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迪瓦
摘 要:物理總復習是以知識深化、整合和綜合應用立意的,要注重結構性,體現綜合性,著眼提高性。根據各部分知識所反映的現象的物理屬性,深刻領會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使知識進一步系統化;溫故知新,深化對重點內容的理解,澄清對難點知識的困惑,科學歸屬知識的功能,使知識進一步條理化;綜合應用,全面認識概念、規律的內涵與外延,探究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體系,使方法進一步套路化。本文就高中物理總復習策略談了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復習;一般思路;主要方法
1 物理總復習的一般思路
1.抓基礎。一份高考試題中、低檔題(主要是考查基礎知識部分)占80%,難題只占20%,如果把最后沖刺階段的寶貴時間去解難題,這是舍本求末。通過前一階段的模擬訓練,大都會發現自己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認真查缺補漏,才會事半功倍,如對基本概念,自己的理解是否準確,深刻。僅以“功”的概念為例,功是能的轉化的量度。各種形式的力做功,都對應著一定形式的能的轉化。能否準確地認識這種關系,極大地制約著對某些物理狀態、物理情境、物理過程的分析。高考試題往往通過特寫的物理情境,考查對概念的理解,對一些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往往有的同學只重視結論,而忽視該定律、公式的適用條件,這些都應在最后階段,逐一解決。另外,還應注意總結重要的物理問題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的方法、類比的方法、等效方法、逆向思維等。通過對以往練習中的經驗教訓,使自己的思維方法提高一個檔次。
2.抓核心。核心就是對物理狀態和物理過程的分析,在分析過程中一般應該注意兩個線索:力和能。物體的運動由物體所受合外力決定。對物體受力進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環。物體在運動過程中,一些力往往又對物體做功,導致物體的能量不斷發生變化。能及能的相互轉化為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另一個重要線索。分別從力和能入手,對過程進行全面分析,久而久之,就可能化為“能力。”
3.抓薄弱環節。近兩年高考試題加強了對論述能力的考查。目前主要體現為對推導論證的考查。如去年高考及今年北京地區春季高考都增加了推導證明題,但這幾道題都源于課本。因此,復習中應注意課本中某些重要命題的論證過程。還應該加強對物理問題的表述能力的訓練。尤其是在求解計算題,不僅僅能夠計算出結果,還應能夠對所得結果進行分析和論述。即不僅會說出是這樣,還要會說明為什么會這樣。
4.抓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去年高考試題的特點之一是大量的題目緊密聯系實際,物理理論原本來源于生產和生活實際,但結果是有不少同學反倒對這類題感到生疏,這是很不正常的。在總復習階段,應善于把物理基礎理論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與物理有關的實際結合起來。可以說力、熱、電、光各個分支,都有大量的事實能與高中物理結合,要學會用物理基礎理論解釋身邊常見的物理現象。提高應用物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抓良好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在求解物理問題時,應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正確選擇研究對象,正確進行受力分析,在對狀態,過程分析時畫出狀態,過程的示意圖,將抽象的文字條件形象化、具體化,在涉及勢能計算時,應先確定零勢能標準。在涉及同一直線上的矢量運算時,規定出正方向,以方便于用標量運算代替矢量運算化。在計算過程中,先統一單位,運算后認真對數字結果進行復核。
2 物理總復習的主要方法
(一)建構知識網絡
1.總框架
縱向:力、電、光、原;橫向:必修68個考點,選修3-4、3-5共有31各考點;網絡:現象、概念、規律、思想、方法。新考綱的整體框架和考點內容、能力要求、題型示例都沒有太大變化,根據近三年的高考命題分析,理綜試卷的物理部分試題仍然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識為主,即涉及到力學和電學的主要概念和規律。實驗題側重考查儀器的使用和考綱中規定的某個實驗的操作以及對實驗原理的遷移和探究能力。近年來,高考物理試題難度較為穩定。
2.一輪復習。構建高中物理知識網絡的整體框架。一輪復習課上,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識的重點、難點。應指導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結構,總結規律形成方法。幫助學生弄清局部知識與教材整體內容的關系,每一知識點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掌握知識與知識之間、知識塊與知識塊之間內部的本質聯系于區別。通過梳理,將過去分散和零亂的知識就能十分條理、系統化的有機聯系在一起了,便于貯存在大腦中,有利于記憶,不易遺忘,目的在于使用時可以十分快捷的提取。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寫出本章小結,主要總結物理量、物理規律、物理方法、典型習題、存在問題。知識經過梳理后,使學生加深了對某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全面、深刻的理解,容易掌握它們的本質特征,便于學生發現和掌握獲取知識的規律、方法和手段,為后續學習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和思維品質。構建高中物理知識網絡的整體框架。
3.二輪復習。要進一步構建高中物理知識網絡,突出物理方法。二輪復習要樹立打通意識,把以往分散、獨立、分割的知識或技能整合起來,找到它們的連接點,形成一個能夠綜合、創新的知能網絡。可以某一關鍵的物理量或物理概念為中心,找出與之相聯系的有關物理量或規律來構成知識板塊。一般有物體的平衡、運動和力的關系、功和能、電磁學中的場、電磁學中的路、物理圖像的意義和解題、如何審題等專題。這些以主干知識為核心來組建的專題,最大的優點是濃縮了物理知識,抓住了物理變化過程中的本質特點,為解決新情境下的物理問題提供了一些幫助。使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
(二)加強記憶
1.感知物理現象是記憶的基礎。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一切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總是以一定的物理現象和實驗事實作為基礎。我們記憶物理知識必須進入實在的物理環境,感知物理現象,進行實驗操作。
2.理解物理知識是記憶的關鍵。物理知識需要記憶的內容也是非常多的,單單物理公式高中物理課本中就有二百個左右。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我們僅靠機械記憶顯然是不行的,應該以意義記憶為主,而理解物理知識是記憶的關鍵。物理知識中的概念和規律一般都相當抽象,而概念的擴展和應用又是具體豐富的。如果不能理解其內涵和外延,僅僅從字面來背記是無效的。為了記住物理知識我們必須加深理解。例如,大部分學生常常對楞次定律的記憶感覺困難。我們可以對楞次定律進行分析:它包含一個目的(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兩個磁場(感應電流的磁場和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四個關鍵字(阻礙變化),結果大家就很容易記住和運用楞次定律。
3.把不同部分的學習內容對比聯系是防止遺忘的有效方法。例如,為了加深對加速度的理解,我們可以對速度、加速度和速度的改變量進行對比分析,大家可以列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物理意義、定義式、決定因素、方向、大小。
4.形成知識結構是記憶的升華。對于方方面面物理學習內容的記憶不應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重點,使學習內容系統化,提高知識的概括性和適用性,形成更加清晰、完整的知識結構,這樣就可以減輕記憶的負擔。比如,我們學習高一物理第二章時,大家普遍感到運動學公式比較多,甚至有了放棄學習的念頭,只要我們記住勻變速運動的餓三個重要公式以及運動分解合成的規律就可以了,其它的都是這些知識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