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顏(菏澤市東魚河流域工程管理處,山東菏澤274000)
?
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建設及運行管理對策
彭新顏
(菏澤市東魚河流域工程管理處,山東菏澤274000)
【摘要】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是統籌保障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干線輸水水質安全、提升區域水生態環境容量的控制性工程。本文結合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建設的實際,闡述了科學高效地開展好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建設及運營管理工作的相應措施。
【關鍵詞】菏澤市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工程建設;運營管理
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作為保障南水北調東線菏澤段干線輸水水質達標III類水的重要水利工程,成為集治理、截污、導流、回用及整治為一體的區域治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工程的實施有效降低了污染物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菏澤段輸水干線的污染,通過對南四湖及區域工礦企業下泄中水進行層層攔截導流,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中水回用量用于周邊農田灌溉。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的實施,降低了污染物對南水北調東線菏澤段輸水干線的影響。
作為山東省西南部第一大河的東魚河,地處黃泛平原區,橫跨菏澤與濟寧兩市八縣,西靠黃河,東臨南四湖,北界洙趙新河、萬福河,南接廢黃河故道,全長174.66 km,流域面積5 923 km2,擔負著該區域防汛、排澇、農業灌溉及城鎮供水等一系列重任。面對區域河流COD、NH3-N等污染物入河量嚴重超標的局面,為保證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線的水質安全,綜合考量污水治理、水資源循環利用以及生態保護等措施的流域治污方略,菏澤市先后實施了東魚河攔河閘新建工程、貯蓄水庫工程等一系列截污導流工程。
2.1工程建設保障措施
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建設,從以下方面提供實施保障:1)土地征遷為基礎。因涉及人口與農耕地范圍較廣,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移民征遷工作應遵循建委會、省政府的統籌領導,強化市縣以及工程建設單位作為工程實施的責任主體,積極調動各方面力量加強征地移民工作的組織管理,高效推進征地移民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為截污導流工程提供可靠的建設用地保障。2)建設管理為關鍵。要建立項目法人檢查、施工單位保證、監理單位控制、政府部門監督的工程建設管理體系,確保工程建設進度及質量符合工程規劃設計要求,保障工程按期發揮效益。3)資金落實為保障。應結合工程進度要求,制定年度及每月資金計劃并確保工程款落實到位,同時采取靜態管理與動態控制相結合的工程概預算管理機制,設定專門工程資金帳戶,以確保專款專用,從而為工程建設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2.2工程周邊環境保護措施
針對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運行工作的特征,從以下方面開展針對工程周邊環境的保護工作:1)地表水水質保護措施。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的在改善河道沿岸環境的同時,也遭受著水體污染的威脅,因此,當地水利及環保主管部門宜聯合執法,設置專門的巡視管理人員,沿河樹立環保標牌,嚴禁河岸60 m范圍內傾倒垃圾,并對進入河道水體的漂浮污染物實施打撈清理。同時,當地行政審批部門應嚴格控制沿河發展有毒有害化工及重金屬冶煉企業,在嚴厲處罰超標排污企業的同時,達到控制企業增產不增污的目的。2)地下水水質保護措施。為降低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對地下水體污染的影響,宜避免東魚河河槽長期處于高蓄水位,從而緩解河道的側向滲漏所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同時,為及時掌控東魚河地下水水質動態,應加強針對東魚河截污工程附近及回灌區地下水水質中硝酸鹽、亞硝酸鹽、氨氮以及重金屬等污染物質的定期監控,從而最大限度防范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所造成的地下水水質污染。3)農田土壤肥力改善措施。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的實施造成區域地下水位抬升,使得因取水灌溉以及河槽側向滲漏導致攜污水流滲入河道周邊農田土壤,改變了區域土壤理化性質及土壤結構,導致土壤板結及次生鹽堿化問題。因此,宜采取田間挖排水溝、清污輪灌、施用石灰或有機肥等農藝、化學及生物改良措施,通過構建農田排水系統降低地下水位,在防止土壤次生鹽堿化發生的同時改善土壤肥力,從而減輕截污導流工程對周邊農田土壤環境的影響。
2.3工程保障體系構建
為保障南水北調東線菏澤段干線輸水水質的安全,從以下方面著力構建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水質保障體系:1)嚴控流域點源污染。東魚河作為菏澤市區的重要匯水區域,沿岸工礦企業分布眾多,個別企業片面追逐利益最大化,環保意識薄弱,隨意設置排污口,從而給東魚河的水質安全造成重大威脅。因此,菏澤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環保部門應督促沿河企業整改排污退水方案,要求企業改進用水工藝,配備污水處理設施并開展定期、不定期的排污巡視工作,加強對沿河點源污染的管控力度,通過控制東魚河干支流污染物的入河量來確保南水北調山東段輸水干線的水質安全。2)建立河流污染補償機制。為長效防范與治理東魚河水質污染問題,應構建“誰污染、誰治理”的污染補償機制,通過罰款、收繳排污費、責令停業整頓等經濟杠桿措施,提高企業排污成本,促使違法排污企業防污節水,從而保障東魚河的水質安全。3)完善河流水質管理制度。應完善東魚河水質監管機制,成立專人負責的“截污導流工程水質安全保障工作小組”,加強對沿岸重點項目及重點區域的水質安全監管力度。同時,通過配備應急水質監測及污染物控制設備,以及組織訓練專業的應急隊伍,可構建區域水質安全應急預案,從而提升當地主管部門針對河流水質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確保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長期發揮應有的社會經濟效益。
2.4工程蓄水區人工濕地構建
為實現“人水和諧’的水生態環境治理目標,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構建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蓄水區人工濕地:1)可通過串聯蓄水區域與各濕地,形成環形濕地水系系統,構筑人工濕地潛流凈化區域,實現對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蓄水區中水的再利用與景觀建設的有機結合。2)為充分利用現有緩坡及低洼地,可依據東魚河蓄水區實際地貌地形特征,于濕地水體通道中布設水體凈化單元并栽植浮葉植被、沉水植被以及挺水植被,通過增加水面面積,從而構建具有水質凈化功能及生物多樣性的人工濕地生態系統,實現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的生態環境效益。3)可設置濕地生態景觀區、農田種植景觀區以及休閑景觀區等濕地外圍景觀項目,在增加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親水生態人文環境。
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為南水北調東線菏澤段的水質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該工程在降低區域輸水水系容納污染壓力的同時,提高了菏澤地區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實施創新了水污染治理理念,實現保障水質安全與區域水系生態健康的協調統一,營造了城市的親水環境,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的綜合治理目標。為進一步做好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的運行管理工作,當地水行政、環境保護以及市政建設主管部門應做好城市污水收集及處理工作,著力加強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從而保障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更好地發揮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
(責任編輯遲明春)
【中圖分類號】TV5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159(2016)-03-0053-02
收稿日期:2015-07-22
作者簡介:彭新顏(1976—),女,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