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GIS專業是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在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背景下,應用技術型高校GIS專業的建設和教學值得思考。可以從培養方案、實踐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思考定位應用技術型高校的GIS專業的建設和教學問題。在確定GIS專業定位,明確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基于“寬基礎,重實踐,有特色”的原則設置GIS專業課程,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在實踐教學上要突出“重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為“課堂教學服務”和“實用導向”的原則制定實踐教學內容,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教學模式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實踐教學。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需要培養一支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GIS;專業建設;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4-0147-02
地理信息系統是管理和分析空間數據的科學技術,是集地理學、計算機科學、測繪學、空間科學、信息科學和管理科學等學科為一體的新興邊緣學科。[1]我國地理信息系統專業自1998年設立以來便得到了蓬勃發展,2012年教育部將其改名為地理信息科學(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GIS)專業。GIS專業是一門應用領域廣泛、實踐性強的專業,在應用技術型高校導向下地方高校的GIS專業與普通本科院校GIS專業有著明顯的差異,其在專業建設和教學上值得探討。以下從培養方案、實踐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思考了定位應用技術型高校的GIS專業建設和教學問題。
一、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培養方案首先需確定GIS專業的定位,確定培養目標。與普通本科高校培養復合型GIS人才不同,應用技術型高校應該培養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應用技術型GIS人才,因此其培養方案與普通本科高校有顯著不同。
(二)GIS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上,GIS專家已經對普通本科高校的課程設置進行了充分的探討。[2] [3] [4] 課程設置基本遵從“寬基礎,理論和實踐并重”的原則,但對培養應用技術型GIS人才來說實踐明顯不足。在借鑒普通本科高校的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寬基礎,重實踐,有特色”的GIS專業課程設置原則。
“寬基礎”是指GIS專業本科層次較為寬泛的理論教學,包括地理類、GIS專業類、測繪與遙感類、計算機類的基礎課程。“重實踐”是指在保證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實踐教學,不但要增加課內實踐課時,而且要增加獨立實踐課程。實踐課程的增加應根據應用技術型GIS人才的就業方向和市場需求來確定。應用技術型GIS人才畢業后將主要在政府部門、公司企業從事數據生產及管理、GIS應用和維護、GIS設計與開發的工作。相對應的需要開設GIS軟件、遙感軟件、數據生產、GIS二次開發、WebGIS開發和移動GIS開發實踐課程,開設的實踐課程要有充足的課時。“有特色”是指GIS人才的培養不能千篇一律,高校要根據自身資源和特點確定自身的培養特色,使不同高校GIS專業錯位發展。
(三)教學計劃
課程確定后需根據課程間的關系制訂教學計劃運行表,保障課程和人才培養的順利實施。專業導論課程應安排在第一學期,由知名教授主講,主要引導學生認識GIS,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GIS開發新技術類課程應放在第七學期,讓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前掌握本專業的開發新技術。公共基礎類課程,學科基礎類課程應該在前三學期安排,為后續GIS技能培養打下基礎。第四至七學期是GIS技能培養的重點學期,按照專業知識遞進的原則,每一學期應安排GIS技能培養的一門理論課程和獨立實踐課程,并在理論課開設的下一學期開設對應的提高GIS技能的獨立實踐課程。
二、實踐教學
(一)實踐內容的確定原則
1.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原則。課堂教學是基礎知識講解的主要平臺,而學生由于只是課堂學習而沒有實踐,始終處于“眼高手低”的狀態。結合講課內容來設計實驗內容,能夠讓學生更進一步地掌握教學內容。
2.實用導向的原則。實驗教學內容設計不能是簡單的課本知識的驗證性或軟件操作內容,每次實驗課應該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個有實際應用的實驗內容,能解決一個實際問題,這樣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完成任務后也會有自豪感和對下次實習的期待,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自學的動力。
獨立實踐課程內容的確定可遵循實用導向的原則。不論是軟件學習實踐課程,還是GIS開發類實踐課程,實習內容應是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數據處理或某一功能的開發,最好是實際項目或子項目,也可把一個項目給分組后的學生實習。
