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戴凡博
摘 要:和平贖買是中國解放初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創造性舉措。和平贖買民族資本的實踐,創造性的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對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奠定理論基礎。因而從經典作家對贖買理論的設想和發展、建國初期中國對贖買理論的創新和實踐,以及對于初級階段基本制度確立的深遠意義進行具體論述,加深理解贖買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的發展創新。
關鍵詞:和平贖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
中圖分類號:F1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2-0012-02
和平贖買是解放初期對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創造性舉措。中國 “和平贖買”民族資本的實踐,創造性的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探索出新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為改革開放打下了堅實理論基礎,對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具有深遠意義。
一、經典作家對贖買理論的設想和發展
(一)馬克思、恩格斯對贖買理論的設想
所謂贖買就是國家有償地將民族資產階級私營資本改變為國有資本,將資本主義私有制改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其具體實施方式是讓民族資本家在一定年限從企業經營所得中獲取一部分利潤。馬克思、恩格斯曾對“贖買”資產階級有過設想,但只是作為“剝奪剝奪者”理論的一種策略性考慮。1847年,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中回答“能不能用和平的辦法廢除私有制”,“但愿如此,共產主義者當然是最不反對這種辦法的人。”[1]在談到廢除私有制這一歷史進程時更明確地指出:“一部分用國家工業競爭的辦法,一部分直接用紙幣贖買的辦法,逐步剝奪土地所有者、工廠主、鐵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財產。”[2]1894年,恩格斯在《法德農民問題》中指出:“我們的黨一旦掌握了國家政權,就應該干脆地剝奪大土地占有者,就像剝奪工廠主一樣。這一剝奪是否要用贖買來進行,這大半不取決于我們,而取決于我們取得政權的情況”[3]。馬恩認為,無償沒收并不是剝奪者的唯一形式,只要政權相對穩定,條件具備,和平贖買就可以進行,但考慮到占有生產資料的人不會輕易妥協,能否以和平的方式進行贖買,并不抱有太大希望。在如何贖買所有權,如何對待剝奪者和分配者等問題上,馬恩并沒有給出具體的實施內容和計劃,僅僅論述了贖買形式和對生產資料的改革,這有待于其他國家社會主義運動不斷在探索中的豐富和發展。
(二)列寧對贖買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恩的贖買理論,吸取了巴黎公社失敗的經驗教訓。在著名的《四月提綱》中,列寧認為,走向社會主義的首要步驟就是土地國有化,把全國所有銀行合并成一個全國性的銀行,由工人代表蘇維埃進行監督[4]。此時的列寧只提出資本家在工人監督下參加勞動,并未要求立即沒收全部資本家的財產。在勝利奪取政權后,列寧細化了和平贖買實施的方式和內容,提出,“如果合同上規定有先期贖回的權利,我們也確切知道先期贖回的條件,我們給全世界資本主義一定的‘貢款,在某些方面向他們贖買從而立即在某種程度上使蘇維埃政權的地位得到加強使我們的經管條件得到改善。”[5]這里列寧提出了國家資本主義的租讓制、租借制具體形式等,允許按照資本主義方式經營企業,允許獲得高額利潤,其目的是為發展生產力滿足民眾的需要。
列寧“新經濟政策”的精辟思想是在多種經濟成分并存條件下利用商品經濟,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列寧雖細化了對于贖買理論的實現形式、實現內容,但和平贖買依舊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未能付諸實踐,這主要因為資產階級不甘心被贖買,抵制工人監督,采取大規模的怠工。因而蘇維埃政權被迫采取相應措施,即“形勢的關鍵在于盡量堅決地實行國有化,實行沒收,打擊和打倒資產階級,粉碎怠工。”[6]由此可見,根據俄國的政治環境和國內外的客觀和歷史條件,對資本主義企業只能實行無償剝奪,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
二、建國初期中國對贖買理論的實踐和創新
中國在鞏固政權后,有計劃、按步驟、及時的以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式進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使贖買理論成功應用于中國。這是贖買理論向實踐轉化的一大創新。1956 年底,中央在《同民建和工商聯負責人的談話》中提及,“最好開私營工廠,同地上的作對,還可以開夫妻店,請工也可以,這叫新經濟政策。”[7]這都豐富和發展了馬恩列的贖買理論,其理論創新在于:
第一,創建強大的穩定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建國后,中國共產黨掌握新政權,民族資產階級認識到必須依賴于國營經濟,依附國家政權,只有跟共產黨走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愿意被國家贖買;同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族資產階級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同盟軍,與中國共產黨長期保持統一戰線的關系,這就為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矛盾的解決奠定基礎,以實現順利的贖買。
第二,對資產階級的科學分析,制定恰當的贖買政策。《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將資產階級科學的區分為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并依據階級地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對前者采取沒收資本、收歸國有,對后者是逐步進行改造、利用、限制策略。從階級分析的視角劃分革命的敵人和朋友,尤其是對民族資產階級的科學分析,引導他們參與社會主義建設、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并制定符合中國實際的和平贖買理論政策,實現科學理論向實踐的轉化。
