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軍保
摘 要:經典閱讀使學生人文精神得以陶冶,也使學生領悟傳統與現代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審美效應。但在現實的背景下,各種流行閱讀正在迅速興起,閱讀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閑性的大眾化,使初中生的閱讀重心發生了轉移,也使經典閱讀而臨著巨大的尷尬與危機。
關鍵詞:初中語文;經典閱讀;問題分析
面對當前初中生的經典閱讀流失迷失的現狀,我們會發現:由于名著本身的范圍大、程度深、操作難,中考功利的指導思想,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自身的素質,標準化試題的誤導,出版商異化的思想行為,家長們關注的焦點,新的社會心理學的影響及到來的讀圖時代的沖擊等諸多因素,導致了經典閱讀基本只停留在“開列書目”和“推薦書目”的浮光掠影般的初級階段,特別是教師對學生經典閱讀的指導力度還不夠,沒有引導學生閱讀經典作品的興趣提高閱讀的品味和趣味,同時對學生經典閱讀方法指導上也缺乏針對性,或是經典閱讀普遍存在著老師指導下的群體閱讀替代個體感悟。重標準化,輕個性化與獨特性,淡化或漠視學生的自主閱讀等,導致初中經典閱讀如同帶著鐐銬,其現狀更令人堪憂。
1 初中生目前不能承受之重的課業
在當下的社會背景下,物質和欲望把人的生活填充得滿滿的,人被不斷膨脹的欲望壓得喘不過氣來,于是經典在日常生活中顯得越來越無足輕重。這種現象折射在教育中就是對功利主義和技術主義的盲目崇拜。日常的語文學習亦以應考為目的,大多是“速成式”的“短平快”,往往敗壞了學生讀書的胃口,塞滿了自我學習的時間,與經典漸行漸遠甚至絕緣,“學得”的能力是提高了但“習得”的能力卻遠遠未達到要求,初中生甚至很多高中生即將畢業了,卻仍然沒有學會經典閱讀,沒有經典閱讀的方法和審美意識。
眾多家長中的一位母親道出了她心中的憂慮:“隨著心智漸長,女兒的興趣也在發展,她喜歡畫畫,也想練練心愛的鋼琴,書柜里靜靜擺放著的經典系列叢書,但她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親近它們,作業這么多,掂量掂量女兒沉甸甸的書包,看她每天放學后寫作業寫得手臂酸疼,不由得讓我重新認識女兒以及她們這一代的少年,這樣的少年美麗嗎?畢竟世界很大很大,教科書的世界很小很小,而她們將來都要面臨很大很大的世界,這好像就不僅僅是少年幸福不幸福,美麗不美麗的問題了。”
學生不僅是缺少了經典閱讀的時間,同時也缺少了經典閱讀的環境。調查顯示,白天在校學習、晚上補課、雙休日請家教,學生無心情也沒時間讀課外書,“減負”到現在,學生的書包還是那么重。在老師的“作業考試教育”下,在家長的“熱切期望”下,課業已成為一座阻礙學生經典閱讀的大山,同時也成為更多有識之士的困惑:作業重于泰山!要知道做作業不等于學習,不會閱讀凡乎等于不會學習。因學生的課業太多,沒有多余時間看經典,畢竟讀經典是需要時間的;現在的考試教育逼得家長、老師和學生一切向分數看齊,而語文是提高較慢,最不容易見效的,很多學生就在英數理化方面下功夫,對語文原本就很不重視,更不會用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看經典,這就造成了考試成績上去了,整體素質卻上不了。這種環境下學生已越來越不喜歡看經典了,經典閱讀嚴重的流失缺失。
2 教師對經典的審美水平與能力亟待提升
教育是一種文化的傳播,而書本是文化的凝粹。教師是耕耘在書本上的園丁,每天和書本打交道,所以教師離不開書本,離不開經典閱讀。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教師作為教育者,其讀書興趣和范圍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讀書興趣和范圍。現今倡導學生擴大課外閱讀量,重視經典閱讀的積累,但如果連老師的閱讀量都少的可憐,又有怎樣的說服力來讓學生擴大閱讀呢?