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歐美企業檔案館為視角,對具有代表性的德國和美國兩國知名企業檔案館的現狀和發展歷程進行研究,對兩國企業檔案館的特色進行剖析,探討德美兩國企業檔案館建設的策略以及對我國企業檔案館建設與發展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企業檔案館;企業檔案;德國;美國;啟示
1 歐美企業檔案館建設與發展的歷程和現狀
歐美作為全球經濟最為發達的兩個區域,擁有諸多著名的大型企業,企業檔案館的建設也是最早和建設最完善的。筆者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兩個國家,德國和美國,進行探討分析和研究,學習和借鑒歐美企業檔案工作,總結檔案館發展的特點及其對中國企業檔案館的啟示。
1.1 德國企業檔案館的發展研究
德國作為后起之秀,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迅速,壟斷企業興起,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企業檔案館,他就是1905年德國克虜伯公司成立的檔案館。
壟斷企業的出現及發展是德國企業檔案館最早出現的基礎,這也是研究德國企業檔案館的一大特色。之所以在壟斷企業中最早出現檔案館,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壟斷企業自身所特有的性質,作為壟斷組織為某一特殊利益群體服務,自由競爭規則被打破,企業家的權利地位意識以檔案記錄形式代替。二是壟斷企業規模巨大,由眾多子公司組成,檔案的集中管理便于統一查用,能夠全方面有效掌握公司信息。三是德國檔案理論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企業家們對于檔案有了積極的意識,它的宣傳作用,提升企業知名度等。
二戰德國以戰敗國身份告終,由于這段特殊的歷史,眾多歷史學家對企業在戰前戰中及之后的企業歷史非常感興趣,于是他們開始了大量的研究。他們系統的整理、研究了一些大型企業保存的納粹歷史和勞工檔案(1933—1945年),促使了企業檔案館的發展。[11]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1957 年,德國經濟檔案館聯盟(VdW)成立,由許多中小企業和大企業的檔案館組成,他們所保存的檔案共同記錄著德國經濟的概況,聯盟的主要任務包括使企業檔案館的工作朝職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22]可見德國企業檔案館的發展并非偶然,而是有諸多的經濟基礎和歷史淵源。
現在,德國的大型企業經過歷史百年的發展,檔案工作更是做的愈來愈好,德國以西門子為例。公司建立了以總部為中心,覆蓋下屬企業的檔案管理體制和電子網絡管理控制平臺,下設兩個區域性檔案館——維也納西門子檔案館和蘇黎世西門子論壇,和兩個集團性檔案館——正氣與燃氣渦輪設備檔案館和醫學檔案館。這些檔案館除了收錄紙質傳統文書檔案和項目科技檔案還收藏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企業照片和分公司照片,以及出版物、廣告、產品模型和樣品、海報和各種獎勵獎章。另外還有關于西門子公司的電影,著名的就有德國人在中國拍攝的《拉貝日記》。同時,西門子公司總部的檔案部門對下屬企業檔案管理工作開展業務指導,檢查和督促,建立統一的企業檔案管理規則和檔案館網絡。西門子公司檔案館被定位為檔案史料保管中心和歷史研究中心,它不僅為企業當前的各項業務提供信息服務,更兼顧提供企業歷史研究、技術研究等知識服務,致力于企業檔案編研,為發展企業文化做應有貢獻。
1.2 美國企業檔案館的發展研究
美國企業檔案館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檔案工作者和歷史學們的努力,與歐洲多數國家不同的是,美國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起步較晚,雖然與歐洲德英法是同一時期的經濟大國,但它不具備傳統的檔案學理論條件。美國企業檔案館的出現源于商業歷史協會對美國商業經濟及歷史的研究,1925年哈佛大學成立了商業歷史協會,由于當時企業文件檔案的無序狀態,為商業歷史研究服務帶來諸多不便,于是商業歷史學家們開始從理論角度探討分析企業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和建立專門機構保管企業檔案文件的必要性。1937年美國歷史學者拉爾夫·豪威爾撰寫了《企業檔案的保存》,由哈佛大學商業歷史協會以小冊子形式發表。文中歷史學者豪威爾建議企業需要建立自己的檔案館,為企業在行業中的商業行為和歷史研究作出服務。這為企業檔案館的建立有了理論依據。
