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摘 要]大力推進跨境電子商務(下稱跨境電商)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已成為國家層面的外貿轉型戰略。針對跨境電商人才需求旺盛、綜合素質要求提高的現狀,積極創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是跨境電商能夠輕裝前行的基礎。通過課堂教學的創新與課程設置的完善,努力打造“寬口徑、厚基礎、強技能、多出路”的成長成才格局,切實滿足社會的多樣發展需求和學生的多元成長需求,這必將對跨境電商專業方向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跨境電商;發展與需求;人才培養;創新與完善
[中圖分類號] 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4-0047-02
為進一步發揮電子商務在培育經濟新動力、打造“雙引擎”、實現“雙目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5年5月,國務院國發[2015]24號提出了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八條意見,其中第三條“促進就業創業”明確指示政府相關部門應支持學校、企業及社會組織合作辦學,探索實訓式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與培訓機制,以加快培養電子商務領域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
一、跨境電商的發展模式與政策指引
跨境電商是指交易各方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所進行的各類跨境域的以數字化交易為主要方式的一種新型貿易活動和模式,涵蓋了營銷、交易、支付、服務等各項商務活動。跨境電商包含了較多的要素,主要有交易對象、交易渠道、貨物流通、監管方式、資金交付、信息和單據往來等多個方面。按照交易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B2B、B2C、C2C等幾類。
目前,以出口為主線的B2B主要是出口企業利用互聯網發布廣告做宣傳為主,交易還是在線下完成,和傳統貿易無異;而B2C和C2C模式則是由企業或個人直接通過互聯網面對境外個人消費者,通過航空小包、快遞等物流形式完成貿易。由于B2B、 B2C模式所涉及的外貿業務知識較少,許多懂外語且有網絡零售經驗的商家(或個人)很快將其作為一種外貿經營模式,且收效快捷。因此,媒體報道的、與跨境電商項目相關的新聞與政策很多是指這一模式下的跨境電子商務。
跨境電商既是傳統貿易方式疲軟狀態下急需探索新出入的產物,也是電子商務全球化、網絡應用普遍化的必然趨勢。作為我國外貿發展的一種新模式,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對國家經濟的拉動作用正日益凸顯。因此,國家在政策層面也著力扶持,從2012年批準的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5個城市到隨后陸續加入的深圳、蘇州等地,跨境貿易電商試點規模快速壯大。2013年7月國家關于扶持跨境電商發展的“國六條”、8月推出的《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2015年5月國務院《加快培育外貿競爭優勢意見》,6月國務院辦公廳[2015]46號發布“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無一不對跨境電商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指明了方向。
隨著2015年3月份杭州獲批中國首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隨著政策紅利釋放和運作模式的成熟,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有望擴容。預計到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長至6.5萬億元,年增速超過30%,交易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例上升至20%。跨境電商的發展,將給從事相關物流服務、平臺建設以及電商平臺運營等企業,帶來市場發展機遇。
二、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分析
跨境電商產業的迅猛發展使得市場對電商相關人才需求大增。根據“跨境電商新媒體”——雨果網的調查,2014年至2015年初,我國5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上海、重慶、寧波、鄭州、杭州)的用人市場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表現得極為“饑渴”,甚至達到“無須經驗,只要懂外語、電腦即可”這樣的低門檻,且對應屆畢業生承諾的薪酬相比傳統貿易行業也高出不少。
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緊缺,業內普遍認為原因主要集中在跨境電商的發展勢頭過猛以及實操型師資隊伍的短缺。確實,除了各地培訓機構的跨境電商普及性培訓起步晚于市場需求外,支撐實用人才培養體系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和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轉換過于緩慢,直接導致外貿行業或電商企業對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一將難求”的難言之苦。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王健教授在2015年6月發布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分析報告》中提出:由于傳統外貿增長停滯,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逐步顯現出電子商務的相關商業特征,行業對業務人才的需求大幅回升,多數企業缺乏的是電商運營崗位的人才而非技術人才。
