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珣皓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高職院校的一項重點工作,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創新已經迫在眉睫。本文對創新教育方法的意義作了簡單介紹,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其創新途徑,以期對相關工作的開展起到引領作用。
關鍵詞:“以生為本”;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C
一、“以生為本”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意義
當前教育手段創新不夠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高職院校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在大學生群體中取得足夠的成效,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對“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不夠,沒有真正做到將學生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位置。其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并沒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組織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過于傳統和主觀,如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上是教師作為主導,學生作為從屬,學生在思維上一直保持跟隨狀態,自主程度較低。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基于以人為本理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首先,可以優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環境,加強“以生為本”理念的滲透,可以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其中,進而優化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其次,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隨著教育理念的革新,綜合素養已經成為教育工作所關注的重點,滲透“以生為本”理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落實相關工作,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素養。最后,融入“以生為本”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促進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對于校園文化的形成以及校園整體氛圍的營造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二、“以生為本”理念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途徑
1.采用以人文關懷為主的情感教育方法
在“以生為本”理念下,通過人文關懷實施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途徑。具體來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以人文關懷的情感教育作為主要途徑,從學生學習和生活這兩個層面加強情感教育的滲透:在學習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入方法論、矛盾論等理論創新工作形式,給學生更多學習方面的指導,以此逐漸對學生形成思想政治方面的影響。在生活方面,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關心愛護,可以開展談心活動,通過加強和學生的日常互動,實現情感教育的滲透。
2.重視主客體共同參與的實踐教育
在“以生為本”的理念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就是將學生完全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這是對“以人為本”理念的錯誤理解。在“以生為本”理念下,構建主客體共同參與的實踐教育模式才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高職院校中,要落實主客體共同參與措施,首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制訂出詳實的教育方案。為更好地實現主客體共同參與,可以通過構建一定的實踐教育活動以達成這一目標。在實踐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思想道德方面出現的問題予以及時糾正和解決,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的一體化
“以生為本”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思想政治教師的廣泛運用。需要認清的是,“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和高職院校的專業教育是一致的,即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在目標理念上都是一致的。在專業教育方面,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支撐,通過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模式和方法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可以通過專業教育,使學生具備認識世界、辨析真理的基本能力,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通過統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不僅可以強化“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更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推動教育進步的根本,在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教師應當認識到“以生為本”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從情感教育、實踐活動以及統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這三個方面入手,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王 暢.以人為本視閾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前沿,2012,(10):175-176.
[2]馬瑞豐.論“以人為本”科學理念與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