治療策略。王彩霞[5]等研究結果表明,從健康教育、運動訓練、營養支持及用藥指導等方面采用康復治療,有助于加強患者對疾病的理解,提高控制能力及依從性,減少患者急性加重次數,改善患者運動耐力,明顯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本研究中分別采用社區康復治療和常規治療,旨在探討康復治療在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治療后研究組患者FEV1%和FEV1/FVC%均低于對照組(P<0.05),急性加重次數少于對照組的(1.08±0.14)次(P<0.05),同黃惜惠[6]等研究結果一致,證明康復治療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康復治療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效果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運動耐力,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麗華,陳秀桃,李曉霞.慢阻肺患者康復期健康教育信息需求的調查研究[J].現代醫院,2012,12(10):146-148.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54-261.
[3]劉又寧.呼吸內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137-139.
[4]黃金念.電話隨訪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23):100-100.
[5]王彩霞,金先橋,彭德榮,等.社區肺康復對輕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62-164.
[6]黃惜惠,朱旭斌.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區康復治療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1):871-872.
(收稿日期:2015.10.09)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3-00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