之后,1936年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The 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縮寫為SAA)成立。這是一個可以以個人或機構自由參加的專業性團體。這些個人和公共機構致力于對檔案的安全保護和提供利用工作進行研究。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的成立為企業檔案館的建立做出了重大大的貢獻。這些大量的研究工作推動了美國企業檔案館的建立。美國第一家正式的企業檔案館是1943年美國費爾斯通輪胎與橡膠公司成立的檔案館。它標志著美國企業檔案館已經進入了初步發展的階段。在此后的二十年中美國企業檔案館在檔案工作者協會和歷史研究協會的共同努力下,穩步發展。到了八九十年代,由于受美國經濟發展衰退的影響,企業檔案館受到很大程度的沖擊。一方面情況是,企業在生存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縮減資金、裁減人員,一部分企業檔案管理部門不復存在,一些專業檔案管理人員也被辭退,檔案館處于被替代狀態,如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另一方面,一些企業在面臨停辦檔案館的情況下,他們將企業檔案轉交給公共保存機構,如歷史研究學會或高等院校的圖書館。而公共性保存機構對企業文件檔案的收集也為研究美國經濟歷史發展提供了大量豐富的直觀資料。
20世紀,實用主義在美國成為一種主流思潮。這種思想也影響著企業檔案館的建立和發展。與德國不同的是,美國通常情況下只有那些效益良好、歷史悠久、大型的企業才會建立專門的檔案館,更多的企業則更偏向于委托商業文件中心代管本企業檔案。例如在美國影響力頗大的Iron Mountain 和 Recall Corporation 兩家跨國公司。
總的來說,美國企業檔案館更注重對檔案的充分收集以及利用,效率意識和服務意識都非常強,尤其是利用自身檔案資源對企業文化進行宣傳的方式,值得我國企業學習推廣。
2 對我國企業檔案館發展的啟示
2.1 從企業檔案館自身來講
豐富檔案館藏資源體系,重視檔案歷史研究服務。一直以來,德美的多數企業檔案館就被定位為企業檔案史料保管中心和歷史研究中心,尤以大型企業為典型,例如,西門子公司檔案館提供的主要服務大都與企業歷史研究有關。我國企業檔案館近年來主要提倡為企業業務活動提供信息和知識的服務,從而弱化了企業檔案館編研和歷史研究的作用。因此我們既要在創新服務內容、方式方面不斷努力,更要對傳統的檔案編研,歷史研究服務進行繼承發揚。
2.2 從企業檔案管理工作者方面來講
我國企業檔案部門的檔案工作者,必須增強服務意識、效益意識和競爭觀念。企業檔案工作的發展不能僅僅依賴國家檔案法規制度,企業公司管理制度的要求和約束,而應重視部門內部的合理管理以及檔案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檔案工作者應該樹立責任意識,提升自身能力,體現自己獨特的價值,為公司創造商業價值。同時為社會公眾提供檔案利用服務,與教育研究機構和新聞媒體保持聯系,促進企業檔案館在發展中不斷改進,以及促進公司品牌形象推廣。
2.3 從企業建設方面來講
應把企業檔案館建設納入企業文化的建設之中,這是現階段我國企業建設企業內部檔案館的一個方向性的問題。企業檔案館作為公司科學文化事業機構,必須站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高度。企業檔案館不但要使本企業職員了解企業歷史,了解企業生產建設發展情況,還要讓消費者讓公眾參與企業文化活動,使所有參與者也變成企業文化實體的一部分。這樣才能真正將檔案館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去。
參考文獻
[1]米歇爾·于爾科.德國企業檔案工作方式及環境[N].中國檔案報,2011—10—24(3).
[2]米歇爾·于爾科. 德國企業檔案工作方式及環境[N].中國檔案報,2011-10-24(3).
作者簡介
董彥彤(1990-),甘肅慶陽,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檔案學系2013級碩士研究生。