第三,開辟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建國后新政權基于對生產關系的三方面進行調整:(1)從生產資料所有制上,沒收官僚資本,贖買民族資本歸國家所有,以統一調配企業的人財物;(2)從人與人在生產中的地位上看,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互助合作關系,對資本家實行團結、教育和改造的方針;(3)從產品分配形式上看,實行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按國家所得稅、企業公積金、工人福利費、資方紅利進行分配,即“四馬分肥”。國家對合營企業進行清產核資,定股定息,限定七年,又延長三年。實現和平贖買的構想,避免暴力剝奪,促使社會的穩定,開辟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第四,城市經濟的改造與農村經濟的改造相結合。由于中國封建經濟的長期存在,民族資本同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存在著密切聯系,一些民族資本家城鄉結合,即存在著剝削工人的關系,掌握企業的運作和經營;又存在剝削農民的關系,在農村占有大量土地。社會主義改造不僅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還對農業、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通過農業合作化的方式,將土地收歸國有,切斷資本主義經濟同農村封建經濟的聯系,限制民族資本的原材料市場,并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將其逐步納入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軌道。
三、和平贖買理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遠意義
和平贖買理論運用到中國的實踐,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對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和及其深遠意義。
第一,為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社會主義改造是工業化的必要條件,在贖買過程中的私營企業與國家政策之間,私營企業與國營企業之間,私營企業內部資本家與工人階級之間的多種方矛盾與利益沖突越來越明顯,因而束縛生產力的發展。贖買與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使生產力從舊的生產關系的嚴重束縛下解放出來,適應了工業化建設,為國家繁榮、人民富裕和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天的中國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第二,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有借鑒意義。和平贖買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已占絕對優勢,這對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借鑒意義。十三大提出中國社會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初級階段的公有制是我國的經濟基礎,非公有制經濟是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的補充。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非公有制經濟的資本主義成分,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非公有制經濟,這與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所采取的由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過渡形式有著相同相異之處,今天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這是贖買理論的深遠意義。
第三,有利于團結各黨派各階層各團體鞏固發展新時期的統一戰線。和平贖買的實施調動民族資本家和工人階級的積極性,使資本家同工人一道成為新中國的建設者,同時又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可以說統一戰線調動了社會各方面人士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在新的歷史時期,雖然統一戰線的性質、任務和內部結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但仍要加強鞏固發展新時期的統一戰線。加強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等各界人士的團結和諧,充分調動積極性,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的力量源泉,也是發揮統一戰線的應有意義。
第四,對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向社會主義公有制方向轉變具有深遠意義。和平贖買對當代中國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具有深遠意義。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定改變生產關系中多種所有制并存狀況,屆時公有制以外多種所有制以贖買方式成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以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至于怎樣轉變、什么時候轉變要看生產力的發展狀態。當生產力發展到高級階段,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這種轉變方可能成為現實。就現階段而言,為了解決我國面臨突出矛盾的緊迫要求,只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保持經濟的快速增長,才能提高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和諧與中國夢想。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4.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9.
[4] ?列寧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9.
[5] ?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1.
[6] ?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73.
[7]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