因此,教師的讀書不僅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更是整個教育的前提而教師的經典閱讀同樣也面臨著難題,現在很多語文老師之所以能走上教師的崗位,是應試教育成就的,經典閱讀并沒有給我們帶來既得的利益,更不用說在“六十分包打天下”的大學校園能有多少時間分配給經典閱讀。當我們要求學生讀經典的時候,連四大名著都沒有讀完的語文教師也大有人在。更何況在選拔甄別為主要方式的考試還在舞臺上的情況下,讀經典是被視作耽誤時間。目前雖然很多語文老師普遍認為:學生有必須提高經典閱讀能力。但系統地有計劃地指導課外閱讀的教師并不多,放任自流或干脆讓學生自已在家看書的不少,所以我們語文老師對經典閱讀的迷失也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說:閱讀,可能(也許同時)具有形成性格的實際作用,原因是它賦予我們未來的經驗一種形式或形狀,為這些經驗提供模式,提供處理這些經驗的手段。這一切都繼續在我們身上起作用,哪怕我們己經差不多忘記或完全忘記我們年輕時所讀的那些書。當我們在成熟時期重讀這本書,我們就會重新發現那些現已構成我們內部機制的一部分的恒定事物,盡管我們已回憶不起它們從哪里來。這種作品有一種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會被忘記,卻把靈魂留在我們身上。
3 社會家長對經典支持度與氛圍營造的現狀
由于社會背景使然,現行的教育制度使現代初中學生生活節奏緊張,競爭劇烈,學業壓力大,流行讀物為他們提供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一定程度上使他們獲得精神的慰藉。同時新的社會文化的興起,使其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發生了改變。高雅嚴肅、思想性高的經典作品,其受眾程度越來越低;反之那些時尚輕松、流行娛樂的讀物卻日益盛行。這時候的閱讀,給予讀者的不再是深邃的思考,更多的是一種流行文化的消費。他們憑興趣而讀,追時尚而讀,這種趨勢明顯影響到了中學生的閱讀傾向,形成了經典閱讀的有力阻礙;電子傳媒和讀圖時代的負面影響。現在的電子傳媒大不同于以往的印刷品時代,20世紀80后出生至今的人,他們玩電腦,看電視,上網絡,就是不愛看書籍,即使閱讀也是偶發性的閱讀。很多學生已不再在書香氛圍中閱讀經典,許多經典作品,諸如《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以及一些國外的文學經典,都是通過電視、電影、網絡等來接觸和了解的。這種縮短了時空距離的電子傳媒,使得學生不愿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閱讀經典作品本身,它破壞了人們超現實的想象力和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情境。網絡文學不僅在內容上,更在語言上,對傳統文學來了一個極大的沖擊。如果說,誰不知道“菜鳥”“烘培雞”“偶稀飯”“雷人”等新新語言,那么就無異于半個文盲。網上的BBS、QQ、E一mail中的溝通語言,以其方便快捷、自由開放的語言優勢,奪走一批批的經典讀者,說起中外經典的內容,知之甚少,但說起“痞子蔡”、“安妮寶貝”的,大有人在。所以說這些網絡文學正在削弱經典閱讀的意義,影響著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摧毀了學生的信息判斷和選擇、甄別能力。
能閱讀經典的時間減少了,閱讀量也就減少了,不僅影響了初中生知識結構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極大地破壞了他們的文字應用能力。許多學生計算機操作得非常熟練,卻寫不出漂亮的漢字、流暢的作文,文章中錯字、病句隨處可見,甚至有了所謂“電腦失寫癥”的出現。這種現象不能不讓人擔憂。
參考文獻
[1]耿勤格.《提高初中語文經典閱讀教學效率的思路淺議》[J].學周刊,2015.32
[2]閆雪.《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