從跨境電商企業的運營狀況可以發現,現代外貿經過信息革命的網絡化、信息化,把傳統外貿公司繁瑣的外貿流程進行簡化,最終實現業務信息化與智能化;現代物流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和運營理念,以大倉儲、大物流的商務模式,通過集中、集成和集散,改變了傳統外貿分散獨立操作模式,并逐步實現規范化管理。這些特點最終表現出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將以高素質人才(白領)的勞動密集型為主要特征。
三、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
在“十一五”規劃建設的后期,很多應用型本科和高職院校已經開始互聯網國際貿易相關課程的教學與實踐。如,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在2008年項目課程建設中就融入了外貿客戶開發與管理的課程,其中強調學生應具備的互聯網貿易技能包括:能用多種渠道在網絡搜索引擎和B2B網站上尋找買家,能夠利用跨境貿易網絡平臺建立企業貿易網頁,能夠對不同客商的詢價等需求進行有效處置,等等。
2012年后,隨著速賣通、DX、蘭亭集勢、大龍網等B2C平臺的迅速崛起,小額跨境貿易更加便利,學生經過跨境電商學習或培訓后,通過真實業務實踐所取得的成果更容易體現,提高了學校教學的熱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如何創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被政府教育部門、相關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外貿類相關院校及專業所重視,各個層面的探討也一直不斷。
2015年1月,教育部全國外經貿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寧波市舉辦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與操作應用研討培訓班”上定下基調:實用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應該面向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中小型外貿企業、跨境電商綜合平臺企業以及與跨境貿易相關的生產、物流企業;跨境電商人才是能適應跨境電子商務行業第一線崗位群工作的、能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開拓創新市場等較強跨境電子商務實踐能力的服務型及創業型高級應用型技能人才。
與人才培養模式相關度最高的核心課程體系創建是各類準備開設跨境電商專業方向院校討論最多的議題。公認度較高的跨境電商職業能力包括基本的語言運用能力、電子商務運作能力、國際市場營銷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能力。一些跨境電商教學比較成熟的院校將這些能力的發展通過設置專業方向的核心課程來實現其基本要素,這些課程大多包含在以下課程中:跨境電商基礎、跨境電商平臺操作實務、跨境電商英語、跨境電商網絡營銷、產品拍攝與店鋪裝修、跨境電商案例分析、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等。
除了課程建設,整個培養模式的創建還需考慮如何進行教學計劃的組織與實施,教學方法、手段及其效果的評價,教材等教學資源的開發,該領域教學隊伍的培養,以及實踐項目基地建設等等。
四、課程體系的完善
跨境電商的教學不僅僅是小額的B2C出口怎么做和網站怎樣運營維護,更多的是如何系統性地通過認識和選定合適的商品,以及通過有效的營銷渠道,順利解決跨境購銷過程中出現的,包括政策與實踐都還缺乏的問題。
目前實際工作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一是經營主體及其銷售產品,需要建立更全面的基礎信息,產品質量等涉及的認證工作有很多,需要幾個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去完成。二是通關及商檢問題,跨境電子商務也屬于對外貿易,需要通關和商檢,但B2C模式下的跨境貿易金額小、批次多,通關及商檢模式需要簡化。三是結算和退稅問題,結匯問題有望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推出來解決,但退稅問題則復雜得多。由于B2C模式下電子商務主要通過快件實現交易,雖然已經可以實現在海關9610監管代碼下的跨境電商出口退稅,但 “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的方式,并非在所有想從事這一貿易方式的地區都可方便地實施。因此學校的教學活動除了在跨境電商平臺操作外,還需要補上跨境電商物流、稅收、通關等必要知識和不斷更新的營銷渠道等擴展內容,以及學生創業管理的基本方法。
此外,跨境電商的課程體系還需補充設置一些與產品、與供應鏈相關的外貿商品基礎、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等課程,與物流相關的國際經貿地理、國際物流與通關課程,與跨境電商營銷相關的跨境電商市場與消費分析、網絡營銷實踐、移動商務基礎等課程,以及與平臺制作相關的產品拍攝與圖片處理、商務網頁美工與設計等課程。有條件開展校企合作進行跨境電商實戰教學的院校,應創造條件設置一些跨境電商的企業運營項目作為教學的補充和完善,為跨境電商專業方向的職業發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 參 考 文 獻 ]
[1] 黨倩娜.跨境電子商務定義與特征.上海服務情報平臺,2014(3).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8078
[2] 王健.跨境電子商務政策模式與趨勢[R].第四屆中國服務貿易年會報告集,2014(12).
[3] 廖蓁,王明宇.跨境電商現狀分析及趨勢探討[J].電子商務,2014(2).
[4] 樓淑娟.高職院校跨境電子商務模塊化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3(11).
[5] 陳國雄.溫州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路徑與實踐[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