(二)實踐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其動手能力。實踐教學不能采用課堂的教學模式,也不能采用教師先演示學生再模仿的方式,應該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教學模式進行,這樣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踐教學中,可根據實踐內容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實踐教學中教師花較少時間把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和要求給學生講解清楚,然后下面的時間都交給學生,讓學生去自由思考,教師給予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過程中,應采用啟發式的指導方法。這樣學生能主動思考、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學生解決問題后,一方面能增強其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得到了增強。教學指導過程中對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教師應該給學生說明,并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
2.項目教學法。可以把實踐內容和具體的項目結合,以真實項目為教學載體,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完成具體項目要求。通過項目的實現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教學內容是實際項目,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學生容易獲知所學知識的用處,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熱情。
3.問題討論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有些問題可采用討論教學法,讓學生積極思考和辯論,教師給予點評。在實踐教學中,學生也可通過相互交流解決編程問題。
(三)課外實踐
應用技術型GIS人才的培養不能局限于課堂,應該讓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應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專業相關賽事,如全國大學生GIS技能大賽、SuperMap杯全國高校GIS大賽、Esri杯中國大學生GIS軟件開發競賽等;積極鼓勵教師申請各類課題,承接社會服務項目和開辦專業公司,讓學生更早地參與到實際項目中;積極聯系GIS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公司和畢業生就業單位,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校外實習環境。
三、師資隊伍建設
(一)現有師資
現有師資是教學工作的主力軍,如何有效使用和發揮教師的作用對學生的培養十分重要。首先應該合理配置現有師資,在充分了解教師個體的學科背景、理論實踐水平、研究方向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對應的課程教授。其次應該提高教師實踐能力。一般院校現有教師基本來自于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大部分教師偏重理論,科研水平較高,但在GIS技能的實踐上有很大欠缺,需要加強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應鼓勵教師走出學校,去公司、企事業單位鍛煉,鼓勵教師有與專業相關的第二職業或開辦公司,這一方面能夠提高教師自身的GIS應用技能,使教師一直保持良好的實踐狀態;另一方面也讓教師了解企事業對GIS專業的技能需求,并將社會需求融入教學過程中。
(二)人才引進
在人才引進上,根據課程設置需要引進合適的人才。人才引進不能唯高學歷,應引進GIS應用技術強、適合講授相應課程的人員,尤其是要引進GIS應用或開發經驗豐富的人才。要避免重復性的引進知識面、GIS技能相近的人才,在人才引進時應著重看其實踐能力,弱化論文指標,面試環節可加入GIS技能考察,以便于評價其實踐能力。
(三)兼職教師
除自有教師外,可外聘兼職教師來補充師資隊伍,優化師資結構。兼職教師應該是能夠獨立承擔一門專業課或獨立實踐課教學任務的校外專家,應該具有豐富的GIS技術實踐經驗,能夠為教學輸入新的血液。兼職教師可從企事業單位聘請,也可以邀請GIS專家來校開展專題講座。
四、總結
應用技術型高校GIS專業的建設應著眼于社會的需求,培養面向市場的應用技術型GIS人才。根據“寬基礎,重實踐,有特色”的原則確定GIS專業課程,制定對應的教學計劃,根據“實用導向”的原則確定實踐內容,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教學模式進行實踐教學,積極拓展課外實踐,突出重實踐的培養目標。在師資建設上,用好和培養現有人才,引進合適人才,采用多種形式聘請GIS專家來校授課。應用技術型高校GIS專業的建設和教學還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這些值得廣大GIS教研人員繼續探討。
[ 參 考 文 獻 ]
[1] 黃杏元,馬勁松.高校GIS專業人才培養若干問題的探討[J].國土資源遙感,2002(3):5-8.
[2] 鄔倫,劉瑜,毛善君.GIS專業本科教學探討——北京大學教學實例[J].地理信息世界,2004(2):27-30.
[3] 李滿春,戴崴巍,趙勇.GIS專業人才的素質特征、知識結構與培養方案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4(2):26-29.
[4] 杜培軍,閆志剛.對地理信息系統專業計算機類課程設置的探討[J].測繪通報,2005(1):